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是一個大有學問的地方,這是習總書記留戀的地方啊,這本書很多人都在看完之后有著很深的感觸,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了最新梁家河讀后感心得體會范文8篇,一起來欣賞一下,看看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樣吧!
01
梁家河,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zhèn)東南5公里處的一個小村莊。土地貧瘠,干旱缺水,地理條件惡劣;蚊蟲肆虐,物資匱乏,生存條件艱苦。為何這樣一個吃不飽、睡不好的“受苦”之地會成為習近平總書記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的牽掛、感念之地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翻開了《梁家河》這本書。隨著書頁的張張卷過,一個荒涼、偏僻、貧瘠的黃土地躍然在眼前,一個身穿藍色工裝的高瘦青年正站在高高的壩子上,帶領(lǐng)著鄉(xiāng)親們抗土堆石打造淤地壩,曬得黝黑的臉上多了幾道擦汗時無意抹上的泥痕,卷起的褲腳沾滿了淤泥,已經(jīng)辨別不出原本的顏色,但是青年的臉上卻洋溢著熱情和喜悅,明亮的眼中透露出堅毅和果敢。
《梁家河》這本書是有這樣的魔力,沒有口號,沒有標語,只是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據(jù)實講述了一個個小故事,呈現(xiàn)出一段習總書記在梁家河學習、工作、生活的不凡知青歲月,用總書記的親身經(jīng)歷教導我們廣大青年,要根植于土地,敢于實踐、勇于擔當、勤奮學習、樹立夢想。從中我也有所感悟:
一要堅守好學品格。“我到農(nóng)村插隊后,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習總書記在偏僻的梁家河,并沒有因為現(xiàn)實而自暴自棄,反而鼓足一口氣,拼命的學習知識。因為梁家河落后的教育水平,沒有書籍沒有報紙,他就利用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努力充實自己:放羊的空閑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知道別人有書,可以走山路幾十里去借;晚上沒有電燈,他自制了小煤油燈,把燈芯挑到最小,夜夜苦讀,早上起床,吐出的痰都是黑的。他看書范圍十分廣博,從古典文學《浮士德》《神曲》,到國內(nèi)外經(jīng)典小說《水滸》《三國》《靜靜的頓河》,從科普類書籍《十萬個為什么》《中國通史簡編》,到莎士比亞的劇本《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簡直無所不包,無所不讀,他認為,讀書是一個不斷成長、豐富自己精神世界的過程。
對照自己,在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下,作為年輕人我們是怎么利用自己的時間的呢?玩游戲、上網(wǎng)、看肥皂劇……新的科技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享受,卻磨滅了我們繼續(xù)奮斗的意志。面對我們企業(yè) “兩個十年目標”,江蘇石油“1133計劃”,在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的節(jié)點上,我們年輕人要自覺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健康生活方式,有針對性地彌補精神軟肋、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jīng)驗盲區(qū),努力成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要激發(fā)擔當意識。 “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yǎng)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習總書記身先士卒帶領(lǐng)梁家河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辦鐵業(yè)社。建淤地壩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他不斷地找村民交心,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十次,不斷地做思想工作,直到村民們接受和認可;沼氣池建設(shè)技術(shù)上有問題,他就去四川考察,晚上將不懂的問題梳理出來,白天向?qū)<艺埥,直到把自己培養(yǎng)成“沼氣專業(yè)戶”;村里勞動生產(chǎn)率低,他將國家獎勵他的三輪摩托車賣了,換成了磨房的鋼磨,不僅提高了磨房的生產(chǎn)效率,還將勞動力解放出來,投入到更需要勞力的地方去。習總書記秉持著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謀幸福的宗旨,遇到困難帶頭上,遇到矛盾主動解決,時刻體現(xiàn)共產(chǎn)黨員的使命和擔當。
