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坐在同一間教室聽課,為什么有的人能考滿分,有的人卻不及格?”在我上學時,我很經常聽到老師說這句話。但真的是學習態(tài)度的差異導致了學習成績的高低嗎?小編整理的這篇文章可以告訴你答案。
1、為什么要強調有效學習?這是一個知識快速迭代的時代。在18世紀,知識更新周期為80-90年;19世紀縮短為30年;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般學科的知識更新周期為5-10年,而進入21世紀,知識更新周期已縮短至2-3年。你能想象嗎?你三年前學的定西,現(xiàn)在可能已經過時或者沒用了。
知識折舊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要想跟上它的節(jié)奏,只能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啃老書、抖老料已經完全行不通了。而在終身學習的時代,如何有效學習就變成了首當其沖的問題。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時間極度碎片化的時代,高壓的工作,瑣碎的家事,充滿誘惑力的網絡和手機都在拼命擠占我們的時間,當時間被壓縮分割成碎片,你必須找到更省時省力的學習模式。
同時,這還是一個海量信息的時代,世界很大,信息無限,但我們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在極為有限的時間里,把自己的認知水平比別人多往前推進一厘米。
迭代快速、時間碎片、信息海量,想要在這個龐大快速的世界脫穎而出,你只有知曉如何有效學習,才能快人一步。你一旦學會了如何學習,你就可以學習任何事物。學習能力,將是你寶貴的“終極生存技能”。
那如何get這項“終極生存技能”呢?美國國家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烏爾里希•伯澤爾在《有效學習》里提供了一套系統(tǒng)學的學習技能,他通過6大策略、18項學習工具錦囊,讓我們獲得正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成為一名高效學習者,成為永遠不被這個社會淘汰掉的人。
2、怎么才能做到有效學習?幾年前,紐約某所高校召集了一些從沒玩過飛鏢的學生,把他們分成三組。第一組是績效表現(xiàn)組,這一組學生被要求朝著靶心扔飛鏢就行;第二組是學習方法組,研究人員讓學生注意扔飛鏢的基本動作、投擲角度等等;第三組是控制組,這組學生可以用他們喜歡的任何方式學習投擲飛鏢。最后的結果是,學習方法組的成績遠高于另外兩個組,他們的得分差不多是控制組的兩倍。
由此可見,學習是一個過程、一種方法、一套理解事物的體系,它是由自己的套路的。
在《有效學習》中,作者把學習的套路分成了6個步驟,分別是:價值觀、目標、提升、實踐、融合、反思。
價值觀
價值觀是讓我們明確學習一項新事物的動機是什么。正如我們學習駕考,是為了能夠開車上路;學習吉他,是為了滿足自彈自唱的愿望。學習,總要有個目的。如果我們本身不想學一件事物,那么是不太可能學會的,更談不上精通了。只有我們清楚認識到,我們打算要學的知識和技能是有價值的,才會樂于去學習。
可是,大多數(shù)人會遇到一個問題——有的知識我必須要學,但我真的不知道學來有什么用。比如我從小就非常害怕數(shù)學,到了高中,我實在不理解,我今后在日常生活中難道會用到三角函數(shù)、幾何定理嗎?于是對數(shù)學更加提不起興趣了。
但在《有效學習》里,作者建議我們,要主動找到學習內容和自己的相關性,找到所學的專業(yè)技能對自己的重要意義。好比曾經的我,懼怕數(shù)學,但是我對芭蕾舞很感興趣,這時我就可以專門學一學和自轉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把學習內容和感興趣的事物建立起聯(lián)系。
目標為了學習能有所收獲,設定目標這件事我們不能忽略。但是設定目標也有相應的技巧,例如目標要清晰具象、容易衡量、不能太大。你與其設定一個“我要學會寫作”的目標,不如設定 “我每周要寫滿3000字”的目標,這樣清晰、易衡量的小目標更容易實現(xiàn)。
而為了讓你學習得更快,在設定目標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用一個小心機,就是運用“N+1”模式。N代表你能比較容易做到的水平,也可以說是你的舒適區(qū),N+1則是你要設定的目標。你的目標比你能適應的情形稍稍難一點點,如此一來,你只要勇敢地墊墊腳,就能夠到。
提升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需要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專門的時間段來打磨技巧,從而提升技能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有效反饋。
舉個例子,A和B同時看一篇文章,A看完就結束了,但B看完后,問了自己好幾個關于文章的問題,那么B對文章肯定了解得更深入。這其實就是一種學習反饋方式。通過學習反饋,我們能快速知道自己的不足。
實踐我們常說要“知行合一”,只是知道卻沒有實踐,就會造成“道理聽了很多,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的情況。只有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我們才會加深對知識和技能實際意義的理解。
好比你了解了不少演講技巧,那就站上演講臺演講,只有這樣才能檢驗自己是否把知識學到家了。學習其他知識也是如此,只有通過技能的運用,你才能收獲更多。
融合學習不僅是為了掌握一些孤零零的知識點,而是要把我們現(xiàn)在學到的,和以前學到的做一個融合。簡單來說,我們要把自己的知識進行梳理,形成一個體系。
為了形成體系化,推薦你使用概念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導圖。通過線條、圖形把知識和技能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思路就會更加清晰,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知識技能之間存在交叉。
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很容易犯錯誤或者過度自信,因此我們需要回顧知識,重新審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
在反思過程中,有個“取巧”的方法,就是和擁有不同背景的人頭腦風暴。你可能覺得自己對某個知識了解很深入了,但往往在這樣的交流中,你把自己的思維暴露于不同的思維方式之中,會迸發(fā)出不一般的收獲。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以上這些步驟并不一定總是按照順序發(fā)生的,但不論你是運用到哪幾項技巧,反思是你千萬不能漏掉的一環(huán)。
有效的學習方法絕對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考試分數(shù),它還會讓你更具競爭力,讓你擁有更高的收入,甚至還會讓你感到更幸福。
總之,學習能力是生活在21世紀的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擁有學習力、懂得有效學習的人,能讓你擁有終極競爭力的武器,有了它,你才能永遠不被這個社會淘汰。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