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寶寶》這部動畫短片由石之予執(zhí)導,這是一個令人備受啟發(fā)和教育的故事,一位母親在孩子都離開家后感到惆悵,突然她包的一個包子活過來了,讓她感受到家庭的喜悅,也明白孩子終將長大。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莿赢嫸唐鼘殞氂^后感精選6篇。
篇一
作為一名母親,其實我是理解影片中包媽媽的所為的。一句不落俗套的老話叫“孩子就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是,孩子就是我們自己,愛孩子是父母的一種本能,從孩子嗷嗷待哺起,我們就開始在為人父母之路上不斷去有所為,需盡父母之責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需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需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巨大的成就美好的人生……從幼兒到長大成人還要時刻保護他,生怕孩子他受傷受騙!栋鼘殞殹分械膵寢,就是害怕孩子受傷害怕孩子學壞害怕孩子不再需要自己,才有了影片的最后一幕。
很多時候,很多孩子都被教育的乖巧、聽話、順從,學習成績也非常優(yōu)秀,是很多人眼中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父母也自然感覺圓滿?梢膊环σ淮蟛糠趾⒆,他們不想過多的被限制在條條框框中,隨著見識增長,他們慢慢有自己的思想,希望打破陳規(guī)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女兒在對《包寶寶》的觀后感就寫道:“母愛是偉大的,但如果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自由的權利,那就是錯的。”“如果真的愛他/她,那就要放手,讓他們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飛翔。”
那作為父母,我們該怎么辦呢?是不是意味著父母就什么都不需要做呢?
不是的,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承擔的角色可多了,可以是父母,可以是朋友,還可以是兄弟、姐妹(像我和我女兒,哈哈),而且三歲前基本還是累人的保姆。
而我想表達的是,對父母來說,孩子既是你的,又不是你的。每一段經歷對孩子都是一種成長,我們的孩子都需要在經歷碰撞的過程中長大和認識世界,這種時候,父母可以做的是,把事情的利弊告訴孩子,讓孩子去權衡和選擇;父母可以對孩子原則之上的犯錯給予機會,幫助孩子尤其在逆境中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在父母的控制中、教條下長大,這對父母來說無疑也是一種成長。
因此,良好的親子關系,我覺得溝通非常重要。父母與孩子,相互成為朋友,讓孩子選擇信任父母,雙方有充分溝通作為基礎,那么所有關于孩子獨自出外、游玩、交友、遠足……都不將成為父母的困擾。就如,女兒在作文中寫的“想媽媽放手,想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飛翔”,那么父母就應該能做到,分析飛翔中可能遇到暴風雨和狩獵者,告訴這只鳥兒在飛翔前要做的準備,以及在飛翔中怎么規(guī)避風險,或者遇到風險后如何脫險。做到了在溝通中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在過程中不斷關注,有親密關系又適當保持距離,孩子永遠還是我們的,無需擔心孩子的離開。回到影片,包媽媽對包寶寶只有直接粗暴的阻撓,卻不見有溝通對話的畫面。因此,在缺乏溝通和了解孩子的情況下,包媽媽只有一味的希望占有……
有人說,對孩子真正的教育,是懂得撒開手,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我想補充一句,真正的教育,是要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起信任的橋梁,并保持良好的溝通對話,有溫度的放手,盡得體的退出。
一個小心愿,希望女兒看到這篇文章,能選擇爸爸媽媽當你的可信任朋友哦。
篇二
所謂母子一場,不過是漸行漸遠的過程,學會成長,學會做母親,學會退場,學會祝福自己的孩子。
篇三
我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就是讓孩子成為他想要的自己,一個與我們不同的單獨個體。我希望他與我們保持獨立,我要承全并幫助他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一天,當他離開我們的時候,我已經幫助他豐滿了羽毛,強大了內心,有了足夠在世界中競爭的勇氣和能力,對困難和措折無所畏懼,而不是成為我的翻版和延伸。
篇四
對孩子來說,小的時候,需要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他已經長大,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有了自己的獨立世界,父母的責任就是幫助他實現展翅高飛,漸行漸遠,而是時刻掌控在手中,我們孩子需要的不是圈養(yǎng),而是教養(yǎng),但手中的線不能斷。
篇五
如果說愛是一棵常青樹,那么澆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內心的清泉;如果說愛是一朵開不敗的鮮花,那么照耀它的必是出自心中升起的太陽。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有時因方式不當傷害了我們,時隔多年,兒女也需要一定的空間,而父母也應當受到發(fā)自內心的感謝!我要謝謝我智慧的媽媽和爸爸,謝謝你們!
