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讓工作始終保持在“上滿發(fā)條”的狀態(tài),讓學習始終保持在“如饑似渴”的狀態(tài),讓自己的人生始終保持在一個“學以致用、學用相長”良性循環(huán)中,方能在做人、做事上有所進步。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十年的鄉(xiāng)村工作對于工作方法的思考,快來看一看吧。
十年的鄉(xiāng)村工作,讓我發(fā)現,原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的同事,因為工作方法的迥異,人生的差距會越拉越大:有的同事從“菜鳥”走向令人稱贊的“老鄉(xiāng)鎮(zhèn)”,逐步邁上領導崗位;有的“天之驕子”在鄉(xiāng)鎮(zhèn)這個“大染缸”了變成了“老油條”,天天過著“上班點卯”的生活,上演著現世的《傷仲永》。
鄉(xiāng)鎮(zhèn)工作,出力多、出錯多,但出效慢、出彩少。要想在大浪淘沙的洪流中“去沙留金”,除了要付出超于常人的辛苦外,還要善于琢磨、借鑒、掌握一些高效的工作方法。
一是標準要高。古人言:“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我們做任何事,一定要從出發(fā)之前就保持“奔著精品去、朝著出彩努力”的初心,才有可能達到及格甚至優(yōu)秀的水準。如果,某一項工作在謀劃時就是“邊走邊說”、在安排時要求“差不多就行”、在督促時出現“推推動動、不推不動”;很顯然,這項工作肯定做不好、負責這項工作的人也注定走不遠。
二是準備要足。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開會、學習、下鄉(xiāng)、檢查、匯報等事項中,再小的工作也需要計劃,再簡單的事情也需要準備。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優(yōu)秀的同事。平時,我們只看到了他們對于任何事情的“舉重若輕”、“手到擒來”,卻沒看到他們在事前準備過程中的“深謀遠慮”、“運籌帷幄”。大家請別小看“凡事早到10分鐘、每天加班一小時、每到周末做計劃”這些小細節(jié),也別忽視“文不過夜、事不隔天”、“今日事今日畢”、“帶著方案請示、帶著總結報畢”等小習慣,正是由于這一次次的“打好提前量、下足冷門功”,才讓他們永遠走在同行的前列,并最終“積跬步以至千里”。
三是學習要勤。本周,趙書記推薦的兩篇文章中,我最贊同的一點是“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當前的工作頭緒這么多、壓力這么大,不學習,你不可能領會從上到下的決策部署,不清楚“這是什么”;不學習,你不可能和領導站在同一個“思想地平”或“語言地平”,不清楚“為什么這么做”;不學習,你不可能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狀態(tài)和借鑒“他山之玉”的經驗,不清楚“應該怎樣做”。因此,我們必須讓工作始終保持在“上滿發(fā)條”的狀態(tài),讓學習始終保持在“如饑似渴”的狀態(tài),讓自己的人生始終保持在一個“學以致用、學用相長”良性循環(huán)中,方能在做人、做事上有所進步。
當然,如果我們總是抱著“游戲人生”的態(tài)度去對待工作、生活、學習,最后被“游戲”的往往就是我們自己。因此,再好的辦法也得去“埋頭深耕”,再好的家境也得去“苦心經營”,方能擁抱令人羨慕的“開掛”人生。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