如今我們企業(yè)也和習總書記當年一樣,面臨著“能源革命”、“市場革命”,新能源汽車、民營加油站的發(fā)展對油品銷售業(yè)務(wù)形成越來越嚴重的沖擊。新形勢下,我們企業(yè)青年需要拿出自己的擔當,承擔起歷史賦予青年的使命,要敢于借鑒新思想、新機制、新技術(shù)解決實際問題,積極開拓思路、提高效率、優(yōu)化服務(wù),不斷提高工作水平。要積極投身基層,在基層中學習和思考,了解基層想什么、要什么,青年學什么、做什么,努力為集團公司“兩個十年目標”和江蘇石油“1133”計劃注入青春血液。
三要磨練意志品質(zhì)。“最重要的,我學到了農(nóng)民實事求是、吃苦耐勞的精神。”作為一名干部子弟,下放到農(nóng)村首先要過“五關(guān)”—“跳蚤關(guān)”、“飲食關(guān)”、“生活關(guān)”、“勞動關(guān)”、“思想關(guān)”,習總書記一關(guān)一關(guān)的闖了過來,靠的就是一股不服輸、不言棄的精神。吃的是酸菜配窩窩,睡的是“跳蚤”床,干的是“受苦”活。總書記在梁家河呆了7年,這7年他扎根基層、了解基層、服務(wù)基層。打壩造田,他搶著干最苦的差事;沼氣池建設(shè)遇到問題,他調(diào)到池子里仔細研究,不管糞水多臭多臟。這都不是最難忍受的,最難的其實是政治上的偏見,受他父親習仲勛冤案的牽連,習總書記在政治道路上受盡了磨練,入團申請書打了八次,因為“可教子女”的問題遲遲得不到批復(fù),但是他不放棄,他說“我是什么人?我干了什么事?是寫了反動標語,還是喊了反動口號?我是一個年輕人,追求上進,有什么不對?”就憑著這股子不服輸?shù)膭牛K于第八份入團申請書獲得了批準。
現(xiàn)在我們青年當然很少能體會到習總書記當年的困頓和苦楚,但是我們更加需要學習習總書記的精神,面對困苦要堅忍不拔,面對挫折要迎難而上,切忌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工作中要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zhì),不會的問題要主動學習和思考,青年人有的是時間和智慧;苦活累活要帶頭干,青年人有的是朝氣和力氣;工作做錯了要敢于承擔并及時改正,青年人有的是勇氣和擔當。青年人一不怕苦,二不怕錯,一遍不會就學兩遍,一遍不對就再做一遍,只要我們有恒心、有毅力、有勇氣、有理想,就一定能撐起中石化更加燦爛的明天!
02
“知青”這個詞有著很強的時代烙印,對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陌生的是我們這一代無人得以親歷,熟悉則在于它廣泛存在于我們的上一輩。我們身邊親友中很多長輩都當過知青,從小便常耳聞;后來讀書,接觸到的國內(nèi)作家大半都是知青,如史鐵生、王安憶、王小波、張抗抗……他們那些有關(guān)知青生活的文學作品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我們當時尚未成熟的觀念形成;影視化的今天,當過知青的那些演員如今仍是各類銀幕上的中流砥柱,如劉曉慶、張藝謀、葛優(yōu)、濮存昕、陳佩斯……,可以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各行各界精英身上基本上都有“知青”的標簽。
習近平不滿16歲坐上去梁家河的火車,明知等著他的是陜北對其父親的批判,卻能成為車廂里唯一笑臉相迎之人,可謂樂觀;他和氣待人,從不“撒奸兒”,可謂踏實;他讀書涉廣,知行合一,可謂善學;他不畏逆境,說出“扎根農(nóng)村,扎根一輩子!”,可謂堅定。在那樣艱苦的歲月里,他學會了各種農(nóng)活兒,意識到團結(jié)群眾的重要,最終得到黃土地的饋贈,收獲影響一生的精神寶藏。
《梁家河》全書篇幅不長,文筆質(zhì)樸,讀來饒有趣味,又發(fā)人深省。劉同有本暢銷書,名叫《誰的青春不迷!贰N覀兂Uf青春是美好而短暫的,因為迷茫,因為揮霍。而知青們的青春歲月沒有機會迷茫,他們被迫走入陌生而艱苦的環(huán)境,在錘煉下靠著韌勁快速成長。習近平在真正融入農(nóng)村、融入群眾之后,自己的所學所思也落了地生根發(fā)芽。在“沼氣專業(yè)戶”一段里,介紹了他靠著倔勁和真學實干做成了實事,讓群眾真正受益的故事。剛當選為大隊支部書記的習近平通過讀報得到啟發(fā),找到了梁家河發(fā)展的切入點。自己寫發(fā)展建議,去縣委做匯報,獲批后借了經(jīng)費去四川實地考察取經(jīng),自己編節(jié)目做宣傳,不畏流言不怕失敗,遇難題解難題,一點一點“捅”出了灶臺上的火焰。
知青歲月養(yǎng)成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信念,深深影響了那一代人,也感動和激勵著我們80、90后的青年團員多學、實干、團結(jié)。在企業(yè)的這方舞臺上,先踏踏實實干好本職,成為專業(yè)的人;同時多聯(lián)系基層,從基層中學習,成為真正了解情況的專業(yè)的人;之后應(yīng)該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其中,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多琢磨能為企業(yè)做些什么,不等不靠知行合一,謀企業(yè)發(fā)展就是謀自身發(fā)展。
