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是一部由孔飛力著作的書籍,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們看過這本書呢?該書主要講述了一個關于“盛世妖術”的故事。劇情更豐富,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網(wǎng)友們對這本書也是給出了不錯的評價,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么說的吧!
在當時經(jīng)濟最為發(fā)達的江南地區(qū),浙江省德清城外。觀音、慈相兩寺為奪香火,門庭冷落的慈相寺放出謠言稱海寧工程隊因投標失敗而在前往觀音寺的路上施法,凡是路過的人都會遭殃。這個謠言不脛而走,被人添油加醋之后變成了,投標成功的包工石匠要偷盜靈魂加固水門和橋梁的地基。于是有人找上了海寧工程隊的吳石匠,請求將自己仇人的名字寫在紙條上打進橋樁里。正直的吳石匠怕惹來麻煩,便將此人扭送官府。此后關于叫魂的謠言迅速爆發(fā),波及蔓延了大半個中國。
一時間人人自危,各地都出現(xiàn)了剪人發(fā)辮偷竊靈魂的事件,那些不幸的“嫌疑犯”有的被扭送官府屈打成招,有的甚至直接被群眾毆打致死。
為什么一個胡編亂造的謠言竟然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影響?這是一場由百姓、官員、皇帝合力演出的鬧劇。
從百姓層面來看。根據(jù)古老的傳統(tǒng)看法,當時的人們普遍相信魂和軀體是可以分離的。并且魂的喪失可能會導致人的死亡。當那些迫于生存壓力淪為乞丐、僧道的人流竄至富庶地區(qū)時。他們沿街乞討,靠著做抬棺、拾荒一類的骯臟勞動勉力生存。習慣生活于熟人社會的百姓理所當然的以最大的惡意將叫魂的懷疑加諸在這些陌生人身上。因為他們居無定所,骯臟齷齪且很有可能和鬼神保持著某種溝通的方法;谶@種懷疑,任何一個異常的舉動,甚至一縷頭發(fā)、一把剪刀都足以成為他們剪人發(fā)辮叫取靈魂的罪證。倒霉一點的索性被當場打死,幸運一點的則是被扭送至官府。而當這些所謂的“嫌疑犯”被送至官府時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毫無疑問,對于任何一個官員來講,送到面前的“叫魂嫌疑犯”都是一個難題。他們從理智上來說可能是不相信真的會有叫魂妖術存在的。但當他們面對群眾的來勢洶洶時,任何一個謹慎的官員又豈敢等閑視之,倘若因為他們的“不作為”而激起眾怒,那勢必然會對官員的仕途造成影響。而當官員真的要將案件審理下去時,他所面對的卻是一些捕風捉影不足為信的證據(jù)。如此而來,嚴刑逼供成為了官員合理的選擇,在重壓之下,這些嫌疑犯屈打成招。如無意外,這種事情也就在行省范圍內(nèi)就能得到平息。作為行省大員來講,實無任何理由將此事上報,各地的官員本來就是在百姓的裹挾之下,以求穩(wěn)妥的做做樣子罷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官場習性更是無需把此事太當回事。整整兩個月間,各個地方官毫無協(xié)同卻極其默契的并無一人將此事上報弘歷。
當位居廟堂之高的弘歷通過自己的秘密消息渠道得知此事時,他的內(nèi)心不可避免的充滿了懷疑。為何這些官員不約而同的不上報情況?為何叫魂是以剪人發(fā)辮作為手段的呢?
