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小平房變成了一幢幢高樓大廈,40年,我們由吃飽變成要吃的好,這40年的變化非常之大。這里小編給大家?guī)淼氖球v飛的祖國改革開放40年原創(chuàng)征文精選10篇,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參考參考!
【篇一】
花謝花開,秋去冬來,驀然回眸,改革開放四十年,幾多風云,幾多潮涌,鐫刻于心,當春風吹遍大地,年輪之間,是否有你曾經(jīng)的感嘆……
1978年,我愿你吃飽穿暖。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年近大年三十,一家老小圍坐在炕頭,梅子看著媽媽皺著眉為她和其他五個兄弟姐妹縫補著因為穿得太久而磨出了洞的褲子,邊啃著手里的凍豆包,邊幻想著年夜飯是否有她心心念念的餃子。那時的梅子瘦瘦小小,她不喜歡吃飯,因為不喜歡日復一日的棒子面粥。父親一個人工作,生產(chǎn)隊按勞力和工分分配糧食,家里人口多勞力少,一年到頭,即使是棒子面,也常常是不夠吃的。梅子那時最喜歡生病,因為只有生病了,媽媽才會用那省吃儉用的幾個錢給她到幾里地外的小賣鋪買一瓶罐頭,哪怕是五個孩子哄搶過后只能喝到一口罐頭汁也能心滿意足好久。那時,吃飽穿暖就是一大家子的愿望。
2006年,我許你衣食富足。
“媽,我上學去了,中午我想吃燉羊肉!”顯蘋一口氣喝完了杯子里的牛奶,背起書包急匆匆地就要去上學,女孩兒的媽媽連忙追出來,一邊幫她把帽子戴正,整理著嶄新的校服,一邊叮囑道,“自己慢點走,紅領巾帶沒帶。窟有放學不要買零食吃了,再買零食減少零花錢!”顯蘋做了個鬼臉,一邊答應著一邊步履匆匆地向學校走去。
“媽媽今天上街給你買了一套漂亮的裙子,是你期末考試第一名的獎勵。”正在看電視的顯蘋歡呼雀躍地跑過來,穿上美美的裙子,舞動著裙擺轉了一圈,笑顏如花,“謝謝媽媽,以后我更要努力學習了。”
落日余暉灑滿了寧靜安詳?shù)男〕,慵懶的氛圍被顯蘋銀鈴般的笑聲所打破,她牽著爸爸的手,催促道:“爸爸快點,說好的教我打羽毛球呢!”父女倆笑盈盈地在寬敞的體育場上揮舞著球拍,汗珠從父女倆的額頭滴落,在平坦的地面上映出了一朵朵曇花。
1987年,居者有其屋。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此時的大街小巷播放著這首唱出多數(shù)人心聲的流行歌曲。梅子18歲,每天依舊和一大家子人擠在一張大炕上,一大早起來,她已經(jīng)習慣了排隊到胡同口的公廁上廁所。這幾天梅子發(fā)現(xiàn),房子中間常裂開一條縫,土掉下來落在了她的頭上。眼看著外頭就要下雨了,她心里也有些悶悶不樂,一邊將炕上的被子往里挪了挪以防雨水滴落到上頭,一邊拿了幾個盆子放在經(jīng)常漏雨的屋角下。她暗自在想:看來,馬上又要聽一曲雨打盆協(xié)奏曲了。
“媽,今天遠房的表叔來,我就去我同學家住吧。”梅子懂事地說。家里屬實太小,有時來了一些客人,連坐的地方都沒有,只好站著聊天,更別說住了。大哥今年要結婚,父母決定在自家院子里加蓋一個小房,順便再重新修整一下供這一大家人住的老屋,想到這里,梅子滿懷期待。
2007年,居者優(yōu)其屋。
“快來搭把手幫爸爸把冰箱放好!”顯蘋聽到爸爸的召喚,三步并作兩步地從客廳跑出來,看著比自己還高的新買的大冰箱,想著她馬上就能用新冰箱自己動手做凍冰棍,嘴角不由得上揚。
去年,顯蘋一家從平房搬到了這個100平方米的樓房,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小房間,還擁有了一臺電腦。家里擺放著一組組新款的家具,柜子上放著一臺29寸的彩電,閑暇時還可以和同學相約在家里用VCD看一場流行的電影。
“聽說咱們小區(qū)被評為文明示范小區(qū)了!”剛放學回家的顯蘋聽到樓下休閑區(qū)的爺爺奶奶們的閑談不禁放慢了腳步,她抬頭看看小區(qū)內(nèi)假山上溪水潺潺、噴泉高唱;花壇里翠竹青青、鮮花綻放;甬道旁綠草茵茵、柳樹成行。在這樣一個和諧的大家園中,一股濃濃的自豪感在顯蘋的心中油然而生。
1993年,行走在滿腿泥濘的阡陌。
梅子要去東校區(qū)開全市教師大會,一大早,她便和同寢的老師同騎一輛自行車前往。晚上回來,天下起了雨,回去必經(jīng)之路的小橋被沖走了。兩個小姑娘在河邊等了好久也沒人路過,雨水已把她們?nèi)頋餐。橋面不算太寬,但水流很急,無奈之下兩人只得趟河過去。天色漸晚,室友推著自行車,梅子扶著車架慢慢前行,水漫過了她們的腰。剛過河心,一個水流涌來,梅子一個趔趄倒在水里,女伴一把抓住她,任憑新買的自行車被水流沖走。好不容易來到對岸,兩人如落湯雞一般互相對視苦笑。
