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教育其實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很多時候孩子是因為父母的選擇而去選擇的,孩子的真實欲望是什么,可能父母卻沒那么關心,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2018年5月20日晚,看到清華教授魯白先生撰文:《中國教育的根本問題·是我們自己》一文。
現(xiàn)將魯白先生的主要觀點摘錄于下:
“美國大學招生采用的是全面的考察,包括成績單、推薦信和面試;還要看課外活動,社區(qū)貢獻,看學生有沒有在中學期間展現(xiàn)出領導力;還會考察你的特殊才能,如音樂、美術和體育;最后還要寫一份漂亮的個人自述。”
在現(xiàn)今世界所有的社會中,中國是一個誠信度非常低的社會。一個非誠信的社會,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辦法,用不誠實甚至欺騙的手段,來把你所有衡量的標準全面摧毀。這樣還更容易產(chǎn)生腐敗。
“家教是什么?是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xiàn)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別人、基本的規(guī)矩等等,其實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
所以,中國的教育問題不是,至少不完全是高考的問題。不能靠,至少不能全靠政府,靠教育部,或者靠大學。
中國教育最根本的問題出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出在我們的學生,家長,老師上,出在我們的功利主義的文化上。
我們是一個有很長很厚重的歷史,卻不太能領悟教育精髓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沒有經(jīng)歷過文藝復興,沒有啟蒙運動,也沒有經(jīng)歷過工業(yè)革命。
我們有的是什么呢?我們可以舉出許多被老師家長們廣為推崇的「至理名言」:「讀破萬卷書」,好像教育就是讀書;「頭懸梁,錐刺骨」,告誡你讀書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學而優(yōu)則仕」,學好了以后就要去做官,現(xiàn)在可能是去賺錢。
因此,我們不需要動輒講美國,而是應當先把本民族優(yōu)秀的教育觀念繼承下來,把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發(fā)揚光大。
家長到位,正確的理念到位,中國的教育問題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以上是清華大學魯白教授對于“中國教育的根本問題,是我們自己”的主要觀點。
其核心問題之一:家長不到位,家庭教育跟不上。二:現(xiàn)今世界所有的社會中,中國是一個誠信度非常低的社會。三:不太能領悟教育精髓的國家。四是:把本民族優(yōu)秀的教育觀念繼承下來,把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發(fā)揚光大。
魯白教授的這些觀點,指出了當今社會存在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但以此解決“中國教育的根本問題”,并非就一定能“藥到病除”!
我則認為,教育問題,不單純是教育問題,他是當今中國社會各方面矛盾在教育界發(fā)生的“撞擊”現(xiàn)象,其實,這很正常!
其根本原因是: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面臨著一場突入起來的社會大變革——“智能革命”!在這場“智能革命”到來之際,極少數(shù)人掌握著“智能革命”的技術生產(chǎn)力。在急速減少工作崗位的情況下,其生產(chǎn)力卻能得到極大的提高,也創(chuàng)造了極其豐富的物質財富。但這些財富卻掌握在少數(shù)精英之手。貧富差距日益嚴峻。
再加上“計劃生育”時期,國民重男輕女思想傳統(tǒng),男女性別嚴重失調。在全民進城打工的浪潮中,女孩進城,一去不返。貧困地區(qū)男孩找媳婦,就非常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整個社會呈現(xiàn)出一個如孟子所言:“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這樣一個現(xiàn)實社會之中。整個社會處在一個不四處奔波掙錢,就不能維持正常生活和生存。自然整個國民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能上一個好大學,今后能有一個好的出路而減輕社會壓力的愿望。
然而,無論采取什么方法,都想考上一流大學的愿望,是絕對不可能實現(xiàn)的。即便是都考上了一流大學,同樣有好出路的,還是少數(shù)。
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之后,關鍵是怎樣解決整個國民的后顧之憂——貧富差距,才是首要的問題。首先要解決住房問題,住房問題,目前已經(jīng)是考驗國民生存耐受力的一個“火燙”的難關。
土地本來都是國有土地,可以不用花費一分錢就能征得所需要的住宅土地,利用國家扶持、無息貸款、個人集資,個人出勞動力的方法,自己組團蓋房,自己住,任何人都不從中獲利。住房的問題就不難解決。
對于教育問題,仍需要改革,關鍵是怎樣改革?要有主見,有定力!要保持傳統(tǒng)教育的強項,彌補自己的不足。切記,別人的優(yōu)勢沒學到,自己的優(yōu)勢也給弄丟了。這也許正是那些居心叵測之輩,夢寐以求的結果。
中國教育,盡管眾說紛紜,指責時有。但成績和貢獻還是非常巨大的,是不可磨滅的!我國迅速發(fā)展壯大的尖端科技隊伍,誰說與中國教育無關!誰說不是中國教育的成就!
