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風箏飄帶》是王蒙的代表作,講述了素素與佳原的愛情故事。下面是小編搜集的《風箏飄帶》讀后感。歡迎閱讀!
讀《風箏飄帶》是一個愉快的過程。我本以為一切基于文革背景下的文章都是艱深的,苦楚的,扭曲的;但這篇則是我看過描寫文革時期的文章中為數(shù)不多的洋溢著幽默譏誚基調的一篇。
《風箏飄帶》還原了文革噩夢結束后社會的整體狀況,著重刻畫了剛返回城市的知識女青年范素素和其貌不揚但為人正直坦誠的小伙子佳原。他們在素素工作的鋪子相識,并慢慢發(fā)展成戀人,但這份真摯美好的感情卻因世事的阻礙得不到祝福和肯定。文章充滿了二人對于生活的前途和夢想的思索與叩問。
從文章結構上來說,《風箏飄帶》很大的部分是以主人公素素的意識流來展開的。它打破了傳統(tǒng)小說的敘事方式和結構方式,以主觀的心理意識流程來安排敘事時空。這種寫作手法把現(xiàn)實和夢幻、主人公的回憶、悵惘、反省、迷惑和清醒等種種心理活動交織在一起,把素素直接的、片斷的感覺和思維匯成暢流無阻、回旋往返的“意識流”。同時,周圍的環(huán)境也因人物當時的感覺折射出來!鞍さ煤軘D的驚嘆號旁邊”、“彬彬有禮地俯身吻向她們的忠順的燈光”、“瘦骨伶仃的有氣節(jié)的楊樹和一大一小的講友誼的柏樹”、“寂寥的草坪和闊綽的廣告牌”、“初冬的尖刻薄情的夜風”,僅僅在文章開頭開頭,作者就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么一組充滿主觀感情的景物,后面的描寫也亦然。
就內容而言,《風箏飄帶》描寫的只是素素和佳原的一次約會過程,但是作者對素素在等佳原時意識流動的詳盡描寫,卻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廣闊的世界:素素苦難的成長過程、佳原憨厚上進的性格特征、素素的家庭情況以及兩人自相遇相識到相知相戀的過程,貫穿的是素素二十幾年的成長經(jīng)歷和兩個年輕人對理想,愛情的追求。
文章一開始就給了我們一個錯綜復雜的環(huán)境,并沒有直接告訴讀者這是素素和佳原約會的過程。素素只是站在一群“暴發(fā)戶”中等待佳原,任憑思想飄舞!20分鐘過去了,佳原還沒有來”,素素在百無聊賴之中回憶起佳原在路上救下被車撞倒的老太太,但是被誣賴為肇事者的過程,描繪了佳原老實善良的的形象,也間接地呈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大家信仰性惡論”。由此開始了意識的流動,也開始了素素的故事。自然而然,素素想到了自己成長的過程。那是一段苦難的,不堪回首的經(jīng)歷,“除了她的奶奶,這個城市對于她是冷淡的,不歡迎的。城市轟她走!彼运厮貋G掉了自己五彩繽紛的夢想,但她渴求理想呼喚愛情,向往一切屬于青年人所應有的但是又被剝奪了的東西。作者用素素的回憶,素素的成長,為我們描繪了那個時代的青年人的悲哀。素素只是無數(shù)“上山下鄉(xiāng)”的年輕人中普通的一個。后來,雖然經(jīng)過了爸爸的“過五關斬六將”之后,素素“回來了”,但是“失去了許多色彩”,只剩下了在清真飯?zhí)昧俗龇⻊諉T的繁瑣了。如果不是那個年代,素素該是一個前途多么光明的人。核o毛主席獻過花,和毛主席握過手,她是毛主席的“娃娃”。就算事隔這么多年之后,就算經(jīng)歷了苦難的知青生活之后,素素依然懷念這一切。但是素素“茫然”,因為她“不再做夢了”,也不記得曾經(jīng)做過的夢了,只剩下“一頭冷汗,一身酸懶”了。這就是素素的成長,也是他們那一代的年輕人成長的縮影。
