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時更重游?”這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膾炙人口的《憶江南詞三首》中的一首,表達了詩人對天堂杭州的極盡贊美和深深懷念!然而我想,縱有再多“川東憶,最憶鐘鼓樓”的詩詞歌賦,恐也難以窮盡萬州人對曾遐邇聞名的古建筑鐘鼓樓的褒揚之辭與眷戀之情?
鐘鼓樓,乃古稱萬州、萬縣等名的原四川省萬縣市,現(xiàn)重慶市萬州區(qū)一著名古建筑也!因了其巍然傲立于萬里長江之濱巉巖峭壁之上的恢弘氣勢,而在民間生發(fā)出“萬縣有個鐘鼓樓,半截伸在天里頭”的纖諺廣為流傳,且在傳世佛典中亦有確鑿文字記載,足見其名氣著實非同一般!但你可明白,這盛名之下的鐘鼓樓,竟然僅為享譽海內(nèi)外的萬縣彌陀禪院配套建筑之一呢?
正因了逝水流年中蕓蕓眾生里,不少人只知鐘鼓樓而不曉彌陀禪院;正因了無數(shù)外地友朋甚或生于斯長于斯的本地后生及至新興媒體,均將其與同樣瀕臨長江的萬縣另一著名建筑西山鐘樓一錯再錯張冠李戴;正因了這配套設(shè)施風頭蓋過主體建筑的罕見緣由,欲談彌陀禪院必先從鐘鼓樓說起。[由Www.iwzz.Com整理]
鐘鼓樓,連我這個出生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期的土著都無緣一睹其尊容。打小只知鐘鼓樓的地名,范圍在我讀萬縣一中(后萬縣市一中)時天天經(jīng)過的接近一馬路末端那一段,我還曾去那里一所以鐘鼓樓命名像極了廟宇的小學玩耍過。后查閱資料得知,以鐘鼓樓而得名的先后還有鐘鼓樓居委會、鐘鼓樓村、鐘鼓樓街道辦事處等。
尚在童齔時期,就聽爺爺津津樂道過鐘鼓樓的神奇?zhèn)髡f。說的是鐘鼓樓剛剛建成,所需吊鐘暫無著落。某夜,相距不遠的歇鳳山神鐘托夢廟里長老,定下時日飛臨鐘鼓樓,叮囑當夜切勿閉門上閂!是夜子時,長老如約大開廟門,且嚴戒一眾比丘,神鐘來時一律瞑目打坐,洗心迎候!誰知一小僧好奇心切,待得風聲漸緊之際,竟忍不住瞇眼偷覷。但見在那原本漆黑如墨之夜,一龐然大物卻在耀眼白光中,如一道閃電呼嘯著從空中直沖廟宇而來!小僧嚇得一聲驚叫,頓使神鐘一個趔趄,墜入崖下急流。神鐘訇然破碎,河底也被砸出一個大坑,后人遂稱之為“鐘灘子”是也!這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還有那雖土得掉渣但卻形象生動的纖諺及因由,在我幼小的心里烙下了銘心蝕骨的印記。數(shù)十年里,這個只聞其名、不見其物的鐘鼓樓,好似一個神秘莫測的謎團,一向在我的頭腦中縈繞閃回;又如磁石一般,吸引著我這個家鄉(xiāng)人去不懈地探究、尋訪。
“功夫不負苦心人”!在我行將步入知命之年之際,最后第一次窺見了鐘鼓樓的模樣。那是跨入新世紀門檻后的2001年“國慶”期間,由《萬州日報》社、重慶市文史研究館承辦,德國駐華大使館支持,成都人民商場萬州分場等三家民企協(xié)辦的《九十年前重慶三峽地區(qū)人文風光歷史照片展》上,展出了德國夫婦弗里茨·魏斯與多倫勃·魏斯1911年途經(jīng)川江時拍攝的照片。在這組彌足珍貴的歷史照片中,竟有一幅萬縣鐘鼓樓的照片。我因公錯過了展覽,后在《三峽都市報》見此報道,睹其照片,驚喜異常,如獲至寶!將這張報紙連同剪裁下來的照片精心珍藏。多年來,我還陸續(xù)搜集到了有關(guān)鐘鼓樓的一些文字資料,喜出望外地又查閱到家鄉(xiāng)人拍攝的如鳳毛麟角之鐘鼓樓另外幾幅絕版照片,并采訪了不少老一輩知情者,對其史實的了解亦日趨清晰明朗。
