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影評(一):
《歲月神偷》:最殘酷無情原先還是時間
“在幻變的生命里,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
——《歲月神偷》
若不是北京的夜太深,風太大,來往的路人太匆忙誰也看不清旁人的臉,我也不會選取在這樣一個春風沉醉的任由淚水從眼角滑落;若不是音樂太美,故事太傷感,我也不會強壓著近乎哽咽的聲音給父親給遠在南國的父親忽然打去電話。我只是說“爸爸,很久沒和你說話了,問候下”,我沒能說我是看了一部叫《歲月神偷》的電影被觸動了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經(jīng)而想念他和母親。
我已經(jīng)不想再用“有情懷”來形容這樣一部制作認真充滿對往昔時光眷戀的電影了,反正郁悶是情懷,孤獨是情懷,懷戀也是情懷。那么泛黃的鏡頭、悠揚動情的音樂,20世紀60年代香港平民生活的街區(qū)奔跑追逐打鬧孩童的笑聲亦是一種情懷,只是“情懷”這個詞說多了,真的顯得太過俗套也無意中顯露出自我語言的貧瘠。
雖然這部精雕細琢的電影在劇情依然還稍微有些俗套,窮二代男與富二代女的感情,患上絕癥結(jié)尾勢必死亡的男主角,生活艱苦卻又樂觀應對現(xiàn)實的小老百姓,無時不在烘托凄美氣氛的悅耳音樂,哪個也不能免俗,但這并不妨礙看電影的俗人們被打動。感情與親情,平凡又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這樣的元素只要組合得當放在任何時代都是最能打動人心的,看看那些充斥著熒屏和銀幕的電影電視哪一個又逃得開這些俗套,哪怕連唐僧、孫悟空也要與人與妖轟轟烈烈的談起情愛來。而作為導演羅啟銳與編劇張婉婷這對金牌組合最讓人稱贊的就是他們將香港六十年代人們的拼搏精神帶入到故事中,生活苦不堪言,但是像羅太所說“做人,總要信,總要信”,像葉倩文與杜德偉所唱“信世間始終全美”。
我想看過影片的預告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看過片名看過預告片早早的就明白影片要說歲月才是小偷,所以我始終沒有認為那個偷走了烏龜、偷走了金魚缸、偷走了寺廟中孫悟空像、偷走了米字旗、偷走了月光杯的弟弟會真的成為小偷。在應對失去最親愛的哥哥的時候,弟弟將自我偷來的一切都扔到了海里,因為奶奶說過用最珍貴的東西填滿了苦海就能與逝去的親人相見,孫悟空像沉到了海底、月光杯沉到了海底、再無法迎風飄揚的米字旗也只能靜躺水面,而以前戴在弟弟腦袋上像宇航員帽子的金魚缸也搖晃著脆弱的身軀在海面上等待破裂。海那么大,如何填得滿?水那么深,如何看得到底。最殘酷無情原先還是時間,它帶走了哥哥、帶走了父親也將帶走奶奶,帶走一切行將枯萎與注定逝去的,是的,那是一切的一切,沒有任何人能夠逃過。比起此刻直白的名字,影片另外一個名字《1969太空漫游》或許更能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
看似簡單俗套的電影情節(jié),即便不去深入挖掘和解讀,觀眾也不難看出那些潛藏在其中的其它關(guān)鍵詞,殖民地、粵語殘片、老港星、教會學校、內(nèi)地人移民香港、香港人移民國外、英文歌曲……太多太多被歲月偷去的記憶,透過影像制造出的幻覺又被拿回,然后亦夢亦幻的像針尖一般或輕或重的扎人心的深處。
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承載了太多的沉重的擔子,好在任達華、吳君如、秦沛等一眾資深香港電影人不搖不晃的將擔子穩(wěn)穩(wěn)的抗在肩膀上,而哥哥與弟弟(個性是弟弟)的演繹也給人驚喜。要解讀那些深刻的好處,留給專業(yè)的影評人們,要借電影抒情,就留給我等這樣的凡夫俗子。只道是,不傷感,怎能不傷感;厥左@覺,天地無情時光最難留,人生幻夢歲月是神偷。
