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年到了,年味兒就來了,年味兒有了,新年也就真正的來到了。年味兒,是各地傳統(tǒng)文化習俗交融的顯現(xiàn),可聞、可看、可嘗,比花香更濃,比青山秀水更讓人樂于捕捉,比各色調(diào)味品更入味,有了年味才是年。
趕集
“臘八祭灶,新年來到”到了祭灶,也就是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真正的年味兒開始出現(xiàn)了。也是打這一天起,各家各戶就開始忙著置辦年貨。村里叫喊著割肉的、賣豆腐的、灌糖稀的、挖堿的、揭門畫兒的等等,從早到晚,吆喝聲不斷。但這些吆喝聲依舊滿足不了人們要把年貨置辦地滿滿當當?shù)臒崆,所以最搞笑最熱鬧的事就是去鄉(xiāng)鎮(zhèn)里趕集了。年前的這幾集,街上擺的攤位是一年中擺的最多最長的。
街上更是人頭攢動,大的一手拿著東西,一手拉著小的,小的一手拉著大的,一手拿著吃的。街上賣的東西,各色各樣,甭管是你想到的還是沒想到的,應有盡有。瞅完這個攤兒上的,再去瞧瞧那個,哪個攤兒上的東西又好又便宜就買哪個攤兒上的,不怕買不到,就怕沒選好。到最后,看看別人是否大袋拎著小袋,臉上是否又浮出那一絲心滿意足的笑,就明白他家的年貨置辦的咋樣了。不得不說,趕了集才明白什么是過年什么是年味兒。
放炮
鞭炮聲,是能把年震醒的。還是祭灶這天,新年伊始,到了傍晚好似約定好的某個時間點,各家各戶的一陣陣鞭炮聲便帶起了整個村兒的年味兒。到了大年三十,餃子一出鍋,便又會迸出一陣陣更持久的炮響。這一夜,整個村子還有可望見的身旁的幾個村子,幾乎是炮聲不斷,煙花不散。個性是到了夜里十二點,村子里又會齊刷刷的響起又一陣炮聲和煙花聲,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炮聲一響,便又是各種新的開始。
吃餃子
按照北方的風俗,幾乎沒有一家是過年不吃餃子的。甭管買的啥肉,剁碎后,加入碎蔥末兒,或者加碎蘿卜,加芥菜等,全按照家里人的喜好包不同味兒的餃子,我們家今年又包了不帶肉但全家都喜食的韭菜雞蛋餡兒的餃子。大年三十晚上,必須會包餃子吃,而且會在餃子里包進一個硬幣,誰吃到帶硬幣的餃子,誰就會在新的一年福氣滿滿。大年初一,要早早地起床把盛好的餃子端給爺爺奶奶或其他本族的長輩,送餃子的路上還會碰到許多往各處端送餃子的大人或小孩兒,對了,送餃子拜年但是會掙到壓歲錢呦。
我覺得這些年來年味兒變得越來越淡,不知是因為自己長大了,還是變得對身邊不斷出現(xiàn)的陌生感到害怕了。年味兒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的沉淀,是需要一代代人傳承的,因為這是我們中國的年味兒。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