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是風箏,線在母親手中。長大后,你在飛,母親在追。
——題記
在我的印象中,我小的時候母親喜歡在腦后編著一個麻花辮,然后在發(fā)尾用一根酒紅色發(fā)帶系成蝴蝶結(jié),走在青石板路上隨著節(jié)奏左右甩,雙手端著滿滿的一大木盆衣服斜倚在一側(cè)腰上,木盆里洗衣棒與木盆撞擊發(fā)出的聲音與母親走在青石板上的聲音在這巷子里久久回蕩。對于這條巷子,再熟悉但是,母親每一天清晨都會端著一盆衣服從那里經(jīng)過到小河邊去洗衣服,青石板路兩旁已布滿青苔,石頭的夾縫中也會長出許多雜草,每每母親就會笑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母親讀書并不多,認得些許字罷了,可能是家里兄妹背詩時偷聽來的。父親常年在外,家里事物全由母親一人擔當,人情趕禮這些,那些三姑六婆就仗著母親沒男人在家總想占些小便宜,但是母親從不與她們起爭執(zhí),埋著頭繼續(xù)做她的事,一邊哼唱著一邊忙進忙出,那些人便識趣的默默走開了。
有些事當時不懂,之后長大才慢慢讀懂母親的心。記得那年,母親把我跟妹妹送到城里去上小學,第一次離家那么遠那么陌生,我不愿意就在地上放肆哭喊,母親硬是把我拖上了車,車子開動了,透著玻璃窗戶我看到母親一向站在原地望著車的方向,我不懂母親為什么要這么狠心,不懂母親問什么要送我去那么遠的地方。之后慢慢長大,能獨立生活了才懂母親的心思。她也舍不得,送走我們的時候她也紅了眼眶,多少個夜里她也偷偷抹眼淚,但是老鷹的幼崽不可能一向靠老鷹喂食,它要自己學會飛,學會出去找食,學會長大,母親又何嘗不是這樣為了我能長大,只是很久以后我才讀懂的。
之后,到外地上大學,到外地工作,離家越來越遠,回家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偶爾一次回家,因為堵車回到家已是深夜,怕打擾到母親就躡手躡腳的開了門,但是燈卻還亮著,才發(fā)現(xiàn)母親躺在沙發(fā)上睡著啦,我走近想著幫她蓋上毯子,母親睡得很沉,呼吸聲有節(jié)奏地一齊一伏,突然發(fā)現(xiàn)母親再也不是當年那個矯健如燕的媽媽,再也不是能抱著我們兄妹三走街串巷,再也不能端著一大木盆衣服走過那條長長的巷子都不喘氣,再也不能爬上老屋門前那顆棗樹給我們兄妹摘棗吃,再也不能……我伸手輕輕地撫過母親臉上那一道道深深淺淺的皺紋,望見她那根根銀發(fā),才恍然大悟,這些年母親為了能追著那只風箏,一向不停歇。但是母親老了,追不動了,不管風箏飛到多遠,她也一向不愿放開手中的那根線……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