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雞毛蒜皮的各種小事,對待生活,我們要充滿激情,不要讓自己變得懈怠,愿我們都可以善待年輕,善待生活,小編給大家?guī)砹艘黄恼,大家一起來看吧?/p>
人生如戲,我們都在屬于自己的戲份里,扮演著名為“自己”的角色。
子女、學生、上班族、父母、戀人等等,常常一飾多角。
時間卻永遠是一天24小時,不多不少,恒定不變。
有時,我們想演好每一個角色,卻總是力不從心,太忙,太累。
有時,我們太過于沉溺于某個角色,卻忽略了其他,內(nèi)心備受煎熬。
于是,不同角色間的沖突與失衡,伴隨著焦慮與疲憊,不斷沖擊著我們對生活的熱情。
01
小A是個90后,在職場是個非常有干勁的小伙子,年僅25歲并成為了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中層。
因為過早的身兼要職,小A感覺到了自己能力上的短板,迫切想通過學習去提升自己。
晚上,小A總是會懷著對能力提升的焦慮心情,拖著精疲力盡的身體回到家。
客廳沙發(fā)的右側(cè),擺放著一臺電子鋼琴,一塊暗紅色的遮罩布嚴實的蓋在琴身上,上面灑滿了灰塵。
小A很喜歡鋼琴,于是并報了班,買了臺電子鋼琴,當興趣愛好培養(yǎng)。
上次碰它好像都過去一年了,太忙了,沒辦法。
來到臥室,剛想從書桌旁邊的架子上抽出一本管理類書籍閱讀,剛滿2歲的兒子便跑了過來。
小A在23歲時,便于相戀了3年的女友結(jié)了婚,很快也有了小孩。
擔心妻子又埋怨自己不陪小孩,而且自己因為忙于工作,也確實陪兒子比較少。
壓抑著焦慮的心情,小A無奈的放回了書本,蹲下來陪兒子玩。
02
小C是位寶媽,女兒剛滿3歲不久。
早期,為了更好的養(yǎng)護身體與照顧女兒,小C在懷胎7個月時,就辭去了自己人資的職位。
在3年間,她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寶貝女兒身上。
一直到將女兒送進幼兒園,小C開始考慮重回職場,
可是,便不太順利。
在面試過程中,小C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對人資的要求和以前變得不太一樣。
很多以前沒聽過的,或者不需要太過關(guān)注的方面,現(xiàn)在都需要關(guān)注。
自己能符合要求的企業(yè),工資福利各方面又非常低,還不如自己辭職時的工資。
為此,小C非常懊惱與焦慮。
這種心情也直接影響到了她與女兒、丈夫的相處。
往常的耐心變的越來越薄脆,甚至不堪一擊,一戳就破。
03
舒伯,世界職業(yè)規(guī)劃與生涯教育領(lǐng)域最具權(quán)威性,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生涯發(fā)展研究者。
他提出在人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角色重點,而發(fā)展階段和角色會彼此交互影響,形成一個多重角色發(fā)展的綜合圖形 - “生涯彩虹圖”。
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個人與外界因素的變化,我們所扮演的角色類型、角色數(shù)量、角色投入,也在發(fā)生改變。
0~14歲(成長階段),發(fā)展自我概念,不斷對世界進行嘗試,修飾自己的角色。
15~24歲(探索階段),通過學習、活動、實踐等,對自我能力、角色、職業(yè)進行探索。
25~44歲(建立階段),確定整個生涯中屬于自己的位置,并在31~40考慮如何保住這個位置。
45~65歲(維持階段),繼續(xù)維持屬于自己的角色位置,同時又面對新的人員挑戰(zhàn)。
65歲以上(退出階段),生理心理衰退,發(fā)展新的角色,尋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滿足需求。
小A處于25歲的建立階段,正是需要花大量時間精力投入到“工作者”角色的時候,卻又過早的承擔了“父母”、“持家者”的角色。
小C也處于建立階段,對于需要重心投入的“工作者”角色,歷經(jīng)三年的空白,全部重心放在了作為“父母”與“持家者”的角色上。
不同角色的附身,角色重心投入的偏差,都會對我們所處階段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角色沖突與失衡。
如果不能及時覺察和平衡調(diào)整,很容易影響到我們的情緒和心態(tài)。
更甚者,每個角色都不能很好的去面對,感覺人生一團糟。
04
面對不同的角色,我們該如何去更好的平衡?
