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瘋?cè)嗽河霸u精選(一):
《飛越瘋?cè)嗽骸芬黄鶕?jù)坎·凱西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拍攝。影片上映后,不僅僅獲48屆五項奧斯卡獎和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兩項奧斯卡獎提名,而且取得了商業(yè)上的巨大成功!讹w越瘋?cè)嗽骸芬彩抢^《一夜風流》(1934)之后,又一部獲五項主要奧斯卡獎的影片。
本片是美國70年代社會電影的代表作。影片以其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出色的表現(xiàn)力一舉奪得了1975年第四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等五項大獎。影片雖然采用了好萊塢電影中經(jīng)常涉及的精神病患者這一老題材,卻因為其注入了新的社會好處和內(nèi)涵而大獲成功。影片中的精神病院實際上是美國病態(tài)壓抑的工業(yè)化社會的縮影。影片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尖銳的諷刺力。影片表面上是在敘述一個精神病院中所發(fā)生的杯具故事,實則卻展現(xiàn)了那種為了個性解放而孤軍奮戰(zhàn)的英雄,由于找不到正確的解放道路而最后為社會所吞噬的悲慘命運,有著濃重的杯具色彩。
《飛越瘋?cè)嗽骸分v述麥克墨菲為了逃避自己犯下的強奸罪,而假裝精神失常,被送入精神病院觀察.在死寂沉悶的精神病院里,他自在隨性,愛干什么干什么,調(diào)侃護士長,在病院里賭博,打籃球,喚起了那些病人們的自我.他們開始敢于說出自己的主張.之后,比利在護士長瑞秋的逼問與指責下歌腕自殺,麥克憤怒了,沖上前掐住護士長的脖子.之后,他被送上樓,切除了腦白質(zhì),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白癡.好友酋長不愿看到這樣的麥克,用枕頭悶死了麥克,然后用當年麥克玩笑時說的臺盆砸開了窗戶,逃離了瘋?cè)嗽?
關(guān)于瘋子
瘋?cè)嗽豪,瘋子是誰,正常人又是誰
我們劃圈圈,用條條例例規(guī)定,什么樣的人是瘋子,什么樣的人是正常人.但是,我們有什么資格這樣規(guī)定.我們不是世界的主宰,我們沒有權(quán)利規(guī)定別人的人生.麥克決心去打破這種局面.他嘲諷護士長,公然的在瘋?cè)嗽嘿博,打籃球.麥克熱愛棒球,當世界錦標賽開始的時候,他要求護士長能夠播放轉(zhuǎn)播,但是,護士長卻屢次因為人數(shù)未超過半票而拒絕了他.當酋長在最后舉起他的手的,護士長仍然憑借超過會議時間拒絕了麥克的要求.麥克的失望不言而喻,瑞秋卻冷淡的關(guān)上窗戶,還帶上了鎖.轉(zhuǎn)身播放了”規(guī)定”要播放的歌曲.最具沖突的反抗開始了,他當電視里正在播放著轉(zhuǎn)播,而他自己則充當播音員,轉(zhuǎn)播著賽事,煽動著氣氛.瑞秋明白,自己被光明正大的嘲諷了,她憤怒,卻不表現(xiàn)出來,而是再次條例化的向上級報道.
病人們反抗時,醫(yī)生護士們用電擊,被打,逼迫病人們服用自己不樂意服用的藥物.難道,這不是一種病態(tài)嗎!難道這就不瘋狂了嗎!都是人類,都是蒼生,為什么要彼此折磨為什么要強迫別人這是病態(tài)的欲望!想要窺析別人的欲望!瑞秋是這種欲望的代表者.她逼比利去回答他不想回答的問題.她明明看到比利痛苦的抓著脖子上掛著的銀制項鏈,嘴唇痛苦的顫抖又抿緊,她卻一再的逼問,去逼問這樣一個結(jié)巴的連話都說不好的孩子.當那天比利能夠自流的說話的時候,瑞秋的逼迫使得一個精神已經(jīng)恢復健康的人再次失常,再次回到原先的樣貌.最后,當比利和凱蒂做愛被發(fā)現(xiàn)后,她又一再的追問比利,為什么要這么做.抓住了比利的死穴,說要告訴比利的媽媽.她一再的逼問,讓比利痛苦的背叛了自己珍重的朋友,而后最后承受不了痛苦而割腕自殺.瑞秋這樣不也是很瘋狂嗎別人不愿意的事,為什么非要他說為什么非要把別人逼到絕境再說自己沒有錯把自己規(guī)劃在道德的圈圈中,頤指氣使的說誰的對的,誰又是錯的.這難道不也是病態(tài)的嗎病態(tài)的條例化,病態(tài)的道德化,病態(tài)的個人主義化.
