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發(fā)現(xiàn)小快樂,才能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快樂,學習就是一個享受人生的過程,我們都要細品人生,樂在其中。下面是小編帶來的2018教師教學藝術報告會學習心得,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2018年9月13日和14日,我得到了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有幸到市委黨校參加“班主任核心能力提升暨魏書生教學藝術思想報告會”,其中有幸聆聽了魏書生老師、余國良老師和董文華老師的智慧分享,深感受教之余,我也從中總結了幾條經(jīng)驗。
第一,學習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在蒼茫宇宙中,我們都是一粒微小的塵埃,要始終懷著一顆謙遜的敬畏之心,不傲慢,不自卑。眼睛向內,淡泊明志,去開發(fā)自我,對學生對自己都充滿信心,帶領孩子打開心門,去發(fā)現(xiàn)外面的日月星辰、花鳥草木。語文的教學,歸根結底就是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就是要享受讀寫過程中的小快樂。善于發(fā)現(xiàn)小快樂,才能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快樂,學習就是一個享受人生的過程,我們都要細品人生,樂在其中。就像魏老師講的,即使是一碟蘿卜條,也要榨出清香,品出甘甜。
第二,教是為了不教,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魏氏課堂六步教學法:定向、自學、討論、答題、自測、自結,告訴我們的是需要養(yǎng)成的一些學習習慣,比如:①,讓學生給自己定一個目標;②,做好課前預習,自己畫知識結構圖;③,讓學生寫適合自己的作業(yè),不做無效的作業(yè)。已經(jīng)會的不要寫,寫了還不會的不要寫;④,養(yǎng)成積累錯題集的習慣;⑤,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養(yǎng)成嘗試互相出考試題的習慣;⑥,養(yǎng)成大事做不來,小事趕緊做的習慣;⑦,培養(yǎng)篩選有效信息的習慣,現(xiàn)在垃圾信息太多,要帶領孩子從泡沫信息里解放出來。
第三,新型師生關系下,我們應該做到和學生心理相容,少問怎么辦,多用心靈去感受。孩子難教不要泄氣,不要抱怨,俗話說:“差秧苗也能長出好谷子”,差秧苗只要侍弄得科學周到同樣會有好收成,老師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像農夫去耕田那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在等待中期待又在期待中等待的細活,我們要凝神靜氣的做個麥田的守望者,相信三分投入七分等待的自然規(guī)律。孩子難教該怎么辦?要多用心去感受,用腦子去思考,用耳朵去傾聽,用眼睛去觀察,多花點時間和孩子相處,99%的問題都需要尋找“是什么”,當我們明白了是什么,為什么,那么怎么辦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夸獎是門藝術,對孩子多點賞識,少點批評。給孩子一個肯定,尤其是不露痕跡的肯定,它就好比一碗?yún);給孩子一個否定,尤其是直面狠厲的否定,它就好比一碗砒霜。但是,僅知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那只能算是剛入門,要懂得“好孩子是被會夸孩子的人夸出來的”,這才算得上入路。不要太相信語言功能,只要在表情的“真”與“善”上,狀態(tài)的“正”與“美”上多下功夫,語言再短都有用。賞識不花錢,聽者像過年。再差的學生聽到夸獎,也會卯卯勁往前趕一趕,再好的學生聽到夸獎,也會開心笑一笑更加努力,所以,永遠不要吝嗇對孩子的夸獎和鼓勵。
第五,習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是好習慣不是逼出來的。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不容易,但是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更不容易。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簡單的說教是沒有用的,硬性灌溉更是無效,現(xiàn)在孩子逆反心比較重,硬性逼迫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有效的做法是著力于培養(yǎng)孩子的新習慣,以新習慣替代舊習慣,就好比一根有裂痕的扁擔,只有經(jīng)常在裂痕出纏上新的小麻繩,它的裂痕才不會繼續(xù)增大。小學低年級正是各種學習生活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尤其是書寫的姿勢,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事不依賴大人,講文明懂禮貌不驕縱,良好的作息時間,少吃零食膳食均衡等等。這些習慣的養(yǎng)成,遠遠指望老師督促是不夠的,更多的是家長的配合,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及時和家長溝通交流甚至干預糾正,因為一個習慣很有可能影響一個孩子一生。
第六,談心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隨時隨地和學生談心交流。做老師的要經(jīng)常找學生談心,而怎么談心也是有講究的。談心的秘訣就是要把與心合得來的,喜歡的話談進心里去,老師能與各種各樣的學生談得來就等于做好了一半。天天說教,訓斥就等于念經(jīng),讓一個個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段的孩子天天聽人念經(jīng),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一個好的例子就是一個好的榜樣,一個好的故事就是一個有用的道理。例子和故事是談心和交流的兩只槳,雙槳同時劃動,教育這艘大船才能成功啟航,快速的開進規(guī)劃好的航線,抵達理想的彼岸。
第七,努力提升做為一個班主任,一個語文老師的自身修養(yǎng)。首先,帶領孩子與閱讀共成長,在自己愛讀書多讀書的同時,督促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在自己愛文字愛寫作的同時,讓孩子養(yǎng)成多觀察勤動筆的習慣;其次,身正為師,人格濡染,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領者。低年級的學生有很強的向師性,教師就是學生成長的范本,把課上到學生心里去,把影子樹到學生心里去;最后,細微體貼,做學生眼中的“校園父母”,構建積極健康的班級環(huán)境,把愛變成看得見,關心學生學習,更關心學生成長。
我們學校是一所正在建設中的冉冉新星,社會各界寄予厚望。但好的學校并不只是先進的硬件,美好的環(huán)境,還要有它的人文特色,教育氛圍等等,我們要不斷總結自身,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以最飽滿的狀態(tài)去陪著學校,陪著我們的第一屆學生成長。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