2018年,飛行在繁花似錦的年代。
周末,顯蘋正興高采烈地往皮箱里一件一件擺放野游的必備品,媽媽在一旁不時叮囑,“別忘了防曬霜、雨傘,記得把帳篷帶上……”
2012年,顯蘋家買了一輛SUV越野車。2014年,他們?nèi)易择{去了廣西桂林,觀賞石林,游覽桂林山水;蕩舟漓江,品味人在畫中游的美感。2016年,坐飛機去過山西、陜西、甘肅、四川……一家人攀登舉世聞名的華山,游覽中外馳名的九寨溝,還觀賞了氣勢磅礴的黃河壺口瀑布。2018年五一假期間,又坐高鐵,乘輪船去大連看海。隨著交通的發(fā)展,他們的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
小結
梅子和顯蘋是一對母女,偶爾閑暇時,兩人會聊起從前的事情。改革開放四十年,春風化雨,兩代人生活的點滴變化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面。四十年的改革之路,泱泱大國勇立時代潮頭,鑄就歷史輝煌。春風十里,耀我中華,總有一句話時?M繞在顯蘋的心頭,那便是“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中華家”!
【篇二】
作為一名70后,我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家庭,父母親都是祖祖輩輩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有一個長我1歲的哥哥和一個小我2歲的妹妹,由于我們兄妹三人挨得近,兒時的記憶中,母親像個女強人一樣,種地、養(yǎng)雞、養(yǎng)豬、拾柴火、照顧老人、伺候我們……不停地操勞,父親雖然有木工的手藝,經(jīng)常幫人家蓋房賺些錢貼補家用,但家里仍舊一貧如洗,住的是父母親手運土、脫坯蓋起的簡陋的泥瓦房,一年到頭從沒有買過新衣服,偶爾母親扯塊花布為我們做件衣服就已經(jīng)心滿意足了,好在每年三十晚上能夠吃上一頓肉餡的餃子,那在我兒時的記憶中簡直是人間的美味,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意猶未盡。
常年的操勞,使母親患上了許多疾病,但那時沒有什么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和醫(yī)療保險,農(nóng)民看病全都自己花錢,父母親養(yǎng)我們一大家子已經(jīng)不容易了,還要供我們讀書,沒錢看病,實在太難受了,就在村里的赤腳醫(yī)生那兒打打針、吃點兒藥,根本不敢上醫(yī)院。
那時喊的最多的口號就是“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在大人眼里可能是所謂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而于我們小孩子而言,能有學上,父母親不生病,再能吃頓好飯,穿件好衣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了。
兒時的日子雖然清苦,但是每天上學學習,下學寫作業(yè),寫完作業(yè)幫家里干農(nóng)活,做家務,空閑時和小伙伴一起跳皮筋、踢毽子、丟沙包,過得簡單而快樂,最開心的是村里的露天電影,拿個小板凳,天黑了,全村人一起圍坐在大銀幕前,使我通過《少林寺》認識了李連杰、通過《神秘大佛》知道了劉曉慶;后來,村里個別人家有了電視,雖然只是9英寸的小小的黑白電視機,但是淳樸的村民常常邀請我們一起到家里看電視,我最愛看的就是《森林大帝》、《藍精靈》、《聰明的一休》……,這些都給我童年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時光荏苒,哥哥要到鎮(zhèn)上上中學了,而家里的境況一點沒有改觀,父母用一年賣糧食的錢給哥哥買了一輛“紅旗牌”自行車,這也是家里唯一的一輛自行車,哥哥喜歡得不得了,每天都把車擦得嶄新嶄新的,而我直到上中專,母親才托人給我買了一輛“春花牌”自行車,我也是珍愛有加,一騎就是7年,直到結婚。
日子在一天一天的緊張和忙碌中過去,我們都開始畢業(yè)了,之后工作了,之后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有了自己的樓房,樓房裝上了電話,買了屬于自己的彩色電視機,之后又有了電腦……;而父母親都老了,仍然住在泥瓦房中,但我們也給他們裝了電話,買了彩電……