歲月神偷影評(二):
對于一個像我這樣哭點沒有底線的人,看這樣一部電影確實會讓淚腺在兩小時之內(nèi)承擔起超強負荷的工作。同樣是回顧過往,同樣是感慨親情,同樣是歲月流逝,看過蔣雯麗的《我們天上見》之后,越發(fā)覺得《歲月神偷》有很大的煽情之嫌,尤其是黎允文超強的配樂潛力,足以讓人傷感不已。而《我們天上見》的情感表達克制、理性、循序漸進,后勁十足,直到字幕向上滾動,未完的情緒依然在心里徘徊,雖然沒能淚流滿面,但卻禁不住鼻尖陣陣微酸,難以抵御那份欲說還休的隱痛。
這個月與當代MOMA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又一個星期天,一個人打著傘,八通線,一號線,二號線,步行,按照和上周同樣的路線去看了第二遍《歲月神偷》,然后按照和上次同樣的順序?qū)⑺锌撄c一一哭完。這是一次實驗,雖然我極力克制,但是終究沒有奏效,足以驗證淚腺與掌管感情的神經(jīng)確實緊緊相連,從而承認這確實是一部極有殺傷力的電影,即便在第二次看時我已預知了每個人的命運走向。
《歲月神偷》讓人感動的因素很多,不只是親情,不只是感情,不只是生離死別,它還包含著一代人難以重現(xiàn)的成長經(jīng)驗。你再也不會被小伙伴嘲弄,再也不會和鄰居一齊在露天吃飯,再也不會吃完飯和兄弟姐妹一齊寫作業(yè),再也不會把那些邊邊角角的東西當做寶貝。一切完美的舊時光,都毫無顧及地一去不復返了。好在還有大腦來承載記憶,好在還有電影能呈現(xiàn)這一切。
電影里的一家是普通的市民階層,爸爸做鞋,媽媽賣鞋,哥哥功課優(yōu)秀,弟弟調(diào)皮可愛。爸爸說,做人要保住頂,媽媽說,做人總要信。爸爸給媽媽做了一雙鞋子,媽媽給鞋子分別取了名字,一步難,一步佳。臺風來時刮穿了房子,電臺里Themonkees的《Iwannabefree》和滿屋的鞋子一同在風雨中飄散,人對完美的向往總是和現(xiàn)實的困苦相依相伴。因為貧窮,哥哥應對女友家的豪宅時神情黯然,弟弟無法一個人獨享一盒月餅時嚎啕大哭,爸爸當?shù)袅私渲附o哥哥輸血,媽媽抓著爸爸空空的手指哽咽難言。人各有命,富貴不一樣,但貧窮不必須就意味著不幸,情感的維系才是幸福與否的關(guān)鍵籌碼。
《歲月神偷》的真誠之處便在于,它收斂了悲戚,流露了笑意,始終在守候著一份淡淡的希冀。
欲望與血緣與生俱來,每個人都興致勃勃地往前走,少有人會停下回望來時的路。你在慢慢長大,卻并不覺察身邊的親人正在慢慢變老乃至死去,總有一天你會要用欲望去置換感情。就像奶奶說的,你把所有喜歡的東西扔進苦海里,把苦海填滿,就會和親人團聚。
生活的完美與殘酷便在于,真情永遠有效,只是每人都有各自命運的期限,過時了,便不候了。
歲月神偷影評(三):
《歲月神偷》在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多項提名,戲中一家人任達華、吳君如、李治廷和鐘紹圖都有入圍,吳君如獲提名“最佳女主角”、李治廷及鐘紹圖則獲提名“最佳新演員”,而任達華則憑該片及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角逐“最佳男演員”。
《歲月神偷》感動了全香港,并且“救活了一條街”(取景地永利街在上映后成為觀光景點并被政府個性予以保留),而在內(nèi)地,也有很多觀眾認為“這是近年來最好的香港電影”。但此次《歲月神偷》只6項提名,沒有入圍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令觀眾頗為不解。甚至有觀眾認為《十月圍城》獲最佳電影是“得益于”《歲月神偷》未入圍。