篇六
華裔導演石之予拍的中國風7分鐘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91屆奧斯卡最佳短篇動畫獎。
每個人年齡不一樣,經歷不一樣,觀后的感受也不一樣。
有的人認為《包寶寶》里的媽媽以愛的名義過分的干涉孩子的成長。
有的人認為《包寶寶》講述了母愛的偉大。
有的人甚至認為《包寶寶》里丈夫在婚姻與育兒中做得不夠。
還有的認為《包寶寶》里的包寶寶太叛逆。
而我作為一個四歲半孩子媽媽,《包寶寶》正是每個媽媽對孩子愛的階段。
四歲半的初寶觀后感則是毫無征兆的哭了。
她用手緊緊的摟著我的脖子不斷掉著金豆,甚至哭出了鼻涕哭腔濃濃的說:“媽媽,我永不遠不會離開你的”。
看吧,不同年齡所在意的點不一樣。
《包寶寶》里一開始是媽媽的孤寂。
孩子長大離家,丈夫變成了無話可說的吃客,媽媽的孤獨感油然而生。
包寶寶的出現再現了一個母親一半人生的場影。
01
最珍貴難忘的親子時光階段
《包寶寶》中媽媽在得到包寶寶時是那樣的喜悅,她倍加小心的照顧著包寶寶,生怕包寶寶餓癟了,生怕包寶寶有一點點不舒服,生怕包寶寶不能健康快樂成長。
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每個媽媽的縮影嗎?
自從有了初寶后,我是喜悅的,沒下手術臺看到小小的她時心情的激蕩無以言表。
其實初寶之于新生兒不算小,畢竟有七斤多,可是那時看她的小手指也就跟個棉棒似的,真的有些不敢碰。
倍加小心,全心全意的照顧著她想讓她快快長大。
只是我不是個合格的媽媽,沒有充足的母乳,餓得初寶哇哇直哭,我就跟著哭。
催乳師,各種湯水,各種偏方都嘗試了,依舊沒有起色。
最終,只能母乳、奶粉混合喂養(yǎng),堅持喂到十四個月覺得實在沒什么了就給斷奶了。
到現在,初寶一感冒我就會自責,感到無比虧欠。
看著她一點點長大,從只能躺著任你擺弄,到伸手想抱抱,頭能立起再到翻身,一逗就笑,然后不禁意間看著床上坐著小娃娃,生命的奇妙就在你眼前呈現會讓你謂之驚嘆。
長牙了,能爬了,開始牙牙學語,能扶著東西站了,能架著走了,開始推開你的手自已搖搖晃晃的前行。
開始叫爸爸,媽媽了。
初寶和大多數孩子一樣,也是先會叫爸爸。
能說一句完整的話了。
初寶第一句完整的話是:“爺爺奶奶打麻將”。
孩子開始有了喜怒哀樂,幸運的是,初寶三歲之前就是愛笑,笑點奇低,你的語調微調都能讓她“咯咯咯”的樂上好一會兒。
這個階段真的太珍貴難忘了。
如果有了孩子,請一定珍惜三歲之前的這段時光。
真的,絕對的肺腑之言。
02
媽媽和孩子成長矛盾磨合階段
《包寶寶》中,當孩子大了,有自已的想法時,他不再滿足于生活中只有媽媽,他開始嘗試著他想嘗試的,可是媽媽很擔憂,怕比他大的孩子會欺負他,怕他會受傷。
為什么我之前會和你說一定要你珍惜三歲前的親子時光,因為到了這一階段的孩子有了新的變化。
孩子好奇心和情緒如量血壓時的高低壓線。
上起下伏,讓你倍感無奈與焦慮。
初寶這個階段不僅是笑點低,哭點一樣低。
一言不合就咧嘴哇哇。
而且有了自已的主意。
三歲前,你讓她東,她必東,你讓她西,她必西。
可是三歲以后,你讓她東,她西,你讓她西,她可能干脆就不聽你的向南了。
頂嘴也在這時開始了。
你說:“看小電腦時間長傷眼睛”。
她說:“那你也別看手機”。
你說:“吃涼的不好”。
她說:“我就喜歡涼的”。
明明她做錯了,你說她,她反過來邊哭邊跟你理論:“媽媽,你這么做是不對的,你不該這么對孩子”。
當然,畢竟是自已的孩子,還是很可愛的。