青春尚在,堅守信念、勇敢向前,相信我們的今天就會成為未來的底氣。
03
《梁家河》一書再現(xiàn)了習近平16到22歲青春時期在梁家河插隊,艱苦奮斗、刻苦學習,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干事業(yè)的故事。閱讀《梁家河》時,習近平鮮活、蓬勃的青春展現(xiàn)在我眼前,我對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狀態(tài),不免心生慚愧。作為青年人,我要向青年時期的習近平學習的太多了,說幾點最深刻的體會:
一是要學會在磨礪中成長擔當。習近平在青年時代從繁華的北京來到陜北的偏僻山村,從初中學生成為天不亮就要上山干農(nóng)活的知青,經(jīng)歷了我們現(xiàn)在可能無法想象的艱難困苦。但他迎難而上,通過學習、思考與實踐,從迷茫走向自信,也從磨礪中得到了成長,堅定了信念。“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我們青年人要實現(xiàn)成長,必須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zhàn),歷練自己。工作中要敢于擔當,敢于攻克難題,讓阻礙我們的危機,都變成自我成長的營養(yǎng)。揚州石油的未來需要我們青年員工勇敢接受挑戰(zhàn),成長為中堅力量。
二是要保持對學習的熱情。習近平在農(nóng)村插隊的七年,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時在看書,到田頭鋤地休息時在看書,甚至吃飯時也在看書,這為他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chǔ)。習近平說對青年說:“現(xiàn)在條件這么好,大家更要把學習、把自身的本領(lǐng)搞好。”在逆境中的習近平尚能如此讀書修身,身處順境的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學習呢?當前石油行業(yè)瞬息萬變,中石化面臨“四大革命”的挑戰(zhàn),老思維老方法將很快無法適應(yīng)新的形勢,青年人只有堅持學習,更新知識儲備,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yīng)新形勢下的競爭,企業(yè)才能保持活力,持續(xù)穩(wěn)定向前發(fā)展。
三是要深入基層、服務(wù)基層。離開梁家河前,習近平對石春陽說:“你是年輕人,當支書以后,要多動腦子,多思考問題,還要多聯(lián)系群眾,這樣工作才能做好,支書才能當好。”習近平插隊期間,主動融入群眾,了解群眾需求,帶領(lǐng)群眾打壩修田、建沼氣池、發(fā)展生產(chǎn),干成了一番事業(yè)。正是因為融入群眾、了解群眾,才能知道如何團結(jié)群眾、凝聚群眾。我們公司也有許多基層一線的員工,我們作為管理人員,經(jīng)常說要“服務(wù)基層”,但是怎樣才能服務(wù)好基層?習近平給了我們答案,就是要深入基層。我們現(xiàn)在每個部門都在“油站服務(wù)黃馬甲”活動中掛鉤了加油站,也有黨員聯(lián)系油站活動,團委也會開展服務(wù)基層的活動,這些都是去基層了解一線員工想法、了解油站困難及需求的好機會。沒有建立在了解基層基礎(chǔ)上的管理,永遠無法切實解決問題,無法激發(fā)基層的熱情,無法落到實地。所以,青年員工要多去油站走一走,多跟員工聊一聊,多為油站想一想。
希望每個青年心里都有一處梁家河,面對迷茫、困難,不逃避,不退縮,在困難中磨練意志,不斷學習,勤于思考,深入基層,服務(wù)基層,把更多的熱情和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04
紀實文學《梁家河》用細膩的文筆描寫了習近平和梁家河群眾的深厚感情,提供了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活教材,我們學習研究梁家河蘊含的精神,就是要從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中探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源泉,進而獲取投身偉大事業(yè)的強大精神力量。
從《梁家河》中汲取人民至上的初心力量。在梁家河插隊的七年,青年習近平在與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干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從迷惘、彷徨到充滿自信的轉(zhuǎn)變,孕育了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作為片區(qū)經(jīng)理,我們要從《梁家河》中汲取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豐厚滋養(yǎng),深入領(lǐng)會總書記立根群眾、造福群眾的工作方法,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落在實處,在選拔干部時多到基層一線了解干部、觀察干部;在制定政策時,多聽取各方面意見,綜合把握群眾意愿,努力提高群眾滿意度。
