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一):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我喜愛看馮小剛導演的電影!短粕酱蟮卣稹肪褪撬麑а莸恼鸷秤捌
十月六日向黨的“十八大”獻禮,“五個一工程”獲獎影片《唐山大地震》展播。“唐山地震”對我來說很是陌生。當36年前的那場災難性的地震出此刻我的眼前。震撼我的不僅僅僅是大自然的殘酷無情,更是人們在災難面前表現的勇敢、堅強、團結、還有骨肉分離的痛苦,生與死之間的抉擇……金榜題名祝福語
唐山本是河北省的一個美麗、祥和的城市。在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改變了。人們都在熟睡時,一陣陣山搖地動,房屋倒塌了,大地撕裂了,驚叫聲,哭喊聲,混雜在一齊,當大地停止了怒吼,唐山已成了一片瓦礫。
有一對姐弟被壓在一塊石板的兩頭,撬起一頭另一頭就會重重地壓到姐姐身上,無論壓在誰身上都意味著死亡。選取姐弟誰生誰死由他們的媽媽決定。媽媽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又務必做出讓自己一個孩子死的選取時,是多么的殘酷。當母親決定救弟弟而放下姐姐時,姐姐聽到了媽媽的話,對她來說是多么的殘忍呀,她滿是灰塵的臉上一雙絕望的大眼睛,用手憤怒的敲打著石板的情景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
堅強的姐姐沒有死,被一對解放軍夫妻收養(yǎng)。她恨她的媽媽,在生死關頭拋棄了她。直到汶川地震,她和弟弟都去救援災區(qū),在那里相遇,見到了20多年沒見面的媽媽,媽媽跪下請女兒原諒,女兒也明白了媽媽。這一幕,感動了所有人,坐在身邊的媽媽淚流滿面,我的眼眶里也充滿了淚水。
看完這場電影,我感觸很多: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一個幸福的家庭,在災難面前瞬間就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此刻一個嶄新的唐山又站立在中國的大地上。矯情的句子
我們每個人在學習、生活、工作遇到困難時,必須要像唐山人那樣,堅定信念,樹立信心,排除萬難,爭取勝利!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二):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災難片,實際上卻講述了一個親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靈創(chuàng)傷的感人故事。
在唐山大地震災難發(fā)生的23秒間,動搖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慘叫的人聲,強烈的視覺沖擊震撼人的心靈,一個年輕的母親在震后的廢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壓著龍鳳胎的姐姐,另一端壓著弟弟。救援者只有潛質救活一人,這位年輕的母親,將如何抉擇?這是這部電影留給人性的一個難題。在“只能救一個”的萬難抉擇下,徐帆扮演的母親無助而絕望的喊出“救弟弟”幾個字時,壓在鋼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淚,呢喃著喊出最后一句“媽媽”,同樣也在黑暗中陷入了無助和絕望。23秒的地震災難,帶來了一個家庭32年的生離死別。對他們三個人來說,活下來只是這個故事的開始。
這注定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母親難以逃脫自責的負罪感,女兒也無法應對母親放下自己的心靈創(chuàng)傷。那里的無解,并不是故事的無解,而是人性的無解。人類如何才能修復這種因災難或苦難帶來的人性扭曲?這是馮小剛拍攝這部影片,一向在真正應對的難題。父親死了,眼睛永遠的閉上了;母親和女兒雖然活了,但內心的傷口卻一向張開著。人們在電影院中留下的淚水,不僅僅是為這對母女,更正因災難對生命和人性的傷害與扭曲。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流下了淚水,很多年沒有這種觀影的感覺了。但同時馮小剛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對于植入廣告的些許不滿外,兒子的那句“那里雞不缺,蛋也有的是”還是讓人忍俊不禁。但電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無論是對故事、畫面節(jié)奏的把握,還是對觀眾情緒的駕馭,馮小剛都顯示了他嫻熟的功力。對大地震的災難表現,也處理的恰到好處,既構成了對故事發(fā)展的推動和壓力,也沒有過度的渲染,電影在意的是如何讓觀眾能設身處地走進主角的情感中,一旦與之呼應、合拍了,你自然會與主角一齊深入到那復雜的人性世界中。
人們流下的淚水,其實是對自己人性的一次凈化,流出的但是是那些遮蔽人性的雜質。近百年來,中國有太多的苦難和災難,被遮蔽在人們的記憶之外。除了前兩年看過一部國產的反映臺風的災難片以外好像國內沒什么值得記憶的災難片了。人們幾乎已經遺忘了該如何用電影來表達苦難對人性的傷害?嚯y在公共話語中的失聲,使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與悲傷的潛質。
天災人禍是我們無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樣。天災在世人眼里承擔了一個惡的主角。其實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讓經歷苦難的人發(fā)出聲音,不僅僅是對那些受難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著將那些個體的苦難記憶,轉化為民眾能夠用來自我教育的公共記憶。它其實也是民眾間尋求文化認同的一種方式。這種記憶對一個民族,是最為重要的精神財富。正因對歷史的苦難記憶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們提放這種苦難的再度發(fā)生。當08年發(fā)生汶川大地震的時候,電影中顯示的救援場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別,整個民族對待災難的態(tài)度日臻成熟,災后的心靈重建是比實體重建更重要的一環(huán),溫總理的一句“大難興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諦。此刻的科學水平還無法準確預報這種大的苦難和災難在何時何地發(fā)生,它往往在人們毫無提防的時候突然來臨,就像唐山、汶川、玉樹地震一樣。
不愿應對傷疤和苦難的人們,卻要以這種更殘酷的方式,來應對歷史的蘇醒?嚯y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傷害的個體,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因此對苦難的揭示和記憶,也是一種對創(chuàng)傷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尋。《唐山大地震》就是這樣一部寓言,它用一個帶著體溫和血淚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苦難重壓下人性的尊嚴。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會回來了,那些受難者的青春也不會回來了,但這種對于苦難的聆聽和證明,會讓我們對現實始終持續(xù)一份清醒。實際上,在這個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個對苦難歷史的記錄著和證明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動和職責。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三):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76年唐山大地震,人們在地震面前顯得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無助。丈夫用生命換得了妻子的生命,而妻子在悲痛之余,發(fā)現自己的龍鳳胎孩子還活著,被一塊石板壓住了兩頭。此時救援人員發(fā)現石頭無法抬起,兩個只能救一個,母親堅定說:“兩個都得救!
