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十多年沒去魯迅公園了,今天趁著暖冬艷陽又是周末,舊地重游。初冬的公園頗有點“丹楓索索滿林紅”的意境,山亭高聳、蘭舟蕩漾,游客如織,真是一片宜人的樂土。
突然,遠處飄來一陣洪亮的樂聲,這不是風行了半個多世紀的管弦樂序曲《紅旗頌》嗎?久違了!我尋聲而去,只見湖畔有三四十位白發(fā)老人正在聚精會神地合奏。樂隊休息時,我同幾位老哥聊天。一位77歲的小號手熱情豪爽,臉上的皺紋里好像都跳躍著快樂的音符:“我們絕大多數(shù)是業(yè)余的,每星期天上午排練,下午去公園大廣場公益演出,要演奏二十多首中外名曲呢……”一位自報66歲的“薩克斯哥”說:“我是退休后才開始學樂器的,真是六十歲學吹打,老有所樂么!想想自己辛苦了一輩子,現(xiàn)在也要‘樂活’啦!” 我突然想起前幾天有新聞?wù)f:據(jù)抽樣調(diào)查溫州老板的幸福指數(shù)只有65.3分。我估計眼前這批“平民藝術(shù)家”的幸福指數(shù)應(yīng)該高得多;因為陽光、花木、友情、音樂……加上自得其樂的心態(tài),這些都是幸福的重要元素呀!
我沿著梅園向百鳥山逛去,看見許多中老年人在打拳舞劍,跳舞打球,逗鳥聊天,喝茶打牌,還有一位白髯老人握著一尺多長的毛筆,蘸著清水在地上草書唐詩名句……人人都樂在其中。這里還有一條“戲曲街”:有穿著戲服唱“袁派”《祥林嫂》的,有撥動三弦唱“蔣調(diào)”《杜十娘》的,還有唱京劇、昆劇的……我走到梅園附近,只見一二百人把路堵得幾乎水泄不通。原來是著名滬劇表演藝術(shù)家楊飛飛的金牌傳承人在搞“滬劇沙龍”。突然,我看到好幾位老外正在興致勃勃地拍照 “采風”,他們被眼前這樣的“全民皆樂”、“滿園皆歡”的“樂活”場景所吸引!皹坊睢痹臼莵碜杂跉W美的一種新興的生活理念,今天老外卻在這里見識了中國版、海派版的“樂活族”。
走到魯迅紀念館前,我發(fā)現(xiàn)這里還有一個更熱鬧盈沸的歌詠廣場:三四百人圍成一大圈,真是里三層外三層。一位 “老克勒”指揮舞動雙手,激情奔放;手風琴小提琴小號笛子二胡 “混搭”伴奏;歌手們有的整齊地排著隊看著譜架,有的三三兩兩自己用手用腳打節(jié)拍,有的左手拿著歌詞、右手握著保暖杯……但無一例外都神采飛揚,引吭高歌。諦聽之,很多歌者確實訓練有素,而有些卻是“白聲”,還有一位青年智障者也在非常投入?yún)s毫無章法地“吼”。他沒有一點羞澀和卑怯,那種自信的神情簡直如同帕瓦羅蒂,真讓我感動!我也幡然明悟了:相聚到這里來唱歌或活動的人都不是為了名或利,甚至也不需要掌聲響起,當然也不必pk對決或搞什么“潛規(guī)則”;這些“樂活族”只是通過“秀”的方式來釋放自己心胸中的活力和熱情,獲得一點純粹的“樂”和怡情的“爽”——僅此而已。自由自在,自娛自樂,其樂無窮,乃是一種人生真境界呀!這么看來“樂活”并不難。
樂隊奏起了《山楂樹》:“歌聲輕輕蕩漾在黃昏的水面上……”我已經(jīng)有多年沒卡拉OK了,但在這個雷人的氣場中,我也“情動于中而形于聲”,由淺唱低吟而縱情長歌……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