隨著一系列農(nóng)村惠民政策的推廣,父母親也開始有了屬于自己的養(yǎng)老錢,享受了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政策,更在今年領到了屬于自己的社會醫(yī)療保障卡,也像居民一樣就醫(yī)可以實時結算了,再也不用擔心看不起病了。更為可喜的是:隨著農(nóng)村改造政策的推廣、實施,我們村子進行了整體搬遷,現(xiàn)在父母親搬出了曾經(jīng)村中低矮潮濕的泥瓦房,住進了回遷的寬敞明亮的大樓房,而且回遷的小區(qū),環(huán)境優(yōu)美,綠樹如茵,辛苦了一輩子的老人們閑時溜溜彎,沒事湊在一起棋牌室下下棋,真正地安享起了晚年。
改革開放40年,從我們農(nóng)民家庭而言,從最初連個自行車都沒有,到現(xiàn)在有了汽車;以前住的是低矮潮濕的泥瓦房,現(xiàn)在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大樓房;以前通訊靠書信,現(xiàn)在有了電話、手機,之后QQ、微信等各種網(wǎng)絡聊天工具;過去都是露天電影,小的黑白電視,現(xiàn)在影音視頻、數(shù)字化影視一應俱全……?梢哉f:改革開放前,我們農(nóng)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都是問題,改革開放后,我們實現(xiàn)了不愁吃、不愁穿,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住房等各個方面都有了保障。
而縱觀這幾年我們的祖國,從蛟龍入海到C919大飛機上天,從港珠澳大橋到巨型天文望遠鏡,從建設綠水青山到精準扶貧,一項又一項偉大工程的實現(xiàn),都昭示著我們偉大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人民越來越幸福安康。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wǎng)等超級工程更彰顯了我們國家的實力,締造了偉大的“中國奇跡”,
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我有機會生活在這和平的年代,見證了我們偉大祖國4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由得由衷地說一句:“厲害了,我偉大的祖國!”
【篇三】
小時候,改革開放在《春天的故事》里,懵懵懂懂的我甚至不知道那個圈是個什么樣的圈。讀書時,改革開放在政治課本上,成了要考試所以必須背的知識點,而我依然覺得它離我很遠,F(xiàn)在,改革開放對我來說變得可視可感,就在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三句話中:
“現(xiàn)在的洗鍋水都比以前的湯油”,我媽洗碗時,常這樣感嘆。改革開放前,買米、買油得憑糧票、油票,過年過節(jié)才會有糖有肉,家里常常揭不開鍋,冬天衣服單薄經(jīng)常挨凍,那個時候的日子不能叫生活,只能稱為“活著”。改革開放四十年,體會最深的就是腦袋富起來帶動的袋鼓起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耕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早已實現(xiàn),“枯藤老樹昏鴉,晚飯有魚有蝦,空調Wifi西瓜,夕陽西下,快遞馬上到家”,成了我們夏日寫照。生活越來越富足,吃飯從不見葷腥到頓頓有肉,穿衣從蔽體防寒到時尚漂亮,住宿從草屋土房到高樓大廈,出行從“11路公交”到四輪汽車,人民群眾靠勤勞和智慧,在改革開放中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以前記公分,之后交公糧,現(xiàn)在領直補”,每每提及此話,我爸總是很激動。這是每個農(nóng)民對改革開放最深切的體會,也是我們國家惠民政策越來越給力最直觀的體現(xiàn)。記得小時候,我常和我爸一起,走一個小時的山路去鎮(zhèn)上的糧站上公糧,遇到下雨天還會在泥濘的小路上摔上幾跤,如果恰逢趕集,就得在人山人海中等一個上午才能交差,F(xiàn)在,鎮(zhèn)上的糧站早已改作他用,取而代之的,是存款薄上國家每年補助的直補款;鄉(xiāng)間小道或用石板、或用水泥進行了硬化,鄉(xiāng)親們鞋底再也不會滿是泥土;寬闊的鄉(xiāng)村馬路修到了千家萬戶,大家修新房的時候,還得考慮停車庫修多大。當前,全國上下正在全力脫貧攻堅,就是為了實現(xiàn)改革開放提出的“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目標。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帶來的不僅僅是經(jīng)濟上的富裕,而是精神上的獲得感和歸屬感。
