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我們終將會分離,很多時候我們不愿意放開的不代表他就會一直在我們的生活里存在,珍惜眼前,別等到失去之后后悔,接下來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看這篇文章吧。
所謂父子母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題記
《目送》這篇散文我只看過一遍,但龍應(yīng)臺說的這幾句話,卻讓我終生難忘。第一次聽到“分離”這個詞是在童年時期,那時,我總會問自己:什么是分離?不好意思,完全不懂。什么又是人生?呵,這更加難懂,但我可能很早就已經(jīng)體驗過分離的滋味了。自從我有記憶開始,只要沒有人陪在我的身邊,我就總覺得自己被別人拋棄了,于是扯開嗓子哭爹喊娘。印象最深的,是家人強行將我送到幼兒園,讓我在沒有任何一個親人的陪同下獨自去認(rèn)識世界。那個時候,我痛恨分離、拒絕分離,因為分離讓我感受到無限的害怕和實實在在的心疼,但由于表達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只能讓自己哭聲一片,以此來傳達我的痛苦。
可能是自己太過在意生命當(dāng)中的某些必須,每次當(dāng)我看到車站、碼頭、機場這些人類用來重逢或分離的地方時,我的心里總會涌起強烈的感傷和莫大的孤獨。在這些地方,常?梢钥吹饺撕腿讼嗷肀,或者人與人揮手作別,看見這些場景時,我就想把自己埋沒在機器發(fā)出的震耳欲聾的聲浪之中,去感覺那種深刻和真實。
有時候,我會將自己困入到我所提出的各種疑惑當(dāng)中,當(dāng)我無法解答這些困惑時,就會產(chǎn)生深深的焦慮,就開始和自己對抗,嘗試去打破困住我的圍墻。我不知道人與人之間究竟要靠什么來拉近彼此的距離?是靠共同的興趣愛好?是靠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經(jīng)歷?還是靠互相傾訴一些深埋于心底的秘密?都說感情是維系人心的關(guān)鍵所在,可是,感情又要靠什么來維持呢?我只知道,在人生的舞臺上,我們都是戲子,是時光的過客,在這場大戲之中,你我互為觀眾,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屬于自己的終點。
李商隱說過:“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心胸豁達之人會認(rèn)為每一次的別離都是為了重聚,而多愁善感之人則認(rèn)為人與人相識就是為了要彼此分離。日久年深,我終于明白了分離是必要的,分離也是永恒的,但無奈的是,光陰卻沖不淡我與他人分別時的情怯之感,沖不淡離別之后的牽掛和懷念。雖然我明了,就算聽到彼此的心跳也并不意味著親近,就算親近有時也未必代表著知心,但我還是不由自主地貪戀人和人之間的溫情,因為能做到彼此相忘于江湖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而我也不愿成為那個少數(shù)。
《目送》這篇文章告訴了我一個道理,親情是世間最為沉重的感情,血緣是想割都割不斷的紐帶,這一點,在我看到年邁的爺爺奶奶時就深有感觸。當(dāng)我從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變?yōu)橐粋細膩敏感的青年時,與老人分開便成了我最不忍心面對的事。若是以前,我會自私地覺得,天天同老年人待在一起也只是頻繁地增加煩惱,總想著逃離這個家,做一個無牽無掛的人,不用為任何人停下腳步,更無需為誰更改性情?墒乾F(xiàn)在當(dāng)我看到爺爺經(jīng)常躲在某個房間里用顫顫巍巍的手點燃一支煙,偷偷地吸著;看到奶奶丟開拐杖匍匐地上著臺階時,我就開始懂得,我與他們的緣,注定就剩下那么幾年,每見他們一面,就少一次與他們見面的機會,而我卻無法讓時間靜止,只能在心中祈禱,讓他們再多陪我走一段路吧,因為面對他們,我實在沒有放手和割舍的勇氣。
如果說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失去,那么我只求自己失去的晚一些。想到《紅樓夢》里的林黛玉,我不禁心有戚戚,她之所以傷春悲秋,是因為感性的她比誰都清醒,她很明白,人們在相聚時越是溫存、越是歡樂,分離時刻就越是凄厲、越是殘忍。所以司馬光才會在《西江月》里說道:“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這樣的話。相識是容易的,分離卻很難,因為離別遠遠要比相識付出更多的情感,忍受更大的辛酸。
我生在這世上,對生命的了解少之又少,不了解的太多太多,但我卻清楚地知道一件事:生活生活,生下來那就得活;生死生死,生就是死的前奏。心的世界,原本就是一片荒蕪,不要想著用空虛去填補空虛。而對于那些我耗盡心力都無法理解的事,我儼然已經(jīng)放棄了去理解,因為我爭不過時間,斗不過天意,我只能等待光陰給我一個解說;蛟S,是距離在維系著人和人的情感,分離往往會讓人長大,而世間,又有誰能夠拒絕成長呢?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親情、友情、愛情都不過是宴席上頭的一杯美酒,將這杯美酒一飲而盡之后,我們便要彼此離散,只是當(dāng)你在目送別人離去的背影時,同樣也有人在目送著你的背影越走越遠,我們都在用背影向?qū)Ψ皆V說著:不必追。其實你也無法追上,更不知該如何去追,于是我們都身處在那個備受煎熬的過程當(dāng)中。
即使人與人生而不同,即使人與人需要互相幫助和關(guān)心,即使人與人可以產(chǎn)生千般的友好和百般的愛意,人與人最終也要各走各的路,各受各的苦,少幾分勉強和執(zhí)著,多幾分接受與承擔(dān),這樣也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分離時的苦痛和傷感。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