原先,鐘鼓樓乃歷史上位于萬縣城區(qū)一馬路東端的彌陀禪院一部分,全稱“鐘鼓樓彌陀禪院”。據(jù)史志載:明朝初年,萬縣長江北岸鐘灘子常翻船沒人,故建廟以鎮(zhèn)邪,取名鐘灘寺。后因水患頻仍,廟宇多次被毀。清乾隆年間,復建寺院并增修鐘鼓樓。新建鐘鼓樓又名鎮(zhèn)江閣,高20米,兀立于自河灘拔地而起的40米高絕壁之頂,巨梁斗拱,飛檐翹角,外觀三層,內(nèi)有七層。置巨型鐘鼓于斯樓,每日子午時辰,例行撞鐘擊鼓,“聲震林木,響遏行云”。倘使月明風清之夜,待得靜寂安謐之時,更可隨風飄逸逾數(shù)十里,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因了“萬川畢匯”而得名的萬縣,地處長江黃金水道,位列十大港口,雄踞川東門戶,上束巴蜀沃野,下扼荊楚咽喉,正當川東、鄂西、陜南、湘西、黔北五省通衢的水陸要津與物資集散地,在那交通尚欠發(fā)達的歲月,盡享江河之利,自然“萬商云集”,怎不人文繁盛?但見日日檣桅林立,帆影穿梭;千船競發(fā),百舸爭流;蜩䴓獡u擼、執(zhí)舵撐篙于湍急水流之上;或弓身伏地、負繩拽索于拍岸江濤之間,無論船工纖夫、行商旅人,無論棲身于低矮船艙,抑或匍匐于崖底河灘,無意中抬眼騁望,倏忽間驚鴻一瞥,惟見那凌空雄踞于江岸、躍然突兀于絕頂、矯首護衛(wèi)于寺前的鐘鼓樓,“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之英姿,莫不觸景生情,發(fā)出由衷贊嘆!
因了其為彼時萬縣城內(nèi)最高的地標建筑——卓然玉立于如削絕壁之巔、大江奔流之畔的鐘鼓樓,在云淡風輕的夜晚,與那高掛蒼穹的皎潔明月,天上人間,交相輝映,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人心曠神怡、浮想聯(lián)翩,從而衍生出充溢濃濃詩情畫意的“鼓樓曉月”一大景觀!自古洎今,吸引無數(shù)騷人遷客或邀朋偕友來此觀景賞月、把盞臨風,醉在其中而不能自拔;或吟詩填詞、揮毫潑墨,寄情抒懷而不亦樂乎!且時有名篇,偶見佳作問世。尤以清人張問陶的《萬州小泊是日立春》“東巖鐘磬寂,春色有無間。爽朗三層閣,玲瓏一縣山。江回巴峽斷,花放苧溪閑。歲晚鄉(xiāng)愁劇,船艙午夢還”為代表作。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萬縣富商兼佛教居士周仁勛慷慨捐資擴建,并將此寺廟改稱“彌陀禪院”。擴建后的彌陀禪院占地面積341畝(22.7公頃),建筑面積110畝(7000余平方米),為磚木結(jié)構(gòu)單檐硬山頂式建筑,呈四合院型制分布。山門之后,依山筑勢,層疊遞升,分別建有護法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戒堂、觀音殿、藥王殿、藏經(jīng)樓,兩翼共有廂房102間。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濃蔭掩映,古木參天。