接著,素素與佳原相遇相識了。但是,素素的意識的一動,按照時間順序,她想到了奶奶的生病,并又一次回憶起了自己的夢,一個有關風箏,有關風箏的飄帶的夢。這時候 ,素素似乎又有了自己的夢,她的夢就像風箏那樣子飛起來了;素素又拾起了自己最幸福的時光——“建國十年,她給毛主席獻過花”。這個時候,素素拾起的是什么夢呢?這是愛情的夢,是理想的夢。在佳原跟素素說了“明天見”之后,“‘明天’兩個字使素素的臉發(fā)燒。明天就像屁股簾兒上的飄帶,簡陋,質樸,然而自由而且舒展。像竹,像云,像夢,像芭蕾,像G弦上的泛音,像秋天的樹葉和春天的花瓣!彼厮仄诖,盼望著……接著佳原又教會了素素重拾夢想,“關鍵在于學習”。
之后,素素回憶起了家人對于二人愛情的反對以及家庭的背景。我想:其實她的父母未必對佳原抱有成見,只是因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出于對自己女兒的關愛才對二人進行阻攔的。問題似乎并非是素素與誰戀愛,而是是否戀愛。自然,佳原與素素在偌大的北京城是找不到一塊適宜談情說愛的地方的。作者有這樣的一段描寫:“三年了,他們的周末幾乎是在尋找中度過的。他們尋找坐的地方。找啊,找啊,一晚上也就完了。我們的遼闊廣大的天空和土地啊,我們的宏偉的三度空間,讓年輕人在你的哪個角落里談情、擁抱和接吻呢?我們只需要一片很小、很小的地方。而你,你容得下那么多頂天立地的英雄、翻天覆地的起義者、欺天毀地的害蟲和昏天黑地的廢物,你容得下那么多戰(zhàn)場、爆破場、廣場、會場、刑場……卻容不下身高1米6、體重48公斤和身高1米7弱、體重54公斤的素素和佳原的熱戀嗎?”這是男女主人公不加引號的內心獨白,但或許也是作者自己在獨奏吧。作家的使命感和流淌著的沸騰熱血,將內心獨白擴音、染色,使本應是主人公的內心獨白變成了作者按耐不住的議論。素素和佳原一同放飛的“風箏”可能會面臨狂風暴雨的侵襲,誰也無法預料它到底能飄多高。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將永遠不會松手。
選擇寫這篇文章的讀后感,是因為我對文革感到好奇,對當時發(fā)生的真實故事感到好奇,對那時年輕人的生活狀態(tài)感到好奇,但最重要的是,我想弄清經(jīng)歷了這場文化劫難的人們能否找回曾經(jīng)的生活,重拾人生的夢想,重拾個人應有的尊嚴。文革,是歷史的隱痛,也是我們這一代人難以說清的。當我看著那些紛繁的數(shù)據(jù),黑白而瘋狂的照片,不知道為什么,我總會感到驚恐和抵觸,絲毫感受不到對于“政治的狂熱”對于“偉人的莫大崇拜”。一切的世事不可反駁地扭曲成一句話:“人性本惡,其善者人為也”,雖然我們萬萬不愿意答應。就算有極左思潮,有領袖崇拜,有全民不可遏制的激情,為什么殘酷會有一種麻醉性,為什么所有的傷害顯得如此神圣?因而我不明白是什么將千萬人的激情煽動起來?當我捧著歷史書時,曾以為那就是時光的回現(xiàn),后來才醒悟那上邊的歷史畢竟是人編的,到底能有多少真實?看不清歷史,更看不懂政治,在勝者為王敗者寇的邏輯下我是看不出什么所以然的,能看到的只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一些無理取鬧的爭奪。
慶幸的是,還有著一批敢說真話的人們,敢寫真話的作家,在劫難過后還給人們一份既簡單又貴重的禮物!讹L箏飄帶》的故事真實,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并不是赤裸裸的批判,更多的是深沉的反思和美好的期望。世事上,怎能說我們經(jīng)歷的所有的苦難都是個人為之?總有些是命中注定的吧:戰(zhàn)火硝煙中的人們,無論是歷史上的戰(zhàn)役還是如今的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文化苦旅中的難民,無論是文革中的普通群眾還是難以求學的農(nóng)民工子女。深處不幸中的人們,何必太過激憤,何不秉持一顆積極樂觀善良的真心。然而這句話說來是多么容易,做起來又是何曾的困難啊!
反思的感覺很痛,但是也能讓人清醒很多。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