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用平淡的語言,給我們講訴了他們之間的愛情和親情。我們看到了愛真正的含義,這值得我們?nèi)ニ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我們仨讀后感:我愛你,而你是自由的,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我們仨》語言平和從容,卻有一種能抵擋生活中所有平淡和苦難的力量,讓我們發(fā)現(xiàn)在平實的生活中藏有巨大的美的可能,這種力量大抵不過一個字——愛。
錢鐘書和楊絳是聞名的模范夫妻,在清華大學(xué)古月堂門前的相遇是一切故事的開端,這一眼,讓兩人再也沒有分開。這份令人欣羨的愛情背后是兩人的相互包容愛護、不斷磨合。
“我愛你,而你是自由的”,相互尊重是一份持久、成熟感情的基礎(chǔ)。在錢鐘書糾結(jié)于聽從家人的主張還是自己的意愿選擇工作時,楊絳并不過多干涉,只提出自己的建議,因為“一個人的出處去就,是一輩子的大事,當由自己抉擇,我只能陳說我的道理,不該干預(yù);尤其不該強他反抗父母”。楊絳對錢鐘書個體、家人的尊重是多少伴侶無法做到的,在愛中我們最易犯的錯就是太自私、將伴侶視為我們的一部分而非一個獨立的人。
平淡、規(guī)律是生活的常態(tài),但兩人若能在生活中一起尋找樂子,那么細小的生活細節(jié)反而成為了情感的催化劑。錢鐘書和楊絳婚后一起在英國留學(xué),如何省錢、如何搬家、如何學(xué)習(xí)、女兒如何降生等等生活化的問題都出現(xiàn)在書中,沒有浮華奢侈,只有真真實實地過日子。兩人用簡陋的廚具和缺少的食材慢慢摸索如何做出合口味的和中國菜,醬油又苦又咸,用剪刀剪肉絲,雪利酒代替黃酒,用火柴生火……“我們不斷地發(fā)明,不斷地實驗,我們由原始人的烹調(diào)漸漸開化,走入文明階段。”生活平淡而瑣碎、條件略微艱苦,卻因為兩人能在平淡中享受摸索煮飯的樂趣、學(xué)習(xí)生活技能而感到滿足,“那段時候我們很快活,好象自己打出了一個天地。”能抵抗生活和現(xiàn)實的愛必須要落實到柴米油鹽中,如何在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生活中保持生活的喜悅和愛情的情趣,楊絳和錢鐘書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答案。
女兒錢媛的降生帶給了這個家新的驚喜。
錢鐘書和楊絳從不把錢媛當成不懂事的小孩子,相反,他倆看待錢媛沒有一點大人看待孩子的“居高臨下”之感,兩人將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對待,她不僅被親人愛著,同時也學(xué)著如何愛人。錢媛從很小就會照顧人,“鐘書住進城去,不囑咐我照管阿媛,卻囑咐阿媛好好照顧媽媽,阿媛很負責地答應(yīng)了……說也可笑,阿媛那么個小不點兒,我有她陪著,就像鐘書陪著我一樣,走過小橋,一點兒也不害怕。”一次爺爺在床上睡著,醒來看見小錢媛在他腳頭,為他掖被角,蓋上腳,然后安安靜靜地看起了書,小錢媛的懂事和聰穎得到爺爺?shù)南矏邸W鳛橐粋獨身子女,錢媛沒有被過度呵護,她自覺地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阿媛每周末回家,從不肯把臟衣服和被單子帶回家讓阿姨洗,她自己學(xué)著洗。”
如今的社會太急功近利,連孩子也要被鼓吹“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為人父母的人成了孩子的潛在起跑線,父母成了孩子能否成材的關(guān)鍵,但是很多人卻忽視了孩子自身潛能的發(fā)掘,比如自信。錢媛身體不好輟學(xué)在家,楊絳親自擔當她的家庭教師,“代數(shù)越做越繁,我想偷懶,我對阿媛說:‘媽媽跟不上了,你自己做下去,能嗎?’她很聽話,就無師自通,過一天我問她能自己學(xué)嗎,她說能。過幾天我不放心,叫她如有困難趁早說,否則我真會跟不上。她很有把握地說,她自己會。”后來錢媛的代數(shù)考了滿分。楊絳對孩子的教育啟示我們反思現(xiàn)在的父母總覺得孩子不夠聰明,不夠優(yōu)秀,對孩子的信任不夠,導(dǎo)致孩子被管束太多,自由成長的時間越來越少。
“從此以后,我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錢鐘書、楊絳和錢媛用一生的相依相伴為“愛”做了最好的注腳。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