弘歷有這兩點懷疑是有原因的。要知道當時的清帝國幅員遼闊,單只是行省大員就有六十三人。作為帝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他集各種權利于一身。表面上無所不能,但實際上,一切常規(guī)手段都不足以讓他控制這么龐大的官僚體系。這些表面看起來無比順從的仆臣,常常懷著各種自私的目的通過對信息的控制左右著皇帝的決策。任何一點的隱瞞和對信息的不知曉對皇帝來說都是不能容忍的,何況如此的大事竟無一人上報。更為可疑的是叫魂是以剪人發(fā)辮而實施的。這就不由得讓弘歷把此事與謀反聯(lián)系了起來,作為一個外族政權,雖已承平日久,但數(shù)量龐大的漢人是他們時時提防的對象。在清朝初年剛剛以強大武力征服漢人之時,不留發(fā)辮被認為是對滿清政權不認同的謀反行為,F(xiàn)在如此大面積剪人發(fā)辮事件的發(fā)生,這背后是否隱藏著更大的陰謀。對于弘歷來說,這是個再正常不過的推想。于是乎,弘歷嚴厲斥責這些辦事不力的地方官員將事情徹查到底。迫于壓力,地方官員大肆搜查,大量的冤假錯案被作為功績上報。叫魂案就這樣從一個小小的謠言變成了攪動全國的大案。當弘歷始終對這個大案的偵破不能滿意時,所有的嫌犯被移送至京城由軍機處審理,真相逐步暴露出來。軍機大臣冒著觸犯皇帝威嚴的壓力揭開了蓋子,證實了此事自始至終荒謬至極。所有的嫌疑犯都是無辜的,所謂的叫魂只不過是一個滋生于仇恨而又夾雜了百姓的無知和恐慌才得以傳布的謠言。
通過這一系列的事件,我們了解到了當時社會從下層到上層的方方面面,盛世之下,其實難副,社會與官場上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在這個中國最后一個君主集權制國家中已無法尋得解決之道而顯得丑態(tài)百出。
從本書來看,弘歷首要擔心的是政權合法性問題。正是由于對政權合法性的焦慮,使得弘歷對滿人的漢化問題不得不擔心,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滿清部族,他們深知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因此他們需要漢人的文化,漢人的制度。一旦過度的漢化,那么他們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優(yōu)異性就不復存在,從而導致政權合法性的喪失。因此弘歷對他不滿的官員統(tǒng)統(tǒng)視為沾染了江南積習而喪失了滿族的高貴,從而利用叫魂之機對官場習氣進行大肆整肅。也正是這種對政權合法性的焦慮,他才不遺余力的炫耀盛世,因為沒有一個理由比開創(chuàng)了一個大一統(tǒng)且歌舞升平的盛世更足以說明滿清的統(tǒng)治是理所應當?shù)摹?/p>
其次,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均帶來的底層百姓普遍的生活壓力致使了社會上處處存在著冤冤相報般的敵意。叫魂恰巧發(fā)生在人口增加導致了米價的持續(xù)上漲,而白銀的流入所帶來的利益還未顯現(xiàn)之時。生存的壓力導致一部分人口向社會下層流動而淪為僧道、乞丐。各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均衡又導致了這群人向富庶地區(qū)的流竄。即使沒有叫魂這一偶然性事件,習慣于熟人社會且忙于生計的百姓對出現(xiàn)在他們身邊的陌生人的敵意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他們生怕,這群人的出現(xiàn)進一步加大他們的生存壓力,搶奪他們謀生的資源。
官僚體系的陳舊造成了官員表現(xiàn)的整體低迷。這些官僚,表面唯命是從卻又缺乏擔當。如果說叫魂發(fā)生初期,他們那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為官策略還有可取之處的話,后來皇帝責令他們徹查此事時,他們表現(xiàn)出的那套誠惶誠恐,只得以大肆搜捕嫌疑犯為自己開脫的方法就顯得至為丑陋。叫魂之所以能夠最終真相大白是因為在這套體系的頂端尚且殘存了少有的幾個身居高位的大臣。他們不認為自己只是某種特殊政權的仆臣而是文化傳統(tǒng)當仁不讓的繼承者,從而敢于道出事情的真相。
這三方面的問題在當時的清帝國是無法解決的,只有當近現(xiàn)代國家的某些因素的出現(xiàn),問題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作者的觀點不同于前代的美國漢學家所認為,中國近代的大變局是對西方文明侵入的一種應激反應。而是認為早在西方國家利用技術與軍事優(yōu)勢打開滿清國門以前,清帝國的發(fā)展已與外部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中國社會內(nèi)部的種種變化早已在為近現(xiàn)代國家的到來準備著條件。如此想來,倘若再讓這個帝國平靜的發(fā)展百年,他是否就能因為內(nèi)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而催生出新的元素而邁向資本主義社會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得而知的。但歷史是經(jīng)不起假設的,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被迫打開國門的滿清帝國開始了他悲劇性的近代歷史~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