影片的主題是關(guān)于生活和人生。正如片中吳君如所說,“一邊難,一邊佳”,“人活著要有信”。歲月雖然能夠無情地偷去我們?nèi)松斨泻苤匾囊恍〇|西,但是卻帶不走我們最重要的,那就是信念,活下去的,對未來完美生活向往的信念。影片開頭也借弟弟之手象征性地描述了時間對我們生活的偷竊一般的行為,毫無察覺地,我們也許就失去了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東西。然而青春能夠逝去,容顏能夠老去,親人終會離去,朋友也會散去,可在溫暖的情感下依托著的我們對于生活的完美向往,卻是永不改變的。正如片中提及的兩道彩虹,也如本片的英文名所示,彩虹正像是我們對未來的一種完美向往,不論你有沒有以前見過它,你明白它的存在,它就是美麗的,這就夠了。而電影結(jié)尾處兩道彩虹的出現(xiàn),也給了我們觀眾一個淡淡的微笑。
吳君如和任達華的表現(xiàn)自然不在話下,歲月的磨礪在二人略顯蒼老的面容上刻下的是魅力的痕跡,渾然天成的表演也成為了打動人心的關(guān)鍵因素。而甚為搶戲的小男孩扮演者鐘紹圖的出色發(fā)揮,更是令人大為驚嘆。當然一干老將甘當綠葉的演出也是很精彩,這些都為本片的成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有人將本片與九十年代文藝類影片巔峰之作《甜蜜蜜》相提并論,雖然,也許該片還未到達如此的高度,但本片就應能夠稱得上近十年當中此類型影片的一座標桿了。張婉婷的監(jiān)制也讓該片處處閃現(xiàn)著她的風格,那種溫暖淡雅的溫情,樸素詼諧的對白,唯美可人的畫面,都給人似曾相識卻毫不膩煩的感覺。
90后說:“電影拍出了現(xiàn)實的殘酷,人們的無奈,也給了人們期望。”80后則說:“《歲月神偷》中,我看到了我的父親。”()比起這些感嘆,70后更多的是生活的感悟:“有種叫做家的感覺蕩漾在影片里,直指人心。”五六十年代生的人則不盡唏噓:“如果生活不那么艱難,也許能夠挽回很多。”
以情動人的影片不少,可華語電影里這樣溫暖感動的電影卻并不多見,看了不少的影片,發(fā)現(xiàn)歸根到底還是華語的佳片最能吸引和打動我,也許,這也算一種本土情結(jié)吧。
其實,打動人的電影歸根到底就是一個“情”字上的成功。從父親和母親的相視一笑中,從父親為母親親手做的那雙紅色皮鞋中,我們就能感受到他們相濡以沫,看似平淡卻情深似海的感情與親情;從父母帶孩子看電影的一幕,從父母對兒子患病后四處奔走的焦急和喪子之后悲慟的感傷中,我們每個人都感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真實;還有晚飯時分鄰里街坊們串門吃飯,家長里短的聊天中,我們又感受到了他們互相幫忙,融洽和睦的關(guān)系。當然,不能忘記的還有兄弟倆之間自然流露的親情,哥哥和女友初戀的美麗,這些都將本片的情感匯集,成為了讓觀眾為之心動的源泉。
影片的最后,弟弟說哥哥并不是大話精,那么誰才是大話精?我想,每個觀眾已經(jīng)有了答案了吧。
歲月神偷是少有的華語優(yōu)秀作品了,只能說歲月只是一個笨賊,它偷不走這世上最值錢的東西——感情。這是香港的發(fā)展是全香港人奮斗和夢想的集合雖然時光荏苒曾今的舊香港已經(jīng)不在驀然回首歲月就像個調(diào)皮的孩子偷走了親人、情人和回憶但是有些事情是一輩子都要記得的紀念是為了不忘卻。
香港夢是彩虹般絢麗多彩的夢。
歲月神偷影評(四):
《歲月神偷》:誰的眼淚在飛
