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個世界生總會遇到一個值得你去愛,愛到就像是愛自己的生命一樣的人,不要覺得生活枯燥無味,或許都是在為未來做準(zhǔn)備,接下來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看這篇文章吧。
從前淺薄,以為讀一本書就要學(xué)到知識,現(xiàn)在依舊淺薄,以為讀一本書就是讀一個人。
一個多月前,在網(wǎng)上買了王小波的《愛你就像愛生命》。剛拿到的時候看著黑白的書皮,看著封面上的照片,就覺得應(yīng)該是一本挺有意思的書吧。懷著對新書的好奇,打開書,隨意翻到其中一則看了一會兒,又看了其他幾則,突然新鮮感就消失了,覺得整本書都是些瑣事,都是無病呻吟,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愛。
近幾天,看著書架上的書,手不自覺地伸向了《愛你就像愛生命》,可能覺得既然買了,就看看吧。從第一頁讀起,還沒讀多少,恐怕也就讀了書的四分之一,內(nèi)容依舊是愛,是一封封送給李銀河的信,是信就是繁雜瑣事,是信就是思念……
讀著讀著,就覺得是在讀王小波,讀他的思想種種,愛情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是在讀他的相思,是捧著一顆對李銀河小心翼翼、萬般呵護的心。
記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書店買書,她說也不懂這些明星出的書有什么好看的,還買這么貴,一點養(yǎng)分都沒有。但我總覺得可以出書的人,也應(yīng)該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應(yīng)該是個挺溫暖的人吧。讀一本書,其中的精華就是去了解別人不一樣的思想吧。想想以前讀的長篇小說,像是《霍亂時期的愛情》對于我而言,也不過是寫愛而已,雖然沒怎么了解馬爾克斯在里面到底傾注了怎樣的心血,這部寫愛的小說到底凝煉了他對于人生,對于愛情多少的思考……我沒有讀懂馬爾克斯,但是我讀懂了我自己。
一本書的價值可能就是你自己可以從中得到什么吧,一點小的成就感,愉悅感,對于人生的一點感悟都是收獲啊。總覺得讀書人對于書的二次創(chuàng)作對一本書的影響是大于寫書人的一次創(chuàng)作的。
也許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它可以讓你盡情抒發(fā)心里所想,可以讓你記錄看見一朵云所引發(fā)的天馬行空的想象,給日常的瑣事加上一個影子,寫出一個靈魂。喜歡文字的人是不是多少都有一點多愁善感啊,能夠看見一朵野花綻放的欣喜?
其實很羨慕,王小波有李銀河。
不是羨慕李銀河,而是羨慕有李銀河的王小波。有一個人,像是伯牙的子期,聽你的無病呻吟,不覺得你可笑,反到覺得你可愛至極。
讀著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信,突然想起一句話,這輩子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見理解。要是把理解換成了解就更好了,總覺得理解多了一份生冷,了解就是兩個人竊竊私語,相濡以沫。真好!
是因為文人會寫,所以總是覺得文人的愛情美好嗎,三毛和荷西,楊絳和錢鐘書……
如果可以遇見一個人,喜歡是因為了解該多幸運啊。
也許不會像王小波和李銀河一樣經(jīng)常寫信,但是一定是像王小波和李銀河一樣是因為有趣的靈魂而彼此吸引。
要養(yǎng)一只黑色的貓,在慵懶的午后,躺在沙發(fā)上看一本書,旁邊有陣陣咖啡的濃香。要在某天晴朗的黃昏,走進街邊轉(zhuǎn)角的餐廳,色調(diào)一定要是鮮艷的,然后點三兩個小菜,醒一瓶紅酒,坐在靠窗的位置,給每個路過的人編一個有趣或者悲傷的故事,不要嫌棄悲傷,悲傷也是一種美好的回憶啊,而且刻骨銘心。如果是一個會唱歌的人就好了,走到流浪歌手的一旁,他可以停下,接過吉他,把話筒調(diào)到合適的位置,為我唱一支歌。要去旅行,遇見一些有趣的人,聽一些有趣的故事,然后在夜幕降臨的時候,拿著一杯冰可樂,在草地上嬉笑追趕,累了就躺下,看著星空浩瀚。要在每一個重要的日子,買一束花,滿天星、玫瑰、雛菊都很好……
對啊,生活已經(jīng)是枯燥乏味的了,要是不能遇見一個浪漫,有趣的人,怎么面對柴米油鹽啊。如果是個俗氣至頂?shù)娜,那份愛也就變味了吧,會變酸的。所以我要用一生去遇見一個有趣的人,如果遇不見了,也不要被一個俗氣的人誘拐了。
不要告訴我什么是生活,那是別人的生活,不是我的,如果生活的樣子在我出生的那年已經(jīng)成了模樣,我這么多年拼命努力又是為了什么呢?為什么總有人告訴我,以前就是這樣了,我們一直是這么干的,改變不了了?
我也許就是一個活在自己幻想的傻子,我相信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愛情是了解,我相信生活是個喜劇,我可以活成我想要成為的樣子,并且不會迷失,不知歸途。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