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昨晚我媽打電話來說問我吃湯圓了沒有,我笑了笑說沒有吃呢。
雖然市場上有包裝精美的湯圓,芝麻餡,花生餡,外形五顏六色的。但是冬至就沒買過,覺得沒有家鄉(xiāng)的味道,不吃也罷。
想想也好些年沒吃家里的湯圓,都不記得什么味道了,媽媽也笑了一下,說回來補做給你吃。
《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yè),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1個“安身靜體”的節(jié)日。
現(xiàn)在的生活越來越忙碌,漸漸忘掉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意義。
在南方,小時候過冬至,奶奶會一大早起來做湯圓,糯米粉加點水,揉成一大團,在慢慢捏出一個個的小圓形狀,我們起床了也會去到灶臺旁邊,用稚嫩的小手捏出各種各樣很丑的形狀出來,樂得其中,可以做甜的,也可以做咸的。
奶奶老一輩都喜歡吃甜的,那個年代的日子過的太苦了,吃甜的意味比較有盼頭,在我們那里,許多喜事或者重要的節(jié)日都有甜的主食在桌上。
比如端午節(jié)的甜姜粽,過年時候得糯米芋頭飯,或者婚禮上的花生湯。
甜湯圓的做法很簡單,鍋里燒水,放入赤砂糖,待水燒開倒入湯圓,幾分鐘夠便可以吃了。
現(xiàn)在市場上的赤砂糖越來越少,但是這道簡單到只有赤砂糖的湯圓,至今想起來都是對奶奶深深的思念。
我們小孩子都喜歡吃咸的,里面料多,味足。一鍋開水,用大骨熬湯,加入瘦肉,肉丸,白菜,煮沸了再連湯圓一起倒入,幾分鐘熟了放入芹菜,關火。
幾個小孩子圍在灶臺邊上,等著一年吃一次的湯圓,每個人可以吃到四.五碗。
吃到小肚隆起,走路緩慢,才舍得放下碗筷,看著鍋里的湯圓還意猶未盡,心有余而胃不足。
我們那里有句老話,吃了湯圓才算長一歲,可是我已經(jīng)八年沒有在家里的冬至吃過湯圓了,是不是我還停留在20歲呢?
聽北方的朋友說,他們那里習俗是吃餃子,吃餃子不凍耳。
北方逢年過節(jié)少不了餃子在桌上,這是他們的傳統(tǒng)意義。發(fā)展到現(xiàn)在,餃子是世界各地的華人對家的一種滋味。
小時候的餃子對他們是極其美味的食物,媽媽剁餡,和面包好一大盤,形狀各異,也有自己包的奇形怪狀。主要有洋蔥餃子,芹菜餃子,當然,最喜歡的還是三鮮的。
每次煮熟,筷子夾起一顆,讓湯汁滲透出來流滿嘴里,就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覺得全天下最好吃的食物就是餃子了。
跟我說到這里的時候,她停頓了很久。感慨得說到,現(xiàn)在過年的年味都越來越少,還有誰會在乎一個冬至呢?
我想反駁她,可是又憋了回去,不可置疑小時候屬于我們那一代人的幸福感和獨有的節(jié)味,年味已經(jīng)越來越遠。
今年是我出來工作的第八個年頭,最早在省內工作,民風習俗大致差不多,都是由先代演變出來的分支,過節(jié)的時候走在路上,還有一些家鄉(xiāng)的味道。
后來到一線城市上班,每天忙碌的生活和加不完的班,已經(jīng)讓我許久沒有回到老家。當然,對一座陌生的城市也沒有味道可言。
?
說到年味,春運大軍再過不久就要拉開序幕了,不管多遠,人的信念就是過年要回家,表示團團圓圓。
可是,我一個同學已經(jīng)五個年頭沒有在家吃過年夜飯了,他說對年味的感覺越來越淺。
他們的門店在大型商場,過年正是最忙的時候,大年三十那天上班到五點才能關店。一個人走去飯店,看著熱鬧團聚吃飯的人們,自己打包幾道菜,回到宿舍,擺好,開瓶酒,跟父母視頻聊天,表示一個人在外面不委屈。
在外的游子千古以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都是有增無少,古代詩人杜浦寫下了一首詩,表達了多年作客他鄉(xiāng),逐漸變老,度過家鄉(xiāng)思念的一首詩。
冬至
唐 · 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年關將近,在外的游子們該回家團圓了,家人等你們回去的心情比你迫切。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