”可救援人員沒有辦法,最后母親只能心痛的說:“救弟弟!
”姐姐聽著了,絕望了,這三個字深深的印在腦海里了!
弟弟救活了,一只胳膊沒了!
本以為必死的姐姐卻奇跡般的活了,她的心有的只是對母親的恨。她沒有找母親和弟弟,而是被當做孤兒被一對解放軍夫婦給收養(yǎng)。長大的她一向沒有回過唐山,知道08年汶川大地震,學醫(yī)的她跑到前線進行救援,被一個母親的行為感動了,最后明白了媽媽當時情緒,慢慢放下了對親人的恨,覺得弟弟能活著,真好!
受到良心譴責的母親,她沒有搬家,一向守在唐山過著清貧的生活,說是等著丈夫和女兒的魂回來。她沒有再嫁,一輩子就嫁給這個用生命呵護她的男生。姐姐回來了,看到母親為自己準備了“西紅柿”,這是地震前母親許諾給孩子的。上學的書本,母親也是買兩套。母親給孩子跪下了說對不起,漸漸姐姐明白了母親,明白了母親的愛。母親,我親愛母親,對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四):
這是一部能讓你體會生命的好處、體會最深的母愛的紀錄片——《唐山大地震》,在那里,有愛,有期望,有寬恕,有感動……
蜻蜓遷徙,災難就要上演。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道紫色的光環(huán)出此刻寧靜的唐山市上空,地震隨之而來。一家子,姐姐驚醒后趴在窗臺上喊媽媽,墻上出現了一道道裂縫,母親沖上去救孩子被父親一把拉住,自己去了。短短幾十秒,唐山變成了一座廢墟。父親被壓死了,兩個孩子被壓在同一塊石板下方。“只能救一個,只能救一個!”母親選取了弟弟。在另一邊的姐姐哭了,正因她早就知道母親會選取弟弟。弟弟截取了一只胳膊,姐姐在幾天后奇跡般醒了過來,卻怎樣也找不到媽媽,被軍人收養(yǎng)了……
在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中,姐弟相遇。姐姐寬恕了母親,體會到最真摯的母愛!
父親救了母親,正因他知道:孩子是不能失去母親的,以及他對母親的愛。父親走了,舍得把母親一個人和孩子扔在人間。
母愛是偉大的,但在姐姐面前,為何又消失了呢?可能母親是想姐姐就應讓著弟弟,因此先救弟弟。也可能是母親偏愛弟弟……但我最想堅信的就是母親只看到了弟弟,沒看見姐姐,只聽見弟弟說話,沒聽見姐姐說話。以為姐姐生的期望不多了。只有這種說法,對姐姐才公平一點點。想到這兒,我早已淚如雨下……
弟弟有愧于姐姐,正因要是先救姐姐,弟弟有可能已經掩埋在廢墟里了。姐姐有愧于母親,正因她發(fā)現母愛的時候已經很晚了,讓母親苦苦的堅信她死有32年了。母親有愧于父親,正因當時要是母親沒被父親攔住,就不會是父親離開了……此刻,他們都已經互相原諒了,這才是一個很好的結局!
此刻,想一想,我們的母親對我們付出了多少愛:想起母親為我準備的每一頓豐盛的飯菜;想起母親為我洗的每一件衣服;想起母親在我遇到挫折時那充滿愛意、期盼我站起來的眼神:還想起母親在我生病時守在床頭無微不至的照顧……而我卻總是說媽媽對別人比對我好、嫌她做的飯不和我的口味。此刻想起來,真是慚愧極了!
媽媽會用一生去愛我,我也會用一生去愛媽媽!