這幾乎是一部被捧上了道德神壇的電影,當看過的人夸贊這部電影時,他們首先表露出來的不是關(guān)于這部電影本身的優(yōu)劣決定,而是彰顯個人美德的親情傳承和道德歸屬,還用自我的眼淚作為證明!稓q月神偷》的投資方也在不遺余力地強化著這種重口味情懷,他們此前發(fā)行的《孔子》因為周潤發(fā)的一句“看《孔子》不哭你還算人嗎”而淪為笑柄,此刻最后能夠用一部名副其實的催淚之作來挽回面子了。
看《歲月神偷》我沒哭,而且一點點想哭的意思的都沒有,因為這本來就沒什么可哭的。我相信羅啟銳和張婉婷也未必是真的要把影片拍成一部濫情的哭片的,他們在感情節(jié)制方面做的不錯,既沒有撫尸慟哭也沒有狗血表白,本來從開始就一向慢慢在觀眾心中一點點滲透和蔓延的、如涓涓細流般的幽怨和黯然可能會因最后的感情決堤而被沖刷掉一切回味的余地和遐想的空間。對于這樣一部有著精細的控制力的電影來說,濫情可能會成為商業(yè)炒作的賣點,但卻是創(chuàng)作上的失敗,它將使一切廉價化。
《歲月神偷》最有價值的地方在于其對六七十年代香港經(jīng)濟騰飛之前市井生活的再現(xiàn)和品味,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場面是一條街上的眾鄰里將飯桌擺在門前一齊吃晚飯的情景,吃百家飯的孩子們快樂地穿梭其間,這種守望相助的祥和正與中國自古以來所崇尚的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的安逸家居圖景相對應著,所謂“歲月是最大的小偷”,被偷走的也正是隨著生活的富足而喪失掉的這些淳樸的家園意識。但是那里很多人會忽略掉的一點是,這是帶有強烈殖民色彩的生活圖景,這在張婉婷的創(chuàng)作中是一脈相承的,從《非法移民》、《八兩金》到《玻璃之城》,再到此刻的《歲月神偷》,都能夠看到一種殖民地精英意識。能夠說這是一部拍給香港土著看的電影,很難想象這種帶有政治色彩的地域懷舊在內(nèi)地人心里能有什么真正的共鳴,能打動我們的,只有那精美的畫面、做舊的質(zhì)感和流動在其間的親情泛濫,而這只是《歲月神偷》最表層的好處表達,只有香港人自我明白歲月偷去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們過分投入地去膜拜其所謂的情懷,只是在自作多情而已。
《歲月神偷》讓我想起了《天堂電影院》,都是對往昔一段黃金歲月的追憶,生活的貧瘠和精神的富足產(chǎn)生了奇妙的比較,但兩者的立意完全不一樣。天堂電影院經(jīng)歷一次毀滅性的浴火重生,而羅記鞋店在臺風中卻并未被摧毀,因為父母拼著老命護住了生命延續(xù)所需要的那個“頂”,于是《天堂電影院》中的老阿爾弗雷多一向教導小托托要走出小鎮(zhèn),擁抱外面的世界,而《歲月神偷》中更多的是在堅忍中的顧影自憐,母親一向掛在嘴邊的話是“做人要有信”、“一步難,一步佳”,西西里島的埋骨何須桑梓地和香港島的守得云開見月明,都能夠稱作是一種豪情,卻體現(xiàn)了海洋禮貌和內(nèi)陸禮貌不一樣的人生哲學。
最后死去的羅進一實際上是一個優(yōu)秀的被殖民者,他既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又理解了良好的殖民教育,殖民地政府的公告都要透過這樣的人來得以上情下達,他連寫歌都用英文,還無怨無悔地愛著一個移民美國的女孩,這樣的一個人被埋葬是帶有強烈的象征意味的,你能夠從中讀出各種悲情,我也能夠從中讀出各種反諷,深入想下去,我會感到不寒而栗。
想到這些,我實在不明白這電影到底有什么可哭的,愛父母,尊孝道,我們能夠找到各種方式和載體,但不必須是《歲月神偷》。
歲月神偷影評(五):
歲月就像一個小偷,在我們不經(jīng)意間悄悄地貼在父母的發(fā)鬢,輕輕地躲在孩子的身體。大富大貴是一種生活,平平淡淡也是一生,何在乎強調(diào)非要過什么生活呢?