關(guān)于情感
情感誰都有.瘋子和所謂的正常人都是怎樣對待感情這個問題的呢
哈尼在與她妻子的問題時說:“這是我生命的全部好處,就人與人的關(guān)系是形式與資料的關(guān)系.這是明擺著的事情,我不是在談論我的妻子,我是在說我的生活.我說的不是一個人,我說的是所有的人,我說的是形式,是資料.我說的是人和人的關(guān)系.我說的是上帝,鬼神,地獄,天堂,你明白了嗎”他的話是沒有條理,是很混亂,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他在乎,他在乎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他思索人們相處的問題,他有自己的情感,他不是象一個機器一樣,對人際關(guān)系之類毫不在乎,這才人是,被稱為感情動物的人.
而所謂的正常人,卻能夠冷淡的和別人持續(xù)距離,用自己的黑衣將自己與別人劃分開來.能夠帶著諷刺的微笑看著別人的痛苦,看別人的掙扎.當麥克不愿意吃藥的時候,她帶著冷酷的笑容說,我們總會有辦法讓你吃.變相的強迫,對別人的毫不在乎.她只會命令,只會規(guī)定別人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那么,難道有感情的人便是瘋子,格式化的人,沒有感情的人就是正常人了嗎
關(guān)于飛越
在籃球場,麥克完成了第一次飛越.他攀在酋長肩上,掙脫了束縛,逃離瘋?cè)嗽?帶著病友們一齊到海邊去釣魚.麥克戲耍了魚村管理員,管理員瞬間意識到,他們是瘋子.在海上,麥克讓CHESWICK掌舵,開始,CHESWICK很不安,連握著方向盤的手都在緊張的發(fā)抖,但是很快,他便體會到自己掌舵的樂趣,不僅僅是掌舵這艘船,更是掌舵自己的人生,恢復自我.他們在海邊釣魚,感受久別的樂趣與自由.釣到大魚時的快樂與自豪.病人們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與精神病院是多么的不同,外面的世界色彩繽紛,有著燦爛的藍色.說到那里,便讓人想到他們在病院打牌時的場景.病院里,他們賭博的時候,灰暗的病院里,病人們身上清一色蒼白的色彩,只有麥克身上穿著件藍色的衣服,就象大海的顏色,就象天空的顏色,就象自由的顏色.麥克是多么的不同,他身上代表了自由與自我.
關(guān)于麥克與酋長
我認為,這是友誼,真正的友誼.酋長的舉手,酋長幫忙麥克越過精神病院的鐵柵欄,酋長幫忙跟病院管理毆打中的麥克,最后,酋長也親自結(jié)束了麥克的生命.酋長當時反復說:”麥克,我不能留下你,我不能把你留下.”但是,麥克再也不能應和他的,他失去了腦白質(zhì),成了白癡.于是他就親手結(jié)束了麥克的生命.然后用水池砸開窗戶,在病人們的歡呼聲中逃離了病院.逃向了自由.春上村樹說:”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麥克沒死,他將自我賦予了那些失去這些的病人們,并以此延續(xù)開來.使得生者能夠更好的生存.