1 注意力聚焦到1~3年以內(nèi)的階段,將自己所承擔的角色全景梳理出來
常見的角色有哪些呢?
學習者:學習與自我提升方面,我們永遠是學生
工作者: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工作是貫穿我們走入社會的重要一環(huán)
休閑者:娛樂休閑,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
子女:除非你是孤兒,否則你一定承諾著身為子女的角色
父母: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你順帶也有了父母這個角色
戀人/持家者:戀人(未結(jié)婚)、持家者(結(jié)婚),親密關(guān)系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朋友:誰沒幾個朋友,并互相惺惺相惜呢
回顧找到自己所承載的角色,一一列出。
2 通過視覺化,將每個角色的投入比例列出來
假如我們的生活是一個圓,那每個角色所占用的時間并是構(gòu)成這個圓的餅圖。
將每天的時間(不包含睡眠、吃飯時間)折算累加覆蓋一周。
按照目前的投入情況,將這些時間劃分到不同的角色當中。
每個角色的投入,并視覺化的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例如:每天7點起床,23:00睡覺,再除去吃飯1-2個小時,則一天有14個小時左右。
回顧自己平均每天的工作、學習、陪伴親人、娛樂休閑等分別占了多少個小時。
3 覺察自己所處的階段與重心
每個人所追求的生活和價值觀都是有差異的。
我們沒必要把精力放在世俗普遍的認同方式里,而是向內(nèi)覺察,問自己。
我當然出于什么階段?
我在該階段的重心是什么?
在角色餅圖中,各個角色投入的時間比例,是否是我期望的?
4 現(xiàn)狀與理想的對比
另外構(gòu)建一個圓形餅圖。
根據(jù)自我覺察的結(jié)果,將角色和投入時間按照自己所期望的重新分配。
我們就能得出一個自己理想的角色餅圖。
拿著你根據(jù)現(xiàn)狀繪制的角色餅圖和你理想的角色餅圖放在一起對比。
覺察差距在哪里?
哪些角色缺失?
哪些角色的投入浪費了過多的時間?
哪些角色投入時間不夠?
這些缺失的或浪費的角色投入,并是需要我們重點平衡的切入口。
5 調(diào)整與嘗試
根據(jù)需要重新調(diào)整的角色,為該角色重新規(guī)劃自己的目標,拆解成任務(wù)清單。
然后,不斷自我監(jiān)督與嘗試,摸索其中讓自己充實而又不失衡的平衡點。
05
在人生的發(fā)展過程當中,我們很容易被某一種角色吸引全部精力,反而忽略到其他角色的投入。
回顧你的角色餅圖,這些真的是你所期望的理想狀態(tài)嗎?
小A在工作者、學習者、持家者、父母、休閑者的多重角色中失衡,什么都想去做,卻又無法集中精力,很多都做不好。
小C太專注于自己身為父母的角色,而忽視掉了階段性的重要角色-工作者與學習者,以至于帶孩子的三年,幾乎零投入。
這樣的狀況,是他們所期望的嗎?
失衡與紊亂很正常,但如果沉陷其中,不得其所,那就會嚴重影響自己的生活。
我們所需要的,只是安靜的獨處一會,好好梳理下自己的階段性角色餅圖。
在各個角色間有所取舍,有所輕重。
生命的平衡之輪并會緩慢地轉(zhuǎn)動起來,帶動我們對于生活的熱愛與期盼。
最后,借用三毛的一句話,愿我們善待年輕,善待生活。
“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 三毛”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