《唐山大地震》這部紀錄片反映了在地震時、地震后的母愛以及親情!提醒著天下的子女們:要照顧好你們的母親,至少也要對得起她給你完美的童年!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五):
這天,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十分感人的電影《唐山大地震》。
我早就聽人說過這場電影,可我一向沒有時刻去看。來到電影院,電影開始時,我目不轉睛的盯著大屏幕,生怕錯過了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這部電影的主要資料是:有一個母親,她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她們一家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是,災難卻降臨在她們頭上——大地震發(fā)生了!短短幾秒鐘的時刻,美麗的唐山變成了一片廢墟。這位母親本來準備沖進去救他們兩個,但是,她的丈夫拉開了她,自己沖進去了,喪了命。此時此刻,她的女兒和兒子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的兩端,板上壓了重重的石頭。救援人員問這位母親:“他們兩個只能救一個,救姐姐還是救弟弟?”這位母親面臨著生命的抉擇,最終選取救弟弟。本來這個女孩已經沒有活下去的期望了,但是,她堅強的活了下來。當她被救援人員救出的時候,全身黑黑的,但她并不想認媽媽和弟弟。為什么呢?正因她發(fā)自內心的恨媽媽,恨媽媽當初沒有選取救他……
看到那里,我淚流滿面。如果是我,我也會救弟弟。正因他小,抵抗力不強。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是最愛自己的孩子的,他們寧愿犧牲自己,也不愿失去孩子。我能明白那位母親當時的情緒,那么痛苦的抉擇就像鋒利的刀子刺痛了那位母親的心。當時如果不做選取,兩個孩子都會失去生命。那位母親抱著女兒“尸體”時撕心裂肺的哭聲久久在我耳邊回蕩……
在汶川大地震時,女兒最后明白了母親……
看完這部電影,我懂得了: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他們也許有時會做一些不得已的選取,但是我們知道,他們始終是為我們好。我們要支持他們,明白他們,愛他們!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六):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在前幾天日本發(fā)生大地震之后,作為一個經歷過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人,我對災區(qū)人民表示同情,同時,也對他們這種精神表示敬佩。恰好,去年出品的《唐山大地震》我還沒有看過,于是今晚就抽時刻去重溫那段難忘的日子。
首先說唐山地震,個人認為既是天災也是人禍,同三年自然災害一樣,人為因素起了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因素。盡管已經預測到了唐山一帶可能發(fā)生強烈地震,但是還是由于那個時代所富有的某些因素,未能夠成功發(fā)布地震預報,導致傷亡慘重。事后,又由于時代富有的其他因素,不理解國際上的救援,而且是號召大家發(fā)揮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精神,傷亡進一步增加。比起汶川地震,除了在經濟物質上的條件好一些減少了傷亡,時代主流思想的變化以及震后對待國外救援態(tài)度的變化,證明了中國改革開放后確實是在大步向前進的。
這部電影講訴了一家四口,夫妻和姐弟,地震中父親先去世,用自己的命換回來母親的命,由于姐弟倆都被同一塊預制板壓著,在被救援人員問及先救哪一個的時候,盡管母親堅持兩個都要救,但是時刻以及當時的情形決定了只能在兩者當中做出選取(這種選取我堅信我們每個人漫長的人生歲月都會遇到,推薦多看一下哈佛大學公開課程:公平:如何做是好),母親選取了救弟弟。這句話被姐姐牢牢的記在了心里。隨著姐弟倆被挖出,母親以為姐姐已經死了,就帶著弟弟離開。哪知道姐姐在尸體堆里面醒來,遇上了救援的解放軍夫婦,并被收養(yǎng)。在高考前一次回唐山的機會,肄業(yè)后的很多機會她都沒有回唐山尋找親人,正因即使她的父母回著,在她心里,也已經死了。(勵志電影l(fā)z13)姐姐大學期間,正因跟男友在處理懷孕的問題上有分歧,就退學了,一個人堅強的選取了對面未來的生活,正因這一次她要保住她腹中的生命。直到汶川08年大地震,她和弟弟同時不約而同的趕到四川進行救助,最后32年沒有見的親人中最終見面了。在汶川地震中,她看見一位母親正因就不出女兒而選取鋸斷女兒的腿抱住女兒的生命,并且選取了寧愿讓女兒恨她一輩子的決定,此時,她有點明白她的母親當年的選取了。
跟隨弟弟回到唐山的家,看到墻上掛著的自己兒時的遺像,看到桌上擺著自己小時候愛吃的洗干凈的西紅柿,她知道母親沒有忘記她,母親跪下的這句對不起,讓她明白了母親當初的選取也是多么痛苦,來到母親為她買的墓地,看到深埋在里面的自己小時候的書包和課本,這一刻,她最后釋懷了,她悔恨自己對母親太殘忍,折磨了母親32年,她本來能夠早早的就去唐山找親人,她一向沒去,讓母親抱著歉意的生活了32年。這天,她已經對母親冰釋前嫌,母親心里坍塌的房子又再次被建立了起來。
地震后,母親辛苦撫育弟弟成長,再也沒有嫁人,23秒的地震,她卻用了整整32年來還。這種超越一切的偉大力量,叫做母愛!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