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這一本書的作者為我們描述一個極端的場景,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生命還存在意義嗎?對于我們而言,即使自由被限制住,但是我們的生命是自由的,沒有誰更加的崇高。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2000字書評。
談到抑郁癥就不能躲開“生存還是毀滅”這個話題。帶著好奇心,我便下單購買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傳奇式人物,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他不但超越了集中營囚徒煉獄般生活的苦難,更將自己的經(jīng)驗與學術結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富有光彩的見證。下面我的讀書感悟報告如下:
一、在極端條件下的提問
如果在一種環(huán)境中被禁錮,失去社會地位、財物、家人,被人侮辱、生存環(huán)境惡劣又時刻面臨死亡威脅,那么此時此刻生命的意義還有可能存在嗎?
可能大家會感覺我的提問有點突兀,很難想像會有這個一個假設存在,也不愿意作這樣的假設。但在《活著的意義》這本書的開篇,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描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場景。真實的到什么程度呢?根據(jù)我的閱讀習慣朗讀到這一部分的時候,家人便和我抱怨,請求我不要再讀了,這實在是太過于晦暗和糟糕。我想只有身處在這種環(huán)境,作者才對生命的意義體會的更深入。
引用作者的原話:弗洛伊德曾經(jīng)說過,“要是將一定數(shù)目的形形色色的人置于饑餓狀態(tài),隨著饑餓的加劇,他們所有的個人差別都會泯滅,取而代之的將是相同的饑餓表情”。謝天謝地,弗洛伊德沒有親身感受集中營的生活。在集中營,個體的差別并沒有泯滅,相反,人們的差異性變得更大。那時,大家誰也不想掩飾什么,不管是豬玀還是圣人。
二、生存還是毀滅
根據(jù)作者的描述,由于生活的極度潰乏,生活在集中營的囚徒精神生活的重點重新回到對食物的渴望這樣的原始本能上。當皮上脂肪消耗殆盡時,生物體慢慢消耗自身的蛋白,肌肉逐漸消失。身體的抵抗力也越來越差,集中營的為數(shù)不多的幸存者一個接一個地死去。對未來喪失信心的人甚至連毒氣室都不怕了一心尋求死亡解脫,感受不到活的意義,身體也就成為了疾病的犧牲品。一項數(shù)據(jù)表明,集中營在1944年圣誕節(jié)至1945年圣誕間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作者認為,原因不在于勞動強度增大,也不在于食物短缺或氣候寒冷,甚至不是因為出現(xiàn)了新的流行病,而是由于多數(shù)人都天真地以為能在圣誕節(jié)前回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小,犯人失去了勇氣,變得沮喪,這嚴重減弱了他們身體的抵抗力,導致很多人死亡。
還有一些囚徒,自甘墮落,成為行尸走肉。冷漠、遲鈍、對任何事都漠不關心,這些心理反應會使得他們對每天每時頻繁發(fā)生的酷刑折磨無動于衷。也正是由早這種冷漠外殼的包裹囚徒們才能真正地保護自己。作者描述了排隊領面包的一個場景,無緣無故被黨衛(wèi)軍擊打了頭部。他說,那時最痛的不是肉體,而是屈辱、不公正和不可理喻對心理造成的傷害。
另外還有一群甚至心理變態(tài)以折磨踐踏同類為樂的虐待狂(是純粹臨床意義的虐待狂),他們通常都是被黨衛(wèi)軍選來作為囚頭的人選。
當然還有少部分“覺悟”的人,作者講述了一個獄友的故事。那個人剛到集中營時就跟天堂達成了一個協(xié)議:以他所受的苦難拯救所愛的人免于痛苦。對于這個人來說,苦難和死亡就是有意義的,他的犧牲也是最有意義的。作者對獄中難友們說:他不想白白死去,而我們誰也不愿意白白死去。這一群受難的聽眾滿含熱淚,蹣跚地走來向他表示感激,他們找到了寶貴的生命的意義。雖然這個“意義”每個人理解都不同,但這不影響帶給人們的療愈作用。
三、自由與責任
讀到這里使我不禁思索,生命的意義差不多已經(jīng)超越了生存和死亡。命運雖然不在自己手中掌控,但是對生命的意義卻在自己手中掌控。即使深陷囹圄,失去身體的自由,但是心靈的自由從來沒有失去,你依然有自由選擇的權利,無論選擇什么都沒有關系,沒有攀比,也沒有強迫,也沒有誰比誰更高尚。如果有了那些束縛,無論你身處何地,就都不是自由的。
另外作者提到對于生命的意義還有一個重要的一點,就是責任。生命的意義對于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由于生命中每一種情況對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對待生命,人們只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為了解釋這一觀點,作者舉了一個他曾經(jīng)治療過的一則案例:一名年邁的、患有嚴重抑郁癥的人向我咨詢,他無法接受妻子的死亡。我怎么才能幫助他呢?我該告訴他些什么?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說別的,而是對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先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后還活著,那會怎么樣?”。“啊,”他說,“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我馬上回答:“你看先生,她免除了這樣的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當然,代價是你現(xiàn)在還活著,并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他沒再說話,搖了搖頭,悄然離開了我的辦公室。在一定意義上,一旦找到了責任的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但在對痛苦的描述里,作者也反復強調(diào)他不是說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痛苦是不可或缺的。他認為:盡管苦難是存在的,但如果它是能夠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事,因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與其說是英雄行為,不如說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變造成你痛苦的處境,那你仍然可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