從《梁家河》中汲取舍我其誰的擔當力量。習近平總書記20歲出頭就擔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帶領(lǐng)干部群眾打井抗旱、打壩淤地、修建公路,件件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以鐵一般的擔當推動梁家河發(fā)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作為組工干部,我們要從中汲取面對困難敢闖會干,敢于擔當進取的力量,在選拔任用干部時,為敢于擔當?shù)母刹繐敚瑸楦矣谪撠煹母刹控撠,真正把那些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guān)鍵時候站得出來、危難時候豁得出來的干部用在關(guān)鍵崗位上。
從《梁家河》中汲取攻堅克難的奮斗力量。苦,是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底色。面對艱難困苦,他沒有怨言,而是與群眾一起開荒、種地、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打壩,闖過了跳蚤關(guān)、飲食關(guān)、生活關(guān)、勞動關(guān)、思想關(guān)。作為組工干部,我們要學習總書記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和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赤子情懷,把黨賦予的各項工作完成好,以苦干實干成就事業(yè)。同時,有意識地把年輕干部選派到急難險重的實踐中去淬煉、去升華,讓他們在攻堅克難中完善自身、成就人生。
從《梁家河》中汲取向我看齊的表率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就是一部以上率下的奮斗史。在打壩淤地時,水溝旁鏟土是誰都不愿干的苦差事,每次習近平同志總是主動去水溝旁鏟土。修筑梯田過程中,鄉(xiāng)親們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習近平同志都是帶頭赤腳站在冰中鑿冰清理壩基,正是他的模范帶頭,梁家河村先后建成了14座淤地壩,成為了鄉(xiāng)親們收入的聚寶盆。
我們要向總書記博讀天下的尚學精神對標看齊,鍛造過硬本領(lǐng)。在“上山下鄉(xiāng)”那個年代,整個社會文化生活匱乏,黃土高原閉塞而荒涼,青年習近平卻“癡迷”于讀書而廢寢忘食。“白天勞動、晚上看書”成為總書記知青歲月的生活常態(tài),留下了“30里借書、30里討書”的生動故事。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貫穿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作為新時代的基層組工干部,我們要學習總書記孜孜以求的尚學精神,向書本學習,在實踐學習,加強工作能力的學習,補足精神之鈣。
我們要向總書記實干攻堅的使命擔當對標看齊,堅定扛起責任。在物質(zhì)和精神極度匱乏的環(huán)境中,青年習近平帶領(lǐng)村民打淤地壩,挖深水井,建沼氣池,辦鐵業(yè)社,“有決心、有毅力,輕易不說出口,只要說出口的話,只要認定了的事,他就堅持到底。”作為基層一線的組工干部,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空談?wù)`國、實干興邦”的教誨,以求真務(wù)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從實際出發(fā)謀劃事業(yè)和工作,著力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全面加強各領(lǐng)域黨的建設(shè)等方面積極探索突破,體現(xiàn)責任擔當。
05
我本以為《梁家河》是一本講意識形態(tài)的政論讀本,卻不想是一部質(zhì)樸、生動的紀實文學。其帶有濃濃陜北鄉(xiāng)土氣息的語言,其細細讀來,發(fā)人深思,啟迪心靈。
文章用四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為我們描述了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的光榮歲月:在“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篇,我追憶了總書記豐富多彩的知青經(jīng)歷;在“窯洞里長滿了故事”篇,我見證了總書記在梁家河的生活、學習和成長;在“一聲聲喊我小名”篇,我體會到了總書記在梁家河傳承的人生智慧;在“我們走在陽光路上”篇,我感受到了梁家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lǐng)下的蓬勃生機。