“以前是被動開門,現(xiàn)在是主動迎客”,這是我媽聽了《北京歡迎你》時發(fā)出的感慨。2008年,對我們來說有傷痛、有悲傷,同時也有喜悅、有自豪,年初冰雪災害、“5.12”汶川地震,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13億中國人民擰成一股繩,用實際行動向全世界展示出一個打不垮的民族。隨后奧運會成功舉辦、“神七”上天,我們在苦難后打出漂亮的翻身仗。如今10年過去,一帶一路、上合峰會、金磚會晤、G20峰會,改革開放帶來的國家崛起,正讓我們祖國的脊梁越來越筆直,敞開的大門,不再是任人索取的卑微,而是共謀發(fā)展的自信。
【篇四】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
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里?
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只有你……
每當聽到鄧麗君這首《又見炊煙升起》,我就想起了老家,想到了兒時。想起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老家的一切都是那么值得留戀,幾十年前的老景舊物都依然是那么熟悉。聽著這首歌,我想起了低矮的老屋中一家人賴以生存的鍋灶,想起了鄰居二老爺家灶房的煙囪,想起了兒時艱苦又快樂的生活,還有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每天飄渺在家家戶戶屋頂上的縷縷炊煙,讓我真正品味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間煙火。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一些歷練更是讓我一輩子難以忘懷。
炊煙,是當年的農(nóng)村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那時候,每當燦爛的朝霞燃遍東方天空之時,中午火紅的太陽當頭照射之際,晚上夕陽西下紅霞漫天時刻,家家戶戶的屋頂上,都會從一根根高低不齊的直立煙囪上冒出一股股炊煙?吹竭@些炊煙,就知道各家各戶開始做飯了。這些炊煙,無風的時候出了煙囪就會扶搖直上,像一根根直挺挺的黑柱,沖向天際,直上云端;有風時則是隨著風向,似一條條黑色皂帶,飄飄飛舞,匆匆散去;晴天時,冒出煙囪,裊裊升騰,似傳說中的仙子蓮步輕移,輕舒廣袖;陰天時,雖出離煙囪,卻慢慢騰騰在屋頂盤旋,像是對孕育它的地方十分留戀,久久不愿離去。當然,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這些炊煙,最終都將彌漫在天空,有的混入空氣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有的則匯入天空美麗的云層。大自然真的很奇妙。
別看就是這簡單的炊煙,有經(jīng)驗的人會從煙囪中冒出的炊煙分析出子丑寅卯,從中判斷出生活條件好壞和社會地位的高低。比如,五嬸家五叔在礦上工作,三大爺家他兩個女兒都嫁到了礦上,這兩家都是有煤炭燒的。燒煤的大多是請人壘的高灶鍋,煙道先進,煙囪高聳,飄出的炊煙是灰青色。而生產(chǎn)隊長和大隊干部家的鍋灶,因有木柴或作物秸稈燒,易燃,火苗大,煙霧少,炊煙灰白輕薄。像我們一般平常人家,燒的都是樹葉、青草,有時候沒曬干就塞鍋底燒了,由于潮濕難燃,冒出的都是一股股黑煙。
那時候,有煙囪的高灶鍋也不是家家都能有的。就像我們家,因與兩個叔叔幾家人住在一個院子內(nèi),連住房都是問題,哪有正式的鍋屋灶房,更別奢望有煙囪的高灶鍋了。我娘為解決燒飯的地方,別出心裁地用幾根木棍配上秫秸桿,在院子里搭了一個幾平方的小鍋棚,用泥巴糊了,樣子像個小碉堡,正好可以放下一個燒飯鍋和風箱。不過再也放不下烙煎餅的鏊子了,只好就在院子里烙。由于生活困難,鍋里的糧食都沒有保障,鍋底的柴禾也是沒有的。所以我們放學后總是去掃樹葉,割青草,頭天曬了第二天燒,因為潮濕,又沒有煙囪,我們家的灶房燒鍋時總是煙霧彌漫,嗆得患有氣管炎的母親又咳嗽又喘。那時候我就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給娘蓋個大點的鍋屋,請人壘個高灶鍋,也壘上高高的煙囪,讓咱家的炊煙也高高飄揚,在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得到!