在影片中,雖然吳君如和任達華的表演已經(jīng)為我們所熟知,但是看著他們,還是想到了自我的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爸爸說:“最重要的是保住頂。”任何人總有自我的原則的底線,在任何狀況下千萬不能違背自我的原則,在中國人眼里,有時骨氣要來得重要得多。媽媽說:“做人,總要信。”命運有時會在無意之間開這樣或者那樣的玩笑,讓人猝不及防,全家人的期望在大哥身上,但是優(yōu)秀的大哥卻染上絕癥,雖然看起來有些戲劇化,但是誰又能保證在自我的一生中不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挫折呢?有時,我總是想,人到底是為什么活著。一句話,做人總是要信,因為此刻的我們完全不明白將來的自我會變成什么樣,自我的父母將會過上怎樣的生活,也許,我們都在等人生中所謂的奇跡。我總是相信,這個世界雖然不是完全的公平,但是只要自我有信仰和勤奮踏實的精神,沒有什么能難倒我們。
我自我也有一個親生妹妹,看了這部影片之后,我明白自我之前的做法是大錯特錯。此刻孩子的成績是很重要,但是這真的是他們自我喜歡的生活嗎?也許更多的是為了大人的面子。孩子他們有自我的天性,有時愛偷小東西,那是因為他們還不懂得這個社會的生存原則,對于他們我們就應有更多的寬容和關(guān)愛。而我們家人對妹妹的態(tài)度是恨鐵不成鋼,總是逼著她學這學那,沒真正體會到她自我的心靈。他們的本身是善良的,只但是需要更多的正確引導和寬容。這部電影,給我的啟發(fā)也許會改變自我的一生吧,暫且是這么認為,因為后面有太多的不可知因素。
一部好的電影不在乎它的投入和票房什么的,真正的是它能否打動你我的心靈,讓我們真正從中學到些什么。
歲月神偷影評(六):
歲月神偷影評
因為一部《歲月神偷》,讓香港人又一同群眾回憶起來;因為一部《歲月神偷》,突然人人齊聲支持港產(chǎn)片;因為一部《歲月神偷》,政府在主導本地電影上,忽然好像變了領(lǐng)導者;因為一部《歲月神偷》,戲劇性地取消了一項市區(qū)重建計劃。本片揚威柏林影展水晶熊獎,有多少觀眾明白這個獎項背后的投票者實在值得商榷,惟港人熱愛獎項名氣,倒是不爭的事實,總之本片有獎就輕易過千萬。影期一拖再拖,卻食盡天時地利人和,成為港片近年的一道奇葩。
《歲月神偷》如同當年《色.戒》般,人人皆寫皆談,甚至政治意味極濃。其實看一部電影,倒也無需過于分化社會階層。雖然本片確有煽情,但實在是近年港片最出色的一部作品,我甚至覺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從此欠了本片一個“最佳電影”的名譽。
六十年代的香港,父親經(jīng)營鞋店,母親從旁幫忙打理生意。大兒子品學兼優(yōu),入讀名校,與女同學談戀愛,卻因為家景問題而進退維谷;小兒子年紀小小,性格活潑好動,帶點反叛又天真無邪,時常四處偷東西,卻帶給一家人最窩心溫暖的回憶。他們一家人活在某個古老地區(qū),經(jīng)歷著不一樣風風雨雨,甚至是種種的人生考驗…。
《歲月神偷》劇情簡單,卻在一個平淡的故事中,勾劃出很多深刻的人情味出來
《歲月神偷》的確煽情,我也覺得電影的末段收筆略嫌拖泥帶水不夠簡潔,在此之外,我很欣賞本片從平淡如水的故事情節(jié)中,帶出最真摰動人的情懷。全片的情節(jié)其實很簡單,很淡然,甚至可云沒有一個清晰的故事主線,就是拍一個家庭與附近鄰里的點滴生活片段。本片亦非多線性人物故事,單靠一個家庭中的眾生相,互相影響對方的生活,從而到達結(jié)局的高潮場面,煽情確有,但整體戲味十足。以一部文藝小品而言,起承轉(zhuǎn)合并不明顯,約兩個小時毫無冷場,就是單靠真摰的情感牽動觀眾,實是成功。