——立志
初到梁家河,背負著由知識青年變成“受苦人”的心理落差以及“反革命”的精神壓力,一個青年苦悶過、彷徨過,甚至當過“逃兵”。但即使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習近平同志也沒有氣餒、沒有放棄,而是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表明心跡,愿意“扎根農(nóng)村,扎根一輩子”,才成就了不一樣的人生,這就是立志。工作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挫折,或艱難、或痛苦、亦或錯誤等等,唯有堅定理想信念,明確志向,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才能戰(zhàn)勝困難,化被動為主動,進而取得成功。
——修身
梁家河的7年,是學習和實踐的7年。“齊家、治國、平天下還輪不到我們?nèi)プ?rdquo;,習近平同志告訴我們“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讀書、修身”。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求學生“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看到了一個勞動者“上山放羊,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看到了一個實踐家“鋤地到田頭,休息時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不錯,知識靠的就是點滴積累,唯有通過不斷學習、不停實踐,才能達到教學相長、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提高思想認識、增強信心。
——信仰
知青時代的習近平同志,帶領(lǐng)梁家河發(fā)了家、致了富。進入新時期,梁家河在總書記的勉勵下,從村實際出發(fā),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更是一步一步建設(shè)成為了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一個縮影。這就是信仰的力量,這就是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與人民群眾對黨的信念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我想這種信仰應(yīng)當成為國有企業(yè)青年員工的行動指南,我們不但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要牢記初心、牢記使命,更要積極投身實踐,相信組織、依靠群眾,用優(yōu)異的成績開拓屬于我們自己的“梁家河”。
短短的幾萬字,誠然無法詳細描述發(fā)生在梁家河的點點滴滴,但文章用典型的事例及對細節(jié)的深入分析,時刻提醒我們,要用心體會梁家河教會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用心體會總書記“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的諄諄教誨。
06
拿到《梁家河》這本書時便被深深吸引住,一鼓作氣讀完后我深入的感受到領(lǐng)袖的不平凡絕非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15歲初入黃土地的迷茫到22歲離開時已有堅定地人生目標。短短七年的時間,從一名意氣風發(fā)的少年成長為可以帶領(lǐng)百姓發(fā)家致富的黨支部書記。從這些變化就可以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用自己的滿腔熱忱和實干精神帶領(lǐng)梁家河的百姓搞生產(chǎn),謀發(fā)展走上幸福生活的道路。
“當年我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梁家河。”
“梁家河是我的第二個故鄉(xiāng)。”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這些樸實卻充滿真情實感的話語讓我看到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國家領(lǐng)導人的人民情懷。從踏上這片黃土地,便一直心系在此。一本《梁家河》帶領(lǐng)我們見證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軌跡。