想想我那時的理想,真的不算是怎么遠大。這縷縷炊煙,對于整日生活在貧困線下的我們來說,一日三次冒炊煙,就等于能按時吃上三頓飯。這就是證明能過起日子,豐衣足食了。所以,那個時候在我們心中,能有一間像樣的灶房,能有高高的每天冒煙的煙囪,確實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心愿。那時候辛勤耕耘在田間的大人們,每天干活時,由于沒有計時的工具,掌握收工時間有兩種辦法,一是抬頭觀望一下太陽有幾桿高了,再就是引頸探看一下莊上自家屋頂?shù)臒焽,是否冒出縷縷炊煙。冒了炊煙,就是說明家中的主婦,已經(jīng)在燒火做飯;當飯菜將熟之時,煙囪冒出的黑煙,從重變輕,由有形到無形,說明到了用餐之時,于是收起手中的農(nóng)具,回到家中吃飯去了。
炊煙,對于孩童們,就是家長的無聲召喚。那時候我們這些不諳世事的孩子,放學后便會與小伙伴們嬉戲于村頭巷尾,盡情地玩著各種游戲,捉迷藏、擠油油、打閻王。有時會跑到村外的大田地里,打麻雀、采野花、撿柴火。玩得興趣濃厚之時,往往就會忘掉回家吃飯。此時,絕對聽不到家長的召喚,只是偶爾回頭看一下自家的煙囪,見已是炊煙裊裊,或是天已當午,或是日落西山,坐在灶臺前的母親,點燃灶膛里的柴火,手拉著用于吹火的風箱,已經(jīng)將那一鍋山芋干煮熟,正在等待著我們回家吃飯。這個時候我們便會一哄而散,跑回各自的家。
記得有一次大隊放電影《小兵張嘎》,我們受電影中張嘎子堵小胖子的爺爺煙囪的啟發(fā),便和幾個小伙伴商量如法炮制。第二天放學后,幾個人便找來一團濕草,爬上了二老爺家的墻頭,見二老爺家正在燒鍋,便把濕草塞進了他家的煙囪,堵得嚴嚴實實。霎時,二老爺?shù)脑罘績?nèi)便濃煙彌漫,嗆得二奶奶咳嗽不止。我們幾個人撒腿就跑,二老爺拉著糞耙子在后邊追趕。那晚,我被娘狠揍了屁股,罰了不讓吃飯。前幾年回家二老爺還聊起這事,說我從小就調皮搗蛋。如今我們幾個小伙伴都年過半百,對兒時的快樂生活還是時有懷念。
炊煙,對于世世代代居住在鄉(xiāng)村的老百姓來說,它是人間的煙火,是一種興衰的體現(xiàn)。每個村莊,每個家庭,都希望炊煙飄飄,薪火相傳。歷代詩人,都曾有過對炊煙的描繪。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說過,“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宋朝詩人陸游也寫過“茅檐細雨濕炊煙,江路清寒欲雪天”。由此可見,炊煙總是與“人”和“家”密切相連的。人,總得吃飯,而吃飯就離不開燒火,燒火必然就得有煙,這也就是“炊煙”的最好詮釋吧。
炊煙,既是最美好的記憶,又是時代發(fā)展的標志。炊煙因人而存在,人因炊煙而生存。人類從原始的鉆木取火,到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從沒有離開過炊煙。但是,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幾千年來彌漫于農(nóng)村的炊煙,也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小時候夢寐以求的高灶鍋也已經(jīng)被淘汰,取代它的是快捷方便的燃化氣灶、潔凈衛(wèi)生的各式電器。這些新時代的炊具,徹底改變了婦女們“鍋臺轉”的命運,更為明顯的是,進一步改善了生活環(huán)境,減少了煙塵對大氣層的污染,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生活的滄桑巨變。但是,我依然想看到小時候那高高的煙囪,想看到那裊裊升起的縷縷炊煙。那是連接時代的鏈條,是我們不能忘卻的鄉(xiāng)愁。是啊,站在老家的村頭,想著兒時的記憶,耳邊又響起那動人的歌聲:
又見炊煙升起,勾起我回憶
愿你變作彩霞,飛到我夢里
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篇五】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家的住房經(jīng)歷了從草房到瓦房到平房再到樓房的變遷,從滿足遮風避雨到舒適溫馨,實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我家?guī)纵吶艘宦纷邅恚娮C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也見證了平民老百姓生活的變遷。
艱苦樸素的草房。我家的草房是爺爺和奶奶建造的,它在風雨中陪伴了我很多年。人字形的茅草房,僅有一層,層高兩米左右。雖然是三間房,但是除去中間的堂屋,只有兩個房間,我不知道我爸兄弟姐妹6個人小時侯是怎么住的。草房傳承著一代人的艱苦樸素良好品質。草房上的草,原先是野生的茅草,后來沒了茅草,每到春初,爺爺都要用麥秸來給它修補,才度得過春夏的雨季。爺爺歲數(shù)大了,這項工作就由爸爸接下來。麻雀最喜歡把巢筑在草屋的屋檐下。黃昏時分,鳥進鳥出,鳴聲啾啾,十分熱鬧。草屋的正面中間是一道門,門不夠高,每次家里來親戚進進出出都容易碰到頭,惹得屋內(nèi)一片笑聲。兩邊各是一扇小小的木質窗戶,陽光透過窗灑向屋內(nèi),午后時光變得緩慢起來,慵懶愜意,這成了我兒時的樂園。
自強不息瓦房。步入小康社會的農(nóng)村,開始出現(xiàn)紅磚瓦房。房頂是尖斜的,一般不超過45度,鋪著紅紅的瓦片。房頂由三角架支撐,多用常見榆樹、槐樹、楊樹等樹木的主干。瓦房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去展示自身的優(yōu)點。夏天太陽的毒辣傳不進來,冬天屋里的溫暖亦傳不出去。瓦到一定的年限要更換,相對來說比較麻煩一些。瓦房在下雨天就變成了樂器,每片瓦的大小差不多,可經(jīng)歷了十幾年的風霜,歲月早已將瓦片侵蝕,瓦從梁上一層層碼下來的。一場場的秋雨,透過“老焦”的篩漏,便在瓦房上敲出一段扣人心弦的樂章,像是雨中的傾訴,蕩在鄉(xiāng)間,給村莊也拂上一層忽遠忽近的質樸感。
