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各族人民的生活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遠去的牧歌》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哈薩克族牧民在改革開放以后,生活上發(fā)生的嶄新變化。很多網(wǎng)友都看過這部影片,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樣的感受吧!
01
12月9日,**公司各族員工57人在伊寧市影院統(tǒng)一觀看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主旋律影片《遠去的牧歌》。影片以胡瑪爾和哈迪夏兩家人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矛盾展開故事,演繹了40年來草原輪回遷徙的生活、人物的情感心路歷程,還原了哈薩克牧民由逐水草而居到走向定居興牧的完整過程,以真實而美麗的場景將游牧這一即將消失的生方式艱辛而又壯美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以前沒有觀看過此類電影,我對哈薩克牧民生活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藍天白云、綠草如茵、牛羊成群、奶茶飄香的美好印象中,雖然我工作的地方距離哈薩克牧民比較近,但是通過影片,感覺自己才真正走進他們的世界,明白和了解了他們的生活習俗和艱辛。他們因時而動,春夏秋冬,從一個草場,轉(zhuǎn)到另一個草場,就像候鳥,春去秋來,居無定所。然而每一次的轉(zhuǎn)場,牧民們總要攜帶全部家當,趕著成千上萬的牲畜,浩浩蕩蕩,翻山越嶺,一走就是半個多月,每一次轉(zhuǎn)場可能就是一次生離死別的過程。影片中哈迪夏便在轉(zhuǎn)場中失去了自己的至親,但是她的悲痛沒有人替她抗,擦干眼淚,她只能選擇繼續(xù)往前走。
胡瑪爾大叔代表的是守舊者,是老一輩人,這一代人也將是牧歌的最后一代傳承者。他們對草原的熱愛深入骨髓,羊群便是生命,草場亦是羊的生命。所以,羊皮別克代表著新進者,他說他不信老天爺是因為老天爺不給他發(fā)工資。他給年輕牧民們帶來了來自外面的東西,打破了草原的平靜,為年輕牧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胡瑪爾大叔和羊皮別克都不得不在賺錢和保護草原之間做出自己的取舍,但是,最終他們選擇了后者。
胡瑪爾大叔在離開草原之前,他的忠誠伴侶也都一一離去,馬兒的老去,獵鷹的放飛,帶走的是胡瑪尓的魂!
終于是最后一次轉(zhuǎn)場了,馬背上的日子終究要結束,這是人類文明的升級。游牧文明最終要向農(nóng)耕文明融合,胡瑪爾大叔堅持不上車,用騎馬的儀式,向漂泊告別、向過去告別、向草原告別!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他會更徹底地消失在我們的眼前,但是他們的精神和文化卻永遠地烙印在我們心中。
02
12月10日下午,我參加了集團公司組織觀看的新疆首部巨幕電影《遠去的牧歌》觀影活動,該影片講述了新疆哈薩克族牧民世代四季轉(zhuǎn)場游牧,逐水草而居,改革開放后,牧民們順應時代的變化,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告別傳統(tǒng)游牧生活,最終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影片一開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風雪交加的轉(zhuǎn)場途中,胡瑪爾的兒媳婦突然要臨產(chǎn),迫于現(xiàn)實無奈胡瑪爾只好安排現(xiàn)場接生,三個駱駝圍起來,毛氈一搭便成了暴風雪中的“臨時產(chǎn)房”,就這樣博蘭古麗誕生了。迎來了一個新的生命,大家在喜悅中繼續(xù)轉(zhuǎn)場。這一幕場景讓我為之震撼,讓我記憶猶新,哈薩克牧民們并沒有因為條件的艱苦而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為他們知道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創(chuàng)造出來的,用自己勤奮的雙手奮斗出來的。
影片最后,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帶給哈薩克族牧民們實實在在的好處。雖然胡瑪爾對自己相依為伴的獵槍、愛馬不舍,但理智告訴他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即將成為過去,美好的定居生活即將到來。當他看到過去轉(zhuǎn)場的羊腸小道如今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和高速公路時,他欣慰地笑了,因為他知道這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是因為改革開放帶來的,即使有萬般不舍也要面帶微笑揮手告別過去。
通過哈薩克牧民轉(zhuǎn)場的故事,我體會到了在黨的帶領下,哈薩克族牧民們告別了傳統(tǒng)的游牧生活,逐步走向定居生活的全過程,反映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團結一心,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美好和諧的畫面,我堅信只要我們一心跟黨走、聽黨話,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