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都寫了哪些隨筆?下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高中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獲。
高中隨筆篇一古語有云:卑卑不足道。這是指卑微渺小的人或事或物,不值一提。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的是“卑卑足道”,而不是“卑卑不足道”。
元末明初,農(nóng)民出身的朱元璋,年輕時還曾經(jīng)行乞為生。如此卑微貧窮,但他卻推翻了元朝,建立了自己的朝代,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如此卑微貧窮的人,我們豈敢不足道,要是元朝上位者對卑微貧窮的人也看重,而不認為“卑卑不足道”,將之扼殺于搖籃之中,那么中國的歷史也將有翻來覆去的變化。與此類似,還有東晉時期的陶侃,他家境貧寒,卻最終成為東晉托孤大臣。石勒,自小被販賣,成為任人欺辱的奴隸,但他最終卻成為歷史上唯一的奴隸皇帝。他們都出身卑微,但卻有不可估量的成就。由此觀之,卑微出身的人也足道。
諸葛亮《誡子書》中有一警句:“毋以小益而不修,毋以小損而不防!睆闹形覀兛梢钥闯觯壕退闶潜拔⒌氖,我們也應該注意,收下別人的一包煙,一瓶酒,是小事,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易發(fā)展為貪 污,腐 敗,傷國害己。小事是組成大事的元素,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有句古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毙∈率切,是卑微,但它的存在有它的理由,我們應卑卑足道。王月,在石家莊的九中街路邊的樹洞中,憑自己的藝術才能,創(chuàng)造“樹洞畫”,為城市添一抹亮色。這是一小事,卻能化成正能量,給我們正能量。卑卑足道,做好小事,成就大事。
佛家有句禪語: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世間萬物,就算小到一葉、一花都有其重要性,我們不能因為它們小而貶低它們,應卑卑足道。古英格蘭有個著名的民謠:“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只馬掌,掉了一只馬掌,丟了一匹戰(zhàn)馬,丟了一匹戰(zhàn)馬,敗了一場戰(zhàn)役,敗了一場戰(zhàn)役,丟了一個國家!币粋國家的滅亡,歸根到底是少了一枚渺小的鐵釘,現(xiàn)在你還敢說小鐵釘卑卑不足道。有個著名的理論——“木桶效應”,主要說的是水桶里面水的深度,不是取決于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木板。短木板雖小,但它決定裝水的深度,這時你可把它忽視?異想天開地認為只依幾塊長木板,不理會這一短木板就可裝滿水。學過化學的都知道,萬物都是由極小的原子、離子、分子構成,它們小到連肉眼都看不見,小到你不可想象的數(shù)量級10-10m。它們雖小,但我們不能忽視,正如手機電腦,重要的是極小的內(nèi)核芯片,而不是外表笨重的外殼,小物雖卑微,但足以稱道。
卑卑不足道,往往埋下你意料之外的禍根,讓你敗在不起眼的卑微的人事物上。
卑卑足道,重視每一環(huán)節(jié),清除一些小隱患,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故卑卑足道。
高中隨筆篇二問世間淚為何物,乃人之情感結(jié)晶也,你的淚是為何?——題記
常聽老人言,我幼兒時常因被家人抱來抱去,而哭啼不止,而每哭一次非家人將我放下不在抱我為止。記憶中,每一次哭泣在那模糊的畫面中,總會有一只木雕的雕,在我視線中晃動!暗竦耧w!雕雕飛!……”溫和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漸漸地原本咧著的嘴,慢慢合了起來,接著又再次咧開笑了起來。
年少時自己經(jīng)常因為考試考砸或者是因為一道題問了很多遍不解,而招來老爸的教訓,還記得每一次教訓我都是我哭著求饒才肯罷休。
慢慢的自己長大了,學會在無人的地方偷偷哭泣,沒有人知道你的痛苦,也沒有人知道你為何而哭,昏暗的空間只有你哭泣的聲音在四下徘徊,也曾懷疑過到底為了什么而哭?有什么值得去哭?不過是挨一頓揍,不過是委屈了一點,不過是學業(yè)上不順心,不過是因為家中環(huán)境日漸衰弱。這樣去哭到底為了什么!