帶著“黑幫子弟”的帽子,習近平總書記響應(yīng)毛澤東領(lǐng)袖的號召:“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很有必要”。從北京“逃離”到革命圣地延安。從初入的各種不習慣到能夠說出一口流利的延川話,從剛?cè)サ娘嬍巢涣晳T到日后會經(jīng)常懷念的酸菜,習近平總書記把自己當作梁家河人。他熟悉梁家河的每一條溝,每一架山,熟悉梁家河村子的每戶人家。漸漸地習主席住的地方成了梁家河村的中心。這個地方給梁家河人對未來的憧憬。干活實在,不“撒奸兒”,辦法多,敢想敢干,一碗水端平,無論何時都是全心全意的為百姓服務(wù),這是他在這個小天地的政治初展現(xiàn),他憑借著不怕苦不服輸?shù)木瘢屃杭液拥陌傩詹辉俪錆M輕視和顧慮,把自己變成地地道道的梁家河人。建沼氣池,辦鐵業(yè)社,成立掃盲班,一個個想法變成了現(xiàn)實?此坪唵蔚南敕▽崿F(xiàn)起來充滿困難,但這些通通都實現(xiàn)了。這些讓老百姓看到這個北京后生敢做敢為,一心為民。雖離開多年也始終心系于此。洪水來襲,疾病困難,即使居住他鄉(xiāng)卻始終牽掛這里,全力以赴的幫百姓度過難關(guān)。
樹高千尺忘不了根。“今天能夠回來看一看,心情很激動,看到大家感到很親切。1969年1月,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這里一呆就是七年。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里。”習近平總書記這席深情的話語溫暖了相親門的心。再次回到梁家河仍能準確的喚出兒時玩伴的小名。在親切地詢問他們的近況后便聊起了家常。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鄉(xiāng)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互聯(lián)網(wǎng),老人們享有基本養(yǎng)老,村民們有醫(y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梁家河的欣慰更是對全國人民能夠享有的美好生活的期望。
梁家河是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一個縮影,幾多牽掛,幾多深情。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心里,梁家河是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情,是他精神升華的起點,是他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緊緊交織的綿綿深情。習近平總書記帶給我們的不僅對知識源源不斷的追求,堅韌的意志力更是一心為民踏實肯干的決心。
07
經(jīng)過了一天的忙碌喧囂,城市的夜寧靜而柔和,風吹開了書的扉頁,讓我不禁拿過手邊的書慢慢的翻看。這是一本名叫《梁家河》的紀實文學,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及深刻的人身體悟。閱讀過程中,我反復(fù)體會、細細揣摩,想像著這書中描繪的場景,每一幕帶給我的都是思想上的震撼和心靈上的感悟,直到整本書讀完,心情都無法平復(fù),思索再三后終于決定拿起筆記錄此時此刻的感想。
在歷史的長河里,存在著太多我們難以想象的過程和片段,快節(jié)奏生活中的我們也從未真正靜下心來感受那些未曾經(jīng)歷過的故事,而《梁家河》卻為我們展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回梁家河的生動場景及四十多年來對梁家河鄉(xiāng)親們的深情牽掛。是他,帶領(lǐng)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是他,組織大家建鐵業(yè)社、發(fā)展生產(chǎn);是他,在窯洞中讀書求知、汲取力量;更是他,在回顧中分享人生,幫助他人。習總書記對梁家河的情懷深深的影響了我,讓我不禁對現(xiàn)在的自己進行反思,面對逆境,我們總是習慣于抱怨、控訴,我們哀怨時代卻從未真正的明白自己是誰?想做什么?道路在哪里?我們沒有一刻認真的思考過自己每一步的位置,也沒有一刻清楚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日復(fù)一日地度過平凡歲月的同時,隱隱愧疚著自己的碌碌無為。而習近平總書記的梁家河的故事展現(xiàn)了一個埋頭苦干、踏實奮進的強者形象,這正是我們這一代需要學習的榜樣。習近平從繁華的大都市來到貧窮的小山村,困苦的生活并沒有將他威嚇住,艱難的條件反而激發(fā)了他的信念,他帶著群眾們?yōu)榱诵腋H兆佣Γ归_了一系列的對生活條件的改造措施,面對困難從不退縮,咬緊牙關(guān),解決困難,即使累得腰酸背痛,也不從來沒有喊過一句抱怨。在習總書記的帶領(lǐng)下,村風村貌煥然一新,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這種一步一步攻堅克難、抗壓擔責、頑強拼搏的精神,正是我們這一代需要學習的。
08
讀完《梁家河》一書,讓我參透悟懂了“行之于初心,需用一生來實踐”的道理。
習近平1995年在接受《東方時空》記者采訪時說:“在梁家河的工作生活,最大的收獲就是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眾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理解了社會,很多實事求是的想法,都是從那個時候生根發(fā)芽的,以至于到現(xiàn)在每時每刻影響著我。”