她會摟著你的脖子說:“媽媽,我愛你,我永遠永遠不會離開你的”。
她會拉著我們的手自言自語:“我們是幸福的一家”。
可愛時忍不住對她親了又親,抱了又抱。
可氣時恨不得有個魔法把她變成三歲前。
隨著孩子成長的磨合階段每個家庭都存在,只是作為父母,我們只能不斷的學習調整,畢竟孩子在成長,社會在變革。
03
兩個成熟獨立個體的激化階段
《包寶寶》中,包寶寶一天天大了,有了自已的小天地,他開始把媽媽屏蔽在自已的小世界之外,而媽媽失控的焦灼與失落的憤慨都在包寶寶決定離開家那一刻激化了,媽媽氣憤的一口吞下了包寶寶卻又后悔的癱坐地上流淚。
初寶沒有到這個階段,所以我沒有更深刻的感受。
可是作為子女,我能從我走過的路和我父母身上得到一些內容。
記得少年時有了虛榮心和攀比心的我竟然對父母說:“你們看人家多好,孩子想要什么就給買什么”?
我媽愧疚沒有言語,流著眼淚。
我爸嚴肅的對我說:“我覺得我們對得起你,畢竟我們白手起家把你們養(yǎng)大,供你們上學,至少沒讓你缺吃少穿。”
記得高二了,我還為了看偶像劇半夜爬起來看。
我爸氣得對我說:“你要是學習有這個勁頭就好了,你知不知道,電視劇是假的,不好好學習,生活艱難才是真的”。
記得外出求學時,我媽一直站在站臺外望著火車上的我流眼淚,到現在我依舊記得站在鐵柵門外的母親的樣子。
記得我在大學時和老公認識并談戀愛,大二時把人帶回了家,我爸臉都青了,氣得一夜間嘴角起了個大泡。
記得姐姐結婚時,辦回門時媽媽一直流著眼淚,爸爸一言不發(fā)。
記得我結婚時,我爸紅了的眼框和沒喝多少酒卻醉得一塌糊涂。
我知道,我和我的父母走過了這個激化階段,盡管當時的我覺得委屈,憤怒,或是不解,可是越長大越明白,這些經歷都是必不可少的階段。
我希望在初寶這個階段時,我能更好的走過這個階段,可能也會感到憤怒,失落,或是悲傷,可是這是必經這路不是嗎?
04
媽媽的退場與孩子的懂得和解階段
《包寶寶》中媽媽從吃掉包寶寶痛苦不堪的夢中驚醒,她松了口氣后躺在床上默默流淚。當聽到離家的包寶寶回來后,她也是有氣的不想理包寶寶,可是包寶寶只是放了一盒點心嘆氣要離開時,她就急忙小心的拉住了他,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包包子的完美結局。
這也是個階段,媽媽的退場需要時間,孩子的懂得也需要時間,最終是母子的和解。
我依舊沒更好的感同深受。
可是我隱隱的感覺到這個階段媽媽濃濃的悲傷。
我竟然現在就害怕這個階段的到來,畢竟那終來的和解是要媽媽經過怎樣極致的痛換來的。
那個曾依在身邊說著永遠不離開你的孩子最終還是輕易的離開了你。
那個為她日日精心準備的飯菜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也許面對的是你熱情滿滿的坐好了飯菜,飯菜熱了幾遍也等不到那個離家的孩子。
那個曾手拉手的歲月,那雙小手長大了,可是拉起的手卻不是你的。
記得有個很好的姐姐說過。
在她女兒結婚后,她無法拉受女兒和女婿在她眼底下同住。
你們同住,但是別在我眼前。
有人會說,這是偏愛。
不是的,你不是她,你怎么知道她離場時的痛。
有了初寶,我能理解她。
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親歷程度不同,真的沒辦法評判別人的對與錯。
唯愿我能體面的退場,初寶能早早的懂得。
我們不用花很長的時間就能和解。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