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的詩句有很多,我們有這個傳統(tǒng),就是重陽節(jié)的時候給老人送去祝福,下面的這些2018重陽節(jié)詩句大全祝福語大全大家一起看看吧!
-01-
摘星樓九日登臨
明代:姜塘
重陽佳節(jié)意休休,與客攜壺共上樓。
滿目山河增感慨,一時風景寄遨游。
武公不但歌淇澳,賢女猶能唁衛(wèi)侯。
更有三仁忠與孝,高名千古出人頭。
突出的的“孝道”。詩中載有“唁衛(wèi)侯”情節(jié)的“賢女”許穆夫人。更有既忠又孝,被孔子贊為“三仁”的比干、箕子、微子。
今天的敬老節(jié),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中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九月九(敬老節(jié)),傳統(tǒng)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jié)日。
—02—
接近自然,登高望遠
重陽節(jié)最重要的節(jié)俗儀式是登高,所以也叫登高節(jié)。這九月九的登高,與三月三的臨水相對,一春一秋,別具意趣,為歷代文人騷客提供了大量的題材,更今天的我們給了個親近自然的強大理由。
當代達州籍著名詩人梁上泉有這樣的詩句:
達州原是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
元九登高懷元九,詩魂常伴鳳凰游。
每年元月初九這一天,達城萬人空巷,男女老幼競往城外登山,登高遠望,紀念這位好官,而且風雨無阻,不達山頂絕不罷休,一直延續(xù)今日。
典故:相傳公元815年,元。779年-831年,唐代詩人,世稱元九)貶謫通州(今達州)任司馬,初到任時,通州:“人稀地僻、蛇蟲當道”,元稹勵精圖治,清正廉潔,政績斐然,為當地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公元818年元稹調任河南,民眾便于正月初九元稹離任當天,全城父老登上城南翠屏山和城北鳳凰山,萬民送別,依依不舍。
達州從此留下了“元九”登高的傳統(tǒng)習俗。人們借此登高眺遠,祭天祈福,期待一掃去歲頹勢,迎來新年萬事暢達。
—03—
賞菊并飲菊花酒
據傳重陽節(jié)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
南朝檀道鸞《續(xù)晉陽秋》載:某年重陽,陶淵明在家中東籬下彈琴賞菊時,忽然想要飲酒。恰好有一白衣使者挑擔前來送酒,于是立即暢飲,并寫下名詩《九日閑居》。晉代干寶《搜神記》中還記載了釀造菊花酒的方法。
賞菊四首
宋代:楊萬里
老子平生不解愁,花開酒熟萬緣休。
更教不為黃花醉,枉卻今年一片秋。
菊花肯為別人黃,長怨先生不斷腸。
兩鬢盡凋無地插,一杯細嚼入神香。
菊生不是遇淵明,自是淵明遇菊生。
歲晚霜寒心獨苦,淵明元是菊花精。
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妍華。
菊花自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重陽節(jié)首先是菊花節(jié),重陽之日正是菊花盛開之時。從漢代開始就有欣賞菊花的端倪,到了唐代重陽賞菊發(fā)展到了頂峰,唐代大詩人王維有詩云:“無窮菊花節(jié),長壽柏梁篇”,說的就是重陽節(jié)。菊花被人稱為“延壽客”,這樣吉祥的當季花朵必然在重陽節(jié)這樣的大日子出現。
九日閑居
魏晉:陶淵明
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余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閑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重陽節(jié)自古有飲菊花酒的習俗,據說如此可以延年益壽,《西京雜記》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然而這一年的重九,在陶淵明的宅邊,雖然有一叢叢顏色各異的菊花,然苦于無錢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視菊為一種高雅而有氣節(jié)的花卉,因她開在眾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話,這里小序中所說的“九華”也就是指菊花,詩人有菊無酒,遂產生出無限感慨。
—04—
茱萸祛邪辟惡
中國民間風俗,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佩茱萸能祛邪辟惡。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除了佩戴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
清代,北京重陽節(jié)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戴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自遠離家鄉(xiāng)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jié)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浣溪沙·重九舊韻
宋代:蘇軾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
異鄉(xiāng)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
茱萸子細更重看。
陽春白雪般的清新詞句出自座席之間,您才華氣量二者兼?zhèn),令人艷羨。異鄉(xiāng)杭州的風景也依舊粲然?蓢@相逢能夠歡聚幾日?不知重會又將落在何年?屆時,我們愿再次面對茱萸仔細把玩。
典故:戰(zhàn)國時期了,諸侯紛爭,戰(zhàn)亂頻繁。一個村民給趙王獻上一種叫“山茱”的藥,治好了趙王的腰痛;還有一次趙王的王妃得了崩漏癥,陰道流血不止。趙王傳旨,命朱御醫(yī)配藥治療。御醫(yī)又以山萸為主,配制藥方,治愈了王妃的崩漏。趙王更為欣喜。
趙王為了表彰朱御醫(yī)的功績,就將山萸更名為"山茱萸"。后來就將山萸正式命名為"山茱萸"。
—05—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額頭,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
九日食糕
宋代:宋祁
飚館輕霜拂曙袍,糗餈花飲斗分曹。
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家一代豪。
唐時,因為劉禹錫在做詩的時候不敢用“糕”字,以致重陽節(jié)又多了一個典故,叫做“題糕”。
傳說明朝的狀元康海是陜西武功人。他參加八月中的鄉(xiāng)試后,臥病長安,八月下旨放榜后,報喜的報子兼程將此喜訊送到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沒人打發(fā)賞錢,報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貋。等康海病好回家時,已經是重陽節(jié)了。這時他才打發(fā)報子,給了他賞錢,并蒸了一鍋糕給他回程作干糧。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給左鄰右舍。因為這糕是用來慶祝康海中狀元,所以后來有子弟上學的人家,也在重陽節(jié)蒸糕分發(fā),討一個好兆頭。重陽節(jié)吃糕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來了。
后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還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那是由于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為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為“重陽糕”。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