本片的主角不多,卻因此更易營造出一眾主角的典型性,刻劃出令觀眾深刻的人物性格!稓q月神偷》的主角根本不是父親和母親,卻是大膽起用兩位新人,演繹了兩個兒子的主角。他們二人戲份奇多,無論是兩者的互相影響,抑或是他們的故事引起周遭人的變化,都能夠從正面或側(cè)面中突顯出二人的性格。當中小兒子的主角更是全片畫龍點睛所在,透過他天真無邪的獨白,帶出了那個家庭的變化,以及社會的特色。
大兒子的一段感情線,雖然煽情成份破壞了本片不少分數(shù),那段純真的感情,卻令本片增添了一份窩心的感覺。至于父親母親的主角,出場時間盡管不及二人居多,父親那種要面子的性格,母親不會輕言放下的個性,皆描述得十分到位。
那些年頭簡單無雜質(zhì)的感情,這天的社會已很難再復見
很多人覺得本片堆砌煽情,我反而覺得本片漫不經(jīng)意流露出來的情感,更是叫人感動。前文已經(jīng)說過,《歲月神偷》的故事十分簡單,如非結(jié)局來點煽情場面,相信又會遭人臭罵全片的平淡乏味。我沒有經(jīng)歷過那個年代,亦非坊間所云般,是一群沒有經(jīng)歷過窮苦的八十后才會覺得動容,因為我覺得《歲月神偷》所營造出來的味道,確是一種很窩心溫暖的感覺。撇除煽情的結(jié)局不談,一家人在風風雨雨中自強不息,簡單幾句對白流露出來的真情,已有令人從心而發(fā)的感動。那是一種自然不刻意營造的細膩感情,淡淡然的,卻撩動心靈。
全片懷舊的感覺,盡見社會變遷,也看得出人情的更替。從前的鄰里之間感情和洽,并非每家每戶都互不相識;那個時代沒有計算機﹑沒有短訊,戀愛就是單靠一臺電話互信,感情反而來得毫無雜質(zhì),這種社會上的客觀環(huán)境,不用刻意的劇情波動,已流露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除了劇本的出色外,《歲月神偷》在營造五十年前的社會景觀上也十分成功。無論是一景一物都拍得十分細摯,沒有經(jīng)歷過那個時代的我,依然看得很投入。電影由政府資助,資金不多,拍攝出細摯景物之余,在處理臺風襲港的大場面上亦沒失手,拍出來實感很強,也是本片的其中一個高潮位。另外,全片的攝影和配樂也很配合主題,帶動了電影的氣氛,個性是本片的配樂我十分喜歡,沒有得到一個配樂獎的提名,真的可惜。
一眾演員能夠完全投入主角,自然令主角更加立體,效果更加討好
一眾演員的演出實在值得一贊。任達華和吳君如兩位父親母親,演活了對家庭的關(guān)愛和慈祥的感覺,即使很多小地方都把主角的立體推向更高層次。當中吳君如在末段對兒子的關(guān)切之情,演得十分入肉,令人動容,期望她能夠憑本片再當影后。兩位新人李治廷和鐘紹圖初擔大旗就演出重要主角,演出竟然意外地討好。當中鐘紹圖所演的小兒子,如同主角上身,精靈活潑,突出了主角性格之余,也帶動了電影很多重要的轉(zhuǎn)折。李治廷所演的大好青年,形象討好,與家人的對立,與心儀對象相戀不能一齊的情節(jié),都演出自然,反之在末段轉(zhuǎn)折后的煽情地方,我覺得還有改善空間。
總的而言,《歲月神偷》的感情真摯自然,是一部十分杰出的電影,本片有如《海角七號》,以劇力和共鳴去拍出一套極具本土特色文化的佳作。
歲月神偷影評(七):
初識這部電影片名,很慣性的以為是一個俠盜片,會落于俗套的情節(jié)呈現(xiàn),自然也就無太大興趣。真正坐在電影院里,美文故事,從第一幀畫面開始,伴隨著悠揚悅耳的背景音樂,就會讓人如同時光倒流置身到某個似曾相識的歲月,也許電影中的某個情節(jié)就是自身親歷過的回憶。全片體現(xiàn)出的港味生活,似遠即近,其實也是一種歲月情懷。