關(guān)于自由
這部影片是美國的.崇尚自由的美國.高大的自由女神像,美國的獨立州各自的國旗,無不宣示著它是充滿自由和民主的國家.單這是真的嗎麥克的夢是能逃到加拿大,安迪的夢是逃到墨西哥的小島.為什么他們都愿意逃到異鄉(xiāng)美國的自由民主是虛偽的,自由是資本家的自由,不是人民的自由.民主是政客的民主,不是百姓的民主.麥克他們都是被統(tǒng)治的那一部分人,什么自由民主,對他們來說都是虛無的.在病院里,瑞秋統(tǒng)治他們,在外面,法律體制統(tǒng)治他們.自由什么的,沒有.
飛越瘋?cè)嗽河霸u精選(二):
看罷《飛越瘋?cè)嗽骸愤@部電影,我開始思考,在這個真實的世界的我們,究竟扮演著一個什么樣的主角。
我期望我是麥克墨菲,這個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有點過頭,卻能夠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在乎各種條條框框規(guī)規(guī)矩矩的束縛的年輕人,雖然他表面上或者在一些行為上讓普通人無法理解,甚至是違法,但是我想他最多但是是一個不聽話的搗亂分子。而有時候我是酋長齊弗,想要像麥克一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卻因為各方的壓力只能壓抑自己,選取持續(xù)沉默和放下自己的真實追求。但是也有的時候我會變成那個滿臉嚴肅的護士長,處在一個高位用一些所謂的規(guī)矩管制其他的人,迫使他們放下自己的想法,而聽從統(tǒng)一的規(guī)矩。或許更多的時候,我就像那群病人,盲目而麻木,從一開始就被一套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或者方法固定,按照統(tǒng)一的模式生活著,最后忘記了自己是誰。影片表面上是在敘述一個精神病院中所發(fā)生的杯具故事,實際上卻展現(xiàn)了那種為了個性解放而孤軍奮戰(zhàn)的英雄,由于找不到正確的解放道路而最后為社會所吞噬的悲慘命運,有著濃重的杯具色彩。
《飛越瘋?cè)嗽骸肥且徊靠廴诵南业淖髌。影片以瘋(cè)嗽簽槲枧_,著重反映了一種在當時所謂現(xiàn)代化管理的社會中,人們被緊緊束縛而動彈不得的恐怖景象。這種景象深深地抓住了每一位觀眾的心,使人感受到一種深切的恐怖。有人說影片中的瘋?cè)嗽簩嶋H上映射的是美國病態(tài)壓抑的工業(yè)化社會的縮影。但不管是不是這樣,不管是生活在哪個時代,總會有這樣一種有些壓抑的狀態(tài),使得人們慢慢失去自我放下本應屬于每個人的對自由的追求。主人公麥克默菲的對自由的追求和最終的悲慘遭遇深深地體現(xiàn)了人們所受的壓抑和杯具命運,使影片具有了一種感人至深的效果。影片的結(jié)尾是全片的點睛之作,充滿了使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氣氛,卻也是最為感人的一個段落。在昏黃的光線下,酋長來到麥克默菲的床邊,呼喚著他,而麥克默菲卻只能報之以白癡的喃喃自語。酋長一邊說著“我會把你帶出去”,一邊用枕頭悶死了他。這一場景令人不禁潸然淚下,同時更令人感到了一種深重的難以名狀的壓抑。酋長逃出令人窒息的精神病院,也正象征著人性的回歸。能夠說,這部影片是對壓抑人性的現(xiàn)代工業(yè)化社會的重重一擊。
沒有人愿意說自己是個瘋子,我們都是正常人,然而在瘋子眼中我們卻是不可理喻的異類。麥克墨菲和酋長齊弗是瘋子嗎?在護士長眼中是的,在院長眼中是的,于是麥克最終被變成了白癡。而在我眼中,那個總是一臉嚴肅的護士長才是一個瘋子,她所標榜的采用先進的藥物與精神治療方法,其實卻把病人視如動物,剝奪了他們的基本生活權(quán)利和愛好。每一天進行的談話治療,一遍又一遍地刺痛病人的內(nèi)心,讓他們不停地回憶起自己想要永遠忘記的最悲痛的記憶,卻美其名曰只有這樣才能幫忙他們;娛樂時間放一些病人聽不懂也不喜歡的歌曲,而不允許他們觀看他們更喜歡的棒球比賽,哪怕是透過舉手表決也依然面不改色的禁止病人追求他們喜歡的東西;當看到聽不見也不會說話的酋長開始開心的打籃球時,她臉上的表情不是欣慰而是擔憂。她在擔憂她的權(quán)威受到威脅,她在擔心她的命令受到違抗。影片中塑造的這個人物就像是一個教條化的魔鬼,她古板的表情和冷漠的眼神,折射出她顆麻木不仁的心靈,這和麥克墨菲豐富的人物表情和有些瘋狂的心態(tài)構(gòu)成了一個十分強烈的比較和對抗。護士長就是這個人群的統(tǒng)治者,就是這個工業(yè)社會的代表。如果動搖她的地位,或者違反了她所規(guī)定的體制,就要受到嚴格的處罰,被打,被電激。在這種暴力