那些淚水,順著你的眼瞳滑下,劃過臉頰、下巴,最終滴落在地板上。
像小說情節(jié),主角因為受配角或是女主角的犧牲而落淚,而那些壞人則因受到什么人什么事而落淚改邪歸正。
人們說淚是你成長的象征,那我只想問到底要落下多少淚才可以徹底成長,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才會留下這么多淚,到底要流多少淚才能將人徹底改變,到底要流多少淚才會使人與這個世界同流合污?
問世間淚為何物,乃人之感情結(jié)晶也?亦或人之變幻遺骸也,世間變幻莫測,因果不斷,淚由此而生,或贖罪或感動或悲傷……試問:你的淚是為何?
高中隨筆篇三波浪啊,我浸透了你的頹喪疲憊/再不能把運棉輪船的航跡追隨/從此不在傲慢的彩色旗下穿行/不在監(jiān)獄般可怕的眼睛下劃水!——題記
它是一只脫離了纖夫、錨、纜繩和岸的束縛的貨船,在海上隨意漂流,無牽無掛。這是詩人蘭波筆下的醉舟,也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
許多詩人都用詩歌為自己造夢,用浪游的想象超越沉重的肉身,而現(xiàn)實生活中和那些平凡的人沒什么兩樣。但蘭波例外,他所有的詩都寫于19歲之前,19歲之后是那真實的醉舟的故事——他身無分文地流浪四方,在塞浦路斯建造總督府的宮殿,在埃塞俄比亞走 私軍 火,在沙漠里跟隨過阿拉伯人的駝隊,又隨吉卜賽人的大篷車一路演出。
究其原因,正如詩中描寫的“傲慢的彩色旗”“監(jiān)獄般可怕的眼睛”,是現(xiàn)實中的種種黑暗壓迫和禁錮使他選擇了叛逆,選擇了流浪,用他的方式去追尋所向往的自由。你可能認為這并非最高明的做法,但相較那些在挾制下屈服并漸漸麻木的人們,蘭波是值得尊敬的。
然而,醉舟式的生活真如字面上那般浪漫嗎?在一封給家人的信中,蘭波這樣寫道:“我很快就三十歲了,我已無力在這世界上徒勞地奔波。”他已如此疲憊,但他依然沒有放棄,哪怕賺到了錢,甚至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他也似乎寧可把錢束在腰上,而不肯回去過上中年人標準的富家翁生活,直到1891年去世,年僅37歲。
再品那“徒勞”二字,心中感慨萬千——十幾歲時寫于詩中的“愿我龍骨斷裂!愿我葬身大海”,并不是一時的少年熱血,而是愿以全部生命去踐行的誓言!或許人們總會懷疑他這種過于極端的方式是否有意義,或許他本人終其一生都未能找到關于真正的自由的解答,但那都毫不影響他的偉大和人們給予他的崇敬。他追求得那樣熱烈,那樣執(zhí)著,給了后人莫大的激勵,而那醉舟也如同海上的燈塔,為后人指引心中的方向。
《醉舟》結(jié)尾寫道:“如果我想望歐洲的水,我只想望/那黑而冷的小水洼,到芳香的傍晚/一個滿心悲傷的小孩兒蹲在水邊/放一只脆弱得像蝴蝶般的小船!蹦切『菏窃в谥刂亟d中的蘭波,更是仍掙扎其間的我們。水洼里的紙船和汪洋中的醉舟,它們的影像重疊在了一起,彼此道出了對方的脆弱,彼此預示著前進的方向。我們每個人與那些現(xiàn)實中的黑暗和壓迫對抗,尋求自由之時,正是我們放出自己的那只小紙船之時。一剎那,浮現(xiàn)于我們腦海中的,是那只在風浪之中、烈日之下仍毫不畏懼的堅持著的醉舟,它承載著一種精神的力量,灌注于我們心中。
心中留住那只醉舟,哪怕我們的紙船如蝴蝶般脆弱,我們也不會退卻,越來越多的力量匯聚起來,總能沖出水洼,駛向?qū)拸V的大海。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