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網(wǎng)友都看過由段奕宏、張譯和張國強等主演的歷史戰(zhàn)爭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該劇主要講述了在1942年的時候,全國各地軍民共同對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網(wǎng)友們看完這部劇都有怎樣的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前幾周無意中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有哪些堪稱經(jīng)典的瘋魔表演?”。在諸多的回答中,我看到了有位回答者截取了幾個《我的團長我的團》的電視劇片段,后看過電視劇了解到應該是在十三集左右。
第一次看到段奕宏飾演的團長的表演,我是震撼的。再加上回答者描述“當時拍攝這段慣口一條過”,還有段奕宏實力派的影帝演技以及其他各具特色使人印象深刻的幾乎原《士兵突擊》陣容的實力演繹。那種真實,讓我決定去讀一讀這本書,再去過過眼癮,把電視劇看了。
在微信讀書上花費了一周多時間(看書時長差不多三十小時),看完了這本書。留給我最大的印象或者說是最大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1.和平來之不易,先輩不易,國家民族不易。
身處和平盛世,其實很難感覺戰(zhàn)亂時的環(huán)境,但仍能在讀到“一場大戰(zhàn),天文數(shù)字的人命”時的沉重。那時人如草芥,死也無名,甚至全家死絕無人掛懷,空在世上走一遭,塵歸塵土歸土。死亡數(shù)字并沒有什么可怕,但隨便一想,若是身邊的人,一個村,一個鎮(zhèn)子,一個縣市,平白死了這么多人,那真叫人頭皮發(fā)麻。
2.戰(zhàn)爭中的底層人性與反思。
這部劇,好多人拿他和《亮劍》作比較。亮劍總覽全劇,其實描述了我黨一批卓越的將領在艱苦環(huán)境中成長及取得勝利的故事(小說暫且不表,未讀沒有發(fā)言權),私認為切入點的階層相對高級,共和國的將軍甚至元帥在劇中都有對應。
這本書則不然,描述了遠征軍,我國西南邊陲怒江邊防線上的故事。主角為一批底層的“炮灰”軍人。書中多出出現(xiàn)旁白君(孟煩了)以及獸醫(yī),迷龍等人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看法,以及對死亡(有價值的砍殺鬼子收復失地,和無意義的炮灰)的看法。沒人不怕死,都想活下來。有些毫無保留響應,就純粹的想多殺鬼子。有些想活下來,保留自己,不想打報銷似的戰(zhàn)爭,但戰(zhàn)爭打響仍毫無保留的沖鋒搏命。但是無論什么態(tài)度,都想贏,贏下來并盡可能的活下來。
3.理想的火炬
書中“小蟲子”是激動昂揚的,他有自己的理想,并為之奮斗,他是勇敢的實踐派。
團長早就認為自己是已死該死之人,只想讓事情是它本來該有的樣子。孟煩了的父親,學貫中西卻與亂世格格不入。因為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他只會憤怒激昂,只會抱怨世道,抱怨生不逢時沒人賞識,抱怨軍人為何還未收復國土,抱怨偌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但他絕不是腦袋如圖漿糊,渾渾噩噩,他的理想和歸宿全寄托在他的書上,他視若命根的書。他或許需要大能力者給他以權勢資源,供他施展,這可能是就是學者的懷才不遇(悲哀)。
后看了電視劇,得虧了一群好演員,天南海北性格迥異的炮灰團成員,演繹的相當豐滿。段奕宏的團長自不必多說,張譯的煩了也是相當真實有層次,反思與獨白大部分從他這里開始。不辣,蛇皮股,嘎子的豆餅,東北迷龍,硬漢喪門星,憨乎乎的克虜伯,一同奉獻出了一場視覺盛宴。
但對比來看,電視劇給觀眾的信息并沒有小說那么完整飽滿,雖然演員已經(jīng)很好的用肢體表情等演繹了釋放了一些信息(還記得有幾個很棒的長鏡頭)。再加上有了刪節(jié),也沒有拍到小說的結尾,導致有些莫名其妙或者很難看懂的部分。所以私認為,效果不如小說來得那么震撼以及明顯。
最后,珍惜生活吧,在心里高舉起我們理想的火炬,默默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讓事情是它本來該有的樣子!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