電影講述的是發(fā)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深水埗一戶普通人家的故事,再普通但是的家長里短。劇情無須過多贅述,內(nèi)心的觸動和眼淚的共鳴就是最好的認同。而劇中一家四口的主角演繹也很到位,顛覆以往示人的一貫戲路主角。比如任達華扮演的父親主角,一改往日外形俊朗且氣質(zhì)非凡的型男形象,出演了一位不善言辭的鞋匠父親,文化不多,但仍將一腔的愛傾注在兩個兒子身上,令人唏噓不已。電影中羅家長子的扮演者更是新人,也正是因為是初登大銀幕,主角演繹給人青澀且質(zhì)樸的感覺,一股清新純愛滿溢。扮演羅家小弟的小演員,并沒有童星演戲過于油滑的通病,他其實就是在表現(xiàn)本真,孩子調(diào)皮的天性,但不失天真可愛,尤其讓我最感動的情節(jié)就是小弟曾聽奶奶說如果想重新見到離去的親人,就把自我最喜歡的東西全部扔到苦海里去,哥哥去世后,小弟跑到海邊把自我喜歡的東西一件件扔到海里,目的就是為了見到自我的哥哥。這樣一舉動的瞬間,會觸碰到觀者最柔弱的內(nèi)心。
本片的音樂運用也是恰到好處,幾度在影片中穿插響起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搖滾樂隊Monkees的老歌,平添了幾分傷感的氣息,也間或呼吸到了久違的那種屬于香港的感覺?此坪唵嗡滋椎碾娪扒楣(jié),脈脈溫情的香港往事,時光流轉(zhuǎn)中的歲月感慨,即便不去深入挖掘和解讀,很容易直面那些被歲月偷去的記憶。透過影像的倒影,逝去的似水年華依稀可見。
歲月神偷影評(八):
歲月偷不走的感情——《歲月神偷》
“在幻變的生命里,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歲月神偷》),歲月在我們的生命里偷走了全部的年華,成長的代價是向死亡的臨近,無可避免偷走我們的生命,我們不再肆無忌憚,你們也無法無憂無慮,他們也想不起輕狂不羈,歲月無奈的沉淀被世人唏噓成滄桑,我卻執(zhí)拗的相信人們寧可享用一切青春的痛楚,也不愿擁抱滄桑的風采。
有時候我作為旁觀者看到流逝在別人身上的光陰才能發(fā)覺仿佛生命的旅程就是一向在失去,失去情人、失去親人、失去熟人、也失去了陌生人,電影中說失去的親人也只能用失去自我最心愛的東西才能換回,而失去的情人似乎就天涯兩端了,約翰堂恩的詩中寫道“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作為人類一員,我與生靈共老”,原先失去陌生人也是生命的一種損失。
對于這樣的流逝,不止于外在的更在于內(nèi)在,歲月的痕跡讓我們失去了天真的笑容,不見了美妙的憧憬,甚至連奔跑都更加的氣喘吁吁,失去的感情就只能往事隨風嗎?失去的友情就只能翻看老舊的相冊嗎?失去的親情只能在墓地邊才能記起嗎?其實我從來都沒有失去這些,在我看來僅僅是走了一些人又來了一些注定會走了人,其實我也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不能自拔。歲月能偷走我們的一切,唯一偷不走的只有真情,那怕那些一閃而過的思念也會跟隨自我一生。我說過“其實我們會愛十五歲時愛上的那個女孩一輩子,即便十七歲時我們已經(jīng)再也沒有聯(lián)系,但是七十歲時坐在陽光下,望著天空等待離開時,我的微笑卻來自她。”只要我們愿意我們丟不掉感情,那怕是過去時的感情,歲月偷不走每份真情實意,歲月能帶走那些虛情假意,就成陳升唱的那樣“多情的人不會了解一生真愛只有一回”。每個人的容顏都在不經(jīng)意中連自我都難以辨認,唯有心在保留下來了故事讓我能確定我依舊是我。