堅定不移的平房。平房,顧名思義它的屋頂是平的,我們逐步告別了人字形屋頂。房子的外墻都涂上一層厚厚的水泥,看不到紅磚。鋼筋水泥逐步運用到房屋建造的過程中,做平房需要起地基,這樣就比較牢固。房屋四周種上了花花草草,每家門口都有一片小菜地。兒時等到夜幕降臨,和小伙伴爬到房頂,看風怎么吹、云怎么飄、夜怎么黑,數(shù)一數(shù)漫天的繁星,一小顆一小顆,在很高的天穹閃爍,像極了小時侯最喜歡吃的水果糖,勾起無比甜蜜的懷念。秋天,鄉(xiāng)村的稻谷已經(jīng)成熟,帶著一身金黃,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地如約而至。房頂有足夠大的空間,人們也非常聰明,將它作為曬糧食的重要場所,整個村莊俯瞰下去一片金黃,處處呈現(xiàn)出豐收景象,原生態(tài)的景色美極了,平房以它的堅定不移支撐起一家人的夢想與希望。
奮發(fā)向上的樓房。社會發(fā)展了,我們住上了樓房。上班以后,我們姐弟三人在市區(qū),買了商品房。雖說住房面積不大,但是三室兩廳的商品房,寬敞舒適,窗明幾凈,基本能滿足生活的需要。老家的平房被拆掉了,建成了2層鋼筋水泥混凝土結構的小樓房。房間也變了多了起來,只是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的時候我們才會回家,這是父母用畢生心血為我們蓋起的樓房,它有我們童年美好的回憶,它見證著我們姐弟成長的歷史,它是一座繼承草房、瓦房、平房優(yōu)秀品格、奮發(fā)向上的鄉(xiāng)村居所。
房子“變形記”宛如一曲先抑后揚的歌、一杯先澀后香的茶,讓我感受著社會進步,品味著富足幸福,讓我思緒萬千,難以忘懷,不曾改變的是艱苦樸素、自強不息、堅定不移和奮發(fā)向上的優(yōu)良品質。
【篇六】
對于我們來說,4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充分證明,什么時候改革走在了前列,發(fā)展就會走在前列;什么時候改革落后了,發(fā)展就會落伍。只有改才有出路,只有闖才有活路。我們要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沒有思想的解放,就不會有敢闖敢試的膽氣。理論上不清醒、實際情況不清晰、原因分析不透徹,就不會有敢闖敢試的底氣
改革已經(jīng)到了攻堅期、深水區(qū),啃的都是硬骨頭,過的都是險灘,涉及的都是利益格局的調整,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關起門來各自為戰(zhàn)不行,零打碎敲也不行。
必須鼓勵基層改革創(chuàng)新、大膽探索。改才有出路,闖才有活路.改革是一場革命,是對生產(chǎn)關系的深刻變革、對生產(chǎn)力的解放。改革成效要用實踐來檢驗,要由人民群眾來評價。有些地方和部門改革方案不少、舉措不少,匯報的成績也很大,但群眾感受不深,原因在哪?就是因為有的改革沒有觸及問題本質,沒有抓到影響事物發(fā)展最根本的東西。有的地方和部門在“放管服”上放掉的是“僵尸職責”“僵尸權力”,結果解決不了問題,釋放不了活力,群眾就感受不到改革的紅利,沒有獲得感。
我們抓改革,必須緊緊盯住改革難點、痛點、堵點集中發(fā)力。要攻克阻礙經(jīng)濟發(fā)展的難點,消除群眾反映的痛點,疏通影響市場活力的堵點。對山東來講,凡是高質量發(fā)展推不開、走不動的地方和部門都是難點。我們一定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認真分析改不好的原因、改不動的癥結,解決改革發(fā)展最突出的問題,確保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
【篇七】
8月8日,一個中華兒女無比自豪、永遠銘記的日子。十年前,北京奧運會隆重開幕,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開幕式上,那一個個氣勢磅礴的“大腳印”浩蕩前行,象征著中國人民昂揚奮進的精神,定格在記憶深處。十年后,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jié)點上,中國發(fā)展的腳步更加穩(wěn)健有力,更加堅定豪邁。(2018年8月9日 新華網(wǎng))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到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場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取得這場偉大斗爭的勝利,堅持正確發(fā)展方向至關重要。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
堅持黨的領導,把握正確方向。“方向”意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方向代表了理想,追求的目標。中國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偉大歷史性成就,告訴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地位。”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這條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經(jīng)過長期探索實踐開辟的,也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不斷向前發(fā)展。