1969年1月,年僅15歲的習近平來到位于黃土高原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村,在這里,他和鄉(xiāng)親們同甘共苦,情同手足,七年知青歲月,鑄就了習近平頑強的意志和為民造福的初心。
40年之后,回憶起下鄉(xiāng)插隊的往事,總書記依然記憶猶新,“鐵鎖”“隨娃”“黑子”,曾經(jīng)小伙伴們的小名依然叫得親熱,哪個窯洞有些啥?住的是誰?依然記得清晰。細微處見精神,總書記從那時起就把老百姓看得深、看得重,把人民群眾深深地裝到了心里。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就是一部以身作則的奉獻史,體現(xiàn)著他樂于為民奉獻的“初心”“衷心”。給老百姓打淤地壩、鑿水井、修沼氣池、挑糞、修筑梯田,這些苦活累活,他搶著干,從不吝惜力氣。由于長期帶頭站在刺骨的水中鑿井,導致他現(xiàn)在雙腿還有以前干活落下的后遺癥。
而正是這種一心為民謀幸福的情懷,成為習近平帶領(lǐng)鄉(xiāng)親改天換地的巨大動力,推動著梁家河一點一滴的變化,先后建成14座淤地壩,用上了干凈的井水,打破了“沼氣不過秦嶺”的謬言。懷揣一顆奉獻的“衷心”來,習近平總書記用行動踐行了造福地方百姓的“初心”,而這顆“心”也為習近平總書記以后的從政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梁家河》一書的扉頁上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yǎng)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里,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
黃土地的兒子,根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诖耍暯娇倳浽谥螄碚拇笠曇按笃脚_上,始終把老百姓滿不滿意、幸不幸福作為治國理政的標準,走到哪里都要深入老百姓家中看一看,問問生活得怎么樣?還有什么困難?也正是有著這樣的初心,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莊嚴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行之于初心,需用一生來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做到了。
那我們呢?很多時候我們會捫心自問,我的初心是什么?我為什么要這么做?未來我還要怎么走下去?我們在尋找屬于自己的答案。直到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完《梁家河》這本書時,我豁然開朗,內(nèi)心的焦躁與不安平靜下來,讓我明白以后的路該怎么走,才能走得更有力量。
可能我們在剛一出發(fā)時,還躊躇滿志、斗志昂揚,但走著走著,外界的影響與誘惑、內(nèi)心定力的動搖與目標的偏差,就讓我們迷失了自己,恍惚間,隨波逐流,消沉懈怠,早沒了堅守的毅力與耐力,不知為了什么出發(fā),也不愿想明天會怎樣。
還記得剛進報社走進鉛字排版印刷車間時,那些躬身在鉛字排版機前的工人師傅們,一個一個碼放那些只有指頭肚大小的鉛字,臉幾乎貼到碼字機上,專注而旁若無人,生怕把一個字碼錯了,會造成重大錯誤。
也還記得那時的我們,在激光照排、膠片印刷的那個年代,編校完版面制好了片,發(fā)現(xiàn)哪怕一個無關(guān)大礙的錯字,一定要說很多好話,肯求制片的大姐幫忙摳掉那個字,重新補上一個正確的字才肯罷休。
那么,現(xiàn)在的我們呢,還有這樣的認真敬業(yè),對文字的敬畏,對新聞工作的執(zhí)著與熱愛嗎?
有人說,初心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從政之道;是毛澤東“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宏大理想;是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壯志。
那么,我們的初心在哪里?處在企業(yè)深化改革、轉(zhuǎn)型發(fā)展歷史大潮中的我們,正是時代的弄潮兒,我們何其有幸。身處這樣一個轉(zhuǎn)型變遷的時代,作為能源行業(yè)的發(fā)展變遷的記錄者、見證者,我們的一字一文,正在記錄轉(zhuǎn)型發(fā)展跳動的脈搏,記錄一個時代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強音,記錄偉大祖國日新月異、蒸蒸日上,信息化、現(xiàn)代化高速發(fā)展的鏗鏘步伐,這不正是我們作為能源行業(yè)新聞工作者的驕傲與自豪,這不正是我們的初心與價值嗎?
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卻要說,這對于我們行業(yè)新聞人來說,確是一個最具有挑戰(zhàn)的最具有付出價值感的最美的時代。
走吧,不管任何時候,行之于初心,用一生來實踐,我們就不會偏離最初的方向,偏離我們曾在心中千百遍描繪的夢想藍圖。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