自古代傳入我國的佛法,不斷的融合本土文化,形成了獨特的佛學流派,從中也可以感悟到自古心理學的一些點滴,你們怎么看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心理佛:東方的智慧與啟示讀后感1000字,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佛學,自漢朝傳入中國就與中國文化不斷發(fā)生碰撞,最終形成了中國本土化的佛學流派,如為人熟知的天臺宗、華嚴宗和禪宗等。
自此,佛學也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為民眾的心理和精神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滋養(yǎng)。
這一滋養(yǎng)就是兩千多年,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了許多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我們看到某個轉(zhuǎn)換行業(yè)的人,會說“這個人是半路出家的”。
心理學,亦舶來之品。然而,比起佛學,心理學科卻是年輕至極,甚至只能算一個初生的娃娃。
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的馮特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1895年,奧地利的弗洛伊德出版了《癔癥研究》一書,從此開創(chuàng)了名震江湖的精神分析學。
只是,這都不過是區(qū)區(qū)一百多年前的那些事兒。
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心理學有一個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的歷史。”
確實,心理學有著悠久的淵源,著名心理學史家墨菲說過:“世界心理學的第一個故鄉(xiāng)在中國。”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高覺敷先生更精確地描述道:“和西方古代不同,中國古代沒有心理學的專著,但有豐富的心理學思想。”我想,在中國佛學之中,必有“這豐富的心理學思想”一席之地。
但令人奇怪的是,在高老1985年主編的第一部《中國心理學史》中,并沒有佛學與心理學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華南師范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申荷永教授(高老的弟子)在文中寫道:“我當時曾問高覺敷先生,為什么不把佛教與心理學專列一章呢,難道佛教與心理學沒有關(guān)系嗎?
高覺敷先生說,不是沒有關(guān)系,而是太有關(guān)系了……盡管佛教與心理學關(guān)系密切,但遺憾的是,心理學界中難得有人能勝任撰寫這樣的內(nèi)容……”
時至今日,情況當然有所變化。中國之傳統(tǒng)文化得到不斷挖掘,心理學與佛學的對話也在不斷深入。
此書從佛理角度來闡釋人生的痛苦與煩惱,如命運的無常、生命的執(zhí)著、眾生的見思惑,并結(jié)合禪學療法進行心靈的療愈。這實為一種中國本土化的新臨床心理學觀。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拼命地吸取西方心理學的營養(yǎng),差點忘了中國的心理學什么。
實際上,中國文化本身有著十分強大的慰藉精神和療愈心靈的力量,佛學中提倡的為眾生去痛苦、謀幸福的修行,實為中國本土化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百年來,佛學在中國的本土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徐先生的《心理佛:東方的智慧與啟示》則為心理學的本土化展現(xiàn)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此書出版之際,美麗的蘇州西園戒幢律寺正在舉辦第五屆“佛法與心理治療”論壇。全國各地的心理學專家與佛學法師齊聚一堂,多次碰撞與切磋之后,他們的交流越來越深入,他們的融合也越來越緊密。
心理學與佛學,兩者都是探索人類精神世界的學問;兩者的聯(lián)姻,將造福于人類的發(fā)展和文化的復興。我們期待以后有更多這樣的對話出現(xiàn),有更多這樣的著作誕生!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