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建黨之初便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最高價值取向。實現(xiàn)人民的利益,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是衡量我們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否正確的最高標準。
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推動改革航船破浪前行。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改革開放40年來,昨天的“不可能”,今天的“人間奇跡”。從“天眼”“墨子”“悟空”探索科學前沿,到煤制油、先進核能、高性能計算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再到“渤海糧倉”、干細胞與再生醫(yī)學等,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相繼問世。“不可能”成為了人間奇跡。中國橋、中國路、中國港、中國車、中國樓……一個個重大工程的誕生,編織起人民走向美好的希望版圖,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切受益于黨的堅強領導。
堅持“黨領導一切”的政治原則,是進入新時代、邁向新征程、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政治保證。
【篇八】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穿越風雷激蕩的崢嶸歲月,歷經(jīng)篳路藍縷的艱難開拓,如今,當初的許多“異想”甚至“奢望”,都變成了現(xiàn)實。是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享有了今天的生活水平改善,讓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表現(xiàn)出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綜合國力。
改革圖強,四十不惑。不惑,源自改革開放40年來積累的物質基礎和豐富經(jīng)驗,源自我們在時代的激流中開辟出屬于自己的航道,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道,把舵領航,以強大的魄力和定力推行改革,在波瀾不驚中實現(xiàn)了發(fā)展理念和經(jīng)濟結構的全方位轉變和歷史性轉折,以超過30%的平均增長貢獻率,成為世界經(jīng)濟引擎。歷史證明,只要擦亮改革開放這一引流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動力就會源源不斷釋放。
改革圖強,四十從容。從容,源自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源自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的韌勁。當“中國號”航船再度揚帆起航,繼承的不僅是改革開放的成果,還有累積下的“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zhàn)”。然而,中國人民向來有“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心態(tài),憑借億萬人民敢闖敢干的精氣神,必然會面對風霜雨雪而無懼,在全面深化改革、持續(xù)擴大開放中向上突破、向前發(fā)展。
40年物換星移,歲月如歌。我們要繼續(xù)跟上時代的腳步,改革開放的步伐不能稍息。在大勢面前,任何猶豫、懈怠、畏難的情緒,都會讓我們遠離目標。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勇于變革、勇于創(chuàng)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能夠早日實現(xiàn)。
【篇九】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打開了塵封幾十年的國門,做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確立了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開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40年,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銳意進取,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40年;是波瀾壯闊、激情澎湃、創(chuàng)意萬千、日新月異的40年;是給中國帶來歷史性巨變、令世界為之驚嘆的40年;是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民族復興光明前景的40年。
改革是有目標和方向的。符合中國實際的,能夠解決中國發(fā)展問題,能保障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們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標準就是鄧小平同志講的“三個有利于”,一切都要有利于發(fā)展生產(chǎn)力,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話,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就能保障中國長期發(fā)展、長期穩(wěn)定。
