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手記》是一部由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的小說,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小編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黄W(wǎng)友對這本書的讀后感,一起欣賞吧!
一開始讀《地下室手記》,我是讀不下去的,前面幾頁充斥著很多外國小說都會有的神經(jīng)質(zhì)的啰嗦,當讀到十幾頁的時候,我開始領(lǐng)略到這部小說的好處,于是從頭開始認真讀了一遍。
這部小說,也可以叫做哲學(xué)性的雜文,因為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都體現(xiàn)的不太明顯,而對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描寫以及作者自己的議論則是毫不吝嗇。正如封皮上所說的“內(nèi)容深刻,形式詭異,既像小說,又像懺悔錄,又像哲學(xué)論文。”讓我折服的是其中陀氏深刻的充滿哲學(xué)意味的思考以及主人公的逼真的心理活動。
陀氏把那種理性的、死板的人生追求稱作“二二得四”,二二得四是一個公式,追求到的人再也沒什么可以追求的了,而這就是“死亡的開始”。陀氏是主張豐富多彩的去過一生的,即使犯錯、受苦難也不要緊。他在書中這樣寫道:
“你們?yōu)槭裁催@么堅定,這么鄭重其事的相信,只有正常和積極的東西——總之,只有幸福才對人有利呢?對于什么有利什么不利,理智不會弄錯嗎?要知道,也許,人喜歡的不僅是幸福呢?也許,受苦和幸福對他同樣有利呢?有時候,一個人會非常喜歡苦難,喜歡極了,而且這是事實。這事用不著到世界通史中查證,問你們自己就行了,只要你們是人,而且多少活過一把年紀就成。”
有人不喜歡幸福嗎?陀氏的這一段論述,可以說非常新鮮了?墒亲屑氁幌耄瑓s并不是嘩眾取寵的說法。我們喜歡幸福和安逸,可是我們也后悔幸福和安逸,除非你能讓自己無所事事的心安理得,否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而苦難、痛苦是產(chǎn)生意識的唯一力量,而意識,是你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證明。無怪乎西方存在主義作家將陀氏看做是存在主義的鼻祖。樸樹在一首歌中唱到:“你卑微的人生,從不曾犯錯的,無聊的人生。”“不曾犯錯”,是一個完美的“二二得四”的公式,但是似乎“二二得五”會更加美妙。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以為陀氏是“主張苦難”,但是并不是這樣的,陀氏又這樣寫道:
“我在這里并非主張苦難,但我也不主張幸福。我主張的是隨心所欲,而且主張,當我需要隨心所欲時,我隨時都有隨心所欲的保障。”
他并不是主張大家都去受苦受難,他只是在寫給矛盾的那些人,如果你站在選擇的隘口,面前有兩條路,一條安逸的路,一條艱難的路,你選擇的唯一根據(jù),就是自己的心。陀氏簡直是最早的心靈雞湯大師。
他瞧不起那些一板正經(jīng)、平庸死板的“二二得四”式的選擇,因為他認為生活在于過程,而不是目的,追求的過程就是生活,而目的達成的那一刻,就接近死亡了。有的人是注定不平凡的,因為他是“注定要去開路”的:
????“但是他之所以有時候想脫離正道走到斜路上去,正是因為他注定要去開路,大概還因為不動腦子的實干家不管有多笨,但有時會他還是會想到,原來,路幾乎總是要通到什么地方去的,但是主要的總是不在于它通到哪兒,而在于這路總是要往前走的。”
路有很多條,有的人注定是不走尋常路的,基因里寫滿了創(chuàng)造和叛逆,不要惶惑,這路,總是要通往某個地方的,你只要確定自己是行走在向前的路上就好了。
《地下室手記》第一部分哲學(xué)性的思考比較多,而第二部分“雨雪霏霏”則是心理活動描寫比較多。他跟同事的關(guān)系,他去參加同學(xué)聚會,他被同學(xué)羞辱,他對妓女長篇大論的說教,最后妓女找去他家,他羞赧難當而后的做法??????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中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心理描寫那么逼真、生動、細膩,使我們似乎找到了組織,找到了同類,而感嘆一句:原來自己不是異類,原來我經(jīng)歷過的、想過的,很多人都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有過這種感受,正是那句“太陽底下無新事”。你既是一,也是人類全部。
郁達夫的小說,很有這部小說的影子,所謂“邊緣人”,“零余者”,他們敏感、自卑、窮、多愁善感、極強的自尊心,小心翼翼、對于弱者有著真誠又做作的善意??????是一個“有病”的人,病在“意識到的東西太多了”。
謝謝陀氏,讓我知道我內(nèi)心的陰暗面,是很多人都會有的,讓我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更有把握一些。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