至于怎樣選拔人才,其方法,關鍵是要與選拔人才的配養(yǎng)目標相協(xié)調、相一致。各有側重,各揚其長,各有異同。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要能分流和定向培養(yǎng)人才。學校要能與用人集團相結合,像醫(yī)學院校那樣,課堂與臨床像結合。
至于說國民的素質問題,不可一概而論,要說中國人的素質最低,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茍同的,不要人言亦言。要說各國國民素質的高低,本人沒有與他國優(yōu)良民族相處的經(jīng)歷,就無從談起。但我知道某個西方大國以伊拉克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而殺其君,滅其國。到頭來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還有某國矢口否認“南京大屠殺”、“慰安婦”和“細菌戰(zhàn)”。一國之君,應該是其民族素質向象征,但不知其素質之高,是如何界定的?
至于說“國民素質之低下”,竟是世界之最!豈能如此“絕”論?那些大公無私,一心為公、舍己救人的英雄,叢出不窮。至于說“好心幫助他人,卻被訛詐。”這樣的現(xiàn)象很可能也有事實。但到處宣揚,弄得滿城風雨,搞得人人如履薄冰,冷若冰霜。其用心何在?為什么不大力宣傳那些正能量的方面。這就要警惕《美國中情局滅亡中國的十條誡令》在我國進行實施的特殊現(xiàn)象。
再說,人的素質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他是人性在特殊環(huán)境下而被扭曲的特殊現(xiàn)象(尚若醫(yī)院能為經(jīng)濟困難的群體免費治療)。如魯迅說他的故鄉(xiāng),路人口渴,在路邊摘個瓜吃,不為偷(大概意思)!這就沒有素質低下的偷瓜賊了!
要說五千年華夏大國,是“不太能領悟教育精髓的國家”。不知教育精髓終為何物?孔子《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從孔子倡導的“大同”社會到中國共產(chǎn)黨信奉馬克思主義,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理想社會,而為最終奮斗目標的教育理念。在此之外,還有什么可領悟的要旨!愿聞其詳?
至于“把本民族優(yōu)秀的教育觀念繼承下來,把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發(fā)揚光大。”這些應該是政府和教育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有些現(xiàn)象令人大惑不解:有不少學校,孩子學習差一些,把家長叫去,大加訓斥!把教育責任推諉于家長。無限強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作用!使家長要求把孩子送到“課外補習班”,變相收取學費。對于學校與家長的責任而言,這倒不無本末倒置之嫌!
再則,當今的學生家長,為生活而奔波,尚在自顧不暇,相當一部分人不在孩子身邊,大多都是爺爺奶奶接送孩子上下學。要讓家長“到位”,確實并不現(xiàn)實。其根源在社會。家長如同飄絮,無從發(fā)力。
魯白教授指出:“家教是什么?是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xiàn)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別人、基本的規(guī)矩等等,其實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就這點而言,我想一般的家長都能做到這樣的教育。而在一個“上下交征利(利益)”,腐敗現(xiàn)象矚目可及的現(xiàn)實社會里,而要言行一致,就很困難了。要是一味強調家長的責任,恐怕再跳樓的,也許會殃及家長!
2018年5月23日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