中國經(jīng)過短短幾十年的發(fā)展,經(jīng)濟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的發(fā)展,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xiàn)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xiàn)了由封閉、貧窮、落后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巨變。經(jīng)濟實現(xiàn)了持續(xù)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市場供求關系實現(xiàn)了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歷史性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初步建立,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積極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打破單一公有制經(jīng)濟格局,各種所有制經(jīng)濟在國民經(jīng)濟中的比重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對外貿(mào)易迅速發(fā)展,利用外資成效顯著;科技教育快速發(fā)展,社會事業(yè)全面進步;中國社會先進生產(chǎn)力不斷發(fā)展;經(jīng)濟政治文化建設成效顯著;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社會整體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鎖定了中國的發(fā)展道路。
【篇十】
97年風雨兼程,97年步履騰飛!黨啊,親愛的黨,我們有滿腔的話兒要對您說!
不忘黨的歷史。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舊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在死亡線上。中國的愛國之士、人民大眾,不甘心國家淪亡,前仆后繼,奮起抗掙,但卻都以失敗告終。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給人們送來了黎明的曙光,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從此走上了充滿希望的征程。無數(shù)共產(chǎn)黨人和人民大眾一齊經(jīng)歷艱苦卓絕的斗爭,最后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新中國的成立,千百萬被農(nóng)役被壓迫的勞苦大眾,昂首闊步揭開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新篇章。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69年來,帶領億萬人民走過40年改革開放的宏偉征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讓一個曾經(jīng)面臨“被開除球籍”危險的國家,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讓一個飽經(jīng)磨難的民族,接近復興夢想……
不忘黨的根本宗旨。執(zhí)政為民,是新時代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新概括。人民是我們黨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zhí)政為民把“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作為自身的行動準則,廉潔從政、艱苦奮斗、盡職盡責、鞠躬盡瘁、真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共產(chǎn)黨人要真心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為民務實、清廉的實際行動,為偉大的為人民服務的事業(yè)奮斗終生。
不忘黨的傳統(tǒng)本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為奢”。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是我黨同人民群眾密切聯(lián)系的一個法寶。特別是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更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艱苦奮斗,認清肩負的歷史重任,不圖虛功,干出實績,做出實效。
中國共產(chǎn)黨,多么光榮的名字,您將永遠銘刻在中華兒女的心中,也將永遠成為中國歷史那最輝煌的一頁!宏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壯志在心頭,揚鞭在腳下。作為一名社區(qū)退休黨員,我一定追尋您的腳步,滿懷豪情,積極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為美好生活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