的統(tǒng)治下,使病人不敢有絲毫的反抗,不敢提任何意見。
影片的中間,當看到麥克他們出海釣魚,看到他們找來女子和比利在一齊,看到他們暫時的勝利和歡樂,我?guī)缀跻呀?jīng)完全融入進去,和他們一齊簡單地快樂著,忘記了那必將來臨的命運。當麥克墨菲最后被送去手術(shù),我?guī)缀蹩煲錅I。這樣鮮活的一個人,他的調(diào)皮和活力宛然還在眼前,卻始終斗但是社會的規(guī)范,轉(zhuǎn)眼間變成一具行尸走肉。——他不是植物人,手術(shù)后過一些日子以后他能夠起床,吃飯,說話,但是他已經(jīng)不再是麥克墨菲,只是護士長的成功作品而已。人世間最大的悲哀,只怕莫過于此了。
酋長齊弗在逃跑之前,為什么要殺死麥克墨菲?這是一個再簡單但是的問題,因為他明白,如果真正的麥克墨菲還活著,必須會覺得寧可死了,也不愿意過行尸走肉的生活。也因為在他的心中,這樣的麥克墨菲存活在世界上,是一個極大的失敗和諷刺。麥克墨菲以前說過,他們要離開瘋?cè)嗽海?mdash;—獲得自由對他們來說,便是最大的勝利。此刻這樣的麥克墨菲怎樣才能夠離開,怎樣才能夠自由?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死去。齊弗殺死麥克墨菲,只是幫忙他作出最后的抗爭,然后帶著麥克墨菲的思想和期望,沖出去尋找他們的自由。
我深深的被麥克墨菲在影片中說過的一句話感動,“至少我嘗試過了。”麥克墨菲因為受不了瘋?cè)嗽簩θ说膲浩绕髨D搬起一個洗手臺砸碎窗戶逃走,而病友們都打賭他搬不起那個沉重的臺子,他并不服輸,在用盡全力屢試屢敗之后他放下了,落寞的走開,然后對自己,也是對所有人說,“至少我嘗試過了。”
麥克墨菲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就是那個在深夜里撬走你自行車的家伙。他就是那個在酒吧里調(diào)戲你女友的家伙。他就是那個爬上你親手栽的櫻桃樹,大肆饕餮的家伙。他就是那個酗酒唱歌,吵得你整宿睡不著的家伙。他就是一次次把你氣得想抄家伙的混球,在你咬牙切齒唾罵其為人渣的時候,言辭間不會留有半點同情。然而看到最后為何大家都會為了他的死流下了一行行熱淚,為他的死悲痛,怒斥那間慘無人道的瘋?cè)嗽汉湍抢溲淖o士長和院長,卻從沒想過自己在現(xiàn)實中也可能是護士長的幫兇。
人們更想要的是安全,而最安全的立場,就是“跟大多數(shù)人站在一齊”。麥克墨菲們之所以被打入另冊,無非是他的自行其是破壞了游戲規(guī)則,大伙為了自己的安生,把他送進了高墻里面。隨后,我們就把這個過程群眾遺忘了,并且無比心安理得。人類的聰明莫過于,永遠能夠為自己找到合情合理的立足點,能夠在價值決定的杠桿上表演花巧的體操,而且絕少失誤。一種挑釁體制的訴求冥冥中催生出下賤的移情作用,當麥克墨菲被瘋?cè)嗽赫勰サ醚傺僖幌⒌臅r候,大家忽然又成了它的親密戰(zhàn)友,稱他為英雄,與他一同企盼起“自由”,勾劃著一次完美的越獄。而事實上自己也是將他推向死亡的眾人之一。
我開始焦慮,當我把注意力集中于護士長的身上——一個徹底的理性主義者和專業(yè)主義者,原則至上,一絲不茍地做著任何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如果說麥克墨菲是我們內(nèi)心某一部分的投影,護士長難道就不是我們內(nèi)心另一部分的投影?在我們自以為掌握了真理的時候,當我們拒絕深入和關(guān)懷一種完全陌生的生存狀態(tài)的時候,是不是也在全然無意之中做了跟護士長一樣的事情?在這樣的視角下,我們欲除之而后快的“壞人”、“神經(jīng)病”、“無賴”、“奸小之徒”,其身份是否都那么可信?