我并不害怕時間,那怕自我時日無多,我也能從容的生活,如果人生已經(jīng)注定了一個結(jié)局,那么究竟是喜劇還是杯具不就是過程怎樣嘛?只要我過了一種自我覺得值得過的一生,就不用在乎那個命中注定的結(jié)局了吧,如果更能坦然的理解生命中的失去,那么人生是不是就變得更簡單了。
其實最可怕的失去就是失去時間本身,但時間是不可能失去的,每一天的清晨總不會少了7點鐘的鬧鈴而直接從6點跳到了8點,一個小時不可能失去,一分一秒都不可能失去,失去時間根本是一個不成立的詞組。可我們天天說的浪費時間又是什么意思呢?難到這不是一個功利意味十足的詞嗎?浪費時間總包含了一個目標在其中,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們花時間去努力,結(jié)果的是與非往往簡單的就決定了是浪費與否,如果我們都能明白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問題并非是與不是,反而是模棱兩可的灰色地帶,那誰又能說那些看似被浪費的時間也有值得的呢?如果自我的信念完全不足以支撐自我的決定,那么就從別人的角度想想,這些時間有沒有得到他人的肯定,有沒有換來他人的笑容,那怕是一句簡單的多謝,對于每個人來說其實都是一份肯定,這種肯定不是對于每個人來說都重要。
本來不想說太多得失,想寫的是人生,是在歲月中的人生,閃念見卻發(fā)現(xiàn)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間,而且任何的得都只有一個失的目的,就想每個人的生都是以死作為目標的,得到的好處可能只有得到,失去的好處往往也不在于失去,如果人能單純的將這些行為的好處與這些行為同一的話,那么任何行為都是偉大的,不可附加任何的道德評判。
高中時候的老師就告訴了我一個道理,他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此刻我才明白原先得就是為了舍,生活是簡單的,它復雜在了每個人都根據(jù)自我的七情六欲來做權(quán)衡,而自我的決定又無可避免的將會同他人的權(quán)衡出現(xiàn)交集,可誰也無法確定別人究竟是怎樣決定的,生活慢慢的就復雜了起來。簡單和復雜只是不一樣的形態(tài),沒有好與不好,因為無論好還是不好往往都不是我一個人能決定的,我只是努力再讓自我簡單,無論如何對于我還是簡單點更快樂,我記得、我看見的每個小朋友都能津津有味的游戲著,笑得那么無邪、那么肆無忌憚,此刻我連哭都哭不出來了。
歲月改變了每個人,每個人無可抗拒卻又心甘情愿,那會兒我們著急長大,此刻我們暢想童年,最后我們會感慨一生,總覺得時間再同每個人開玩笑,既然它把我連同周圍都帶走了,卻為什么帶不走書中的玫瑰花瓣,這么長時間了,還留在那本我再也不愿翻開的書中,似乎時間停止在了十七歲的仲夏,同我示威般的嘲笑或者憐憫著我,我不需要這些過往,我也不想未來,因為我已經(jīng)迷失在了歲月的浮光掠影中。
電影里那泛黃的底色和做舊的布景都在迎合著歲月的主題,劇情里那些物是人非和聚散離別都在闡述著神偷的痕跡,屬于我們每個人的布景都不相同,但我相信底片都已經(jīng)昏黃,屬于我們的聚散離別也千差萬別,但沒有人逃出了歲月神偷,人如果太惦記過去就容易把自我做舊,其實做舊了就做舊了吧,我們早晚都會被歲月做舊,在歲月的黃昏中被映照的昏黃起來。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