在彌陀禪院鼎盛時期,住寺僧人逾300余名(一說400-500名),終日香煙繚繞,常年梵音不絕,信徒盈門,高僧輩出,當之無愧萬縣寺廟之代表,更為西南地區(qū)久負盛名的一大禪林,是稱西南佛教學府。禪院歷代住持皆學識淵博,滿腹經(jīng)綸,德高望重,聲名遠播。其開山祖師濟宇法師與毗鄰梁山(今重慶市梁平區(qū))有名禪院雙桂堂破山海明禪師,皆先后受法于寧波天童寺高僧密云長老。1946年出任寺院第11任也即末位方丈能緣,曾遍訪國內(nèi)名剎古寺求學取經(jīng),潛心研習佛學理論;也曾遠赴東南亞佛教圣地拜師參學,多方汲取佛教精髓,1953年還應邀受聘為四川省文史館館員。
歷代以來,還有那異國它邦、西域東瀛,不遠萬里,漂洋過海,赴金頂峨嵋晉覲朝圣之佛門僧眾、善男信女,溯流而上,乘帆船沿長江,經(jīng)水路入蜀道,越激流涉險灘,闖驚濤斗惡浪,穿三峽臨萬縣,正值長途跋涉,克難歷險,勞累困頓,身心俱疲之時,適逢由鐘鼓樓引領(lǐng)而來的佛教圣殿彌陀禪院,豈非正合時宜、求之不得?豈不理所當然擇其為歇宿安憩之所,稽延時日。除可在此同門寺院、羈旅驛站濯足洗塵、養(yǎng)精蓄銳之外,亦能在這商賈麇集、百業(yè)鑫盛之地填補給養(yǎng)、充盈行囊,豈不快哉!
民國時期,軍閥楊森于1925-1928年駐防萬縣并兼首任市長,重抓市政建設(shè)。在修建一馬路時需從寺院穿過,遂拆掉騎樓,將鐘鼓樓與彌陀禪院一劈為二。所幸二者均無大礙,寺院格局基本未變,香火依然。
時值1949年仲秋,霹靂驚天,乾坤扭轉(zhuǎn),民國傾覆,共和新建。彌陀禪院旋即改作教習之所,始稱萬縣市城守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繼而更名為鐘鼓樓小學、紅衛(wèi)路第四小學、一馬路第二小學。雖寺廟龜縮后移,僧人漸次還俗,前堂老師學童之乎者也,后殿僧侶信徒吃齋念佛,倒也和諧共處、并行不悖。這一奇特現(xiàn)象持續(xù)到1956年,至年逾耄耋之能緣方丈坐化圓寂,最后一名護理僧人亦遁出空門去向不明,佛事活動方至此終結(jié)。爾后,在瑯瑯書聲中又延宕了半個世紀有余的彌陀禪院,才在三峽工程蓄水前的2002年清庫中被拆毀。而鐘鼓樓則被一田姓微商改作茶樓經(jīng)營并附帶小人書出租業(yè)務,終因白蟻侵害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約莫于1955年被政府拆除,在其地基上蓋起市木材公司辦公室和門市部。鐘鼓樓(后木材公司)與彌陀禪院(后小學)遺址,也隨三峽蓄水成庫而沒入江中。
2006年,雖彌陀禪院和鐘鼓樓在被改為萬縣市社會福利廠后保存較為完好的道觀北山觀異地重建竣工,然此彌陀禪院非彼彌陀禪院,鐘鼓樓亦非彼鐘鼓樓矣!
嗚乎!滄海桑田,星移漢轉(zhuǎn),鼓樓不存,曉月常在。“半截伸在天里頭”的鐘鼓樓與西南佛教勝跡彌陀禪院,這座凝結(jié)著萬州先民智慧與汗水,交融著自然與人文雙重景觀,寄寓著萬州人殷殷鄉(xiāng)情的著名建筑,以及由其述說的古老故事,并未隨時光的流逝而湮滅。它已定格為一幅美麗的川江民俗風情圖,幻化成萬州人心中一縷不泯的情愫,承宗續(xù)代,恒久傳延……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