當然,這是一個能夠被意識到,卻無法彌補的問題。但是奧妙在于,那里的許多人甚至拒絕被喚起這種意識——當他們把自己假想成受害者的時候,他們是滿足的,但是當你指出他們也可能是施害者的時候,他們卻感到自己受到了傷害。
誰都向往自由,但是若不能直視自己人性中的天然缺陷,你并不會因這種向往而變得高尚。
以商業(yè)片而言,《飛越瘋?cè)嗽骸繁砻嫔蠈Ο側(cè)嗽褐贫鹊目卦V,是大眾所能理解與理解的,而劇情中的歡笑、憤怒等,更是能夠吸引住觀眾至結(jié)尾。就哲學片而言,它更是深刻的反映了人類社會制度、公理、法規(guī)的缺陷。這種無法彌補的缺陷,也存在在每個人的性格中。究竟誰是瘋子,是有缺陷的我們,還是想方設法來彌補這個缺陷的麥克墨菲們,亦或是無限放大缺陷的護士長們,這是一個被思考了無數(shù)遍卻沒有答案的問題。
飛越瘋?cè)嗽河霸u精選(三):
《飛越瘋?cè)嗽骸酚霸u
一向以為飛越瘋?cè)嗽菏且徊亢唵螏в邢矂∩实碾娪,而影片的結(jié)尾卻太出乎我的意料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就這樣變成了一具死尸,跟可笑的是這竟是一種獲得公眾認可的治療方法(腦白質(zhì)切除術(shù)曾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影片的前部分也有許多精神病患者的令人發(fā)笑的舉動,麥克墨菲的到來帶來了跟多的生氣新的賭博形式,籃球賽,出海釣魚,還有最后的party,女孩和比利在一齊,他們快樂,盡情享受著常人的快樂,忘了自己是精神病患者,和他們一齊簡單地快樂著,而最后比利和麥克默菲的死令人悲哀不已。
麥克默菲剛到精神病院又蹦又跳以為自己跳脫了勞教的束縛,確實如果他自私一點完全能夠保全自己,明顯的有三次機會他能夠逃脫精神病院,第一次出海捕魚,借著齊弗有力的臂膀他簡單的翻出圍墻,本以為他會走上越獄的征途,但是他卻開車帶著病友們出海捕魚,給病友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治療”,第二次在聚會的晚上,窗門大開,但麥克默菲為了幫忙比利而留了下來,如果說出海捕魚的時候麥克默菲并沒有真正條跑的意愿。那么第二次的時候他已經(jīng)受過電擊治療的痛苦,聽說了即使到了刑期結(jié)束他也不可能離開精神病院的事實,但是他還是留了下來,這體現(xiàn)了麥克默菲重感情,人性化的一面。第三次是比利死時候,他有機會離開,但是他不能也不可能離開,直接和護士發(fā)生肢體上的沖突,麥克默菲最強有力對這個制度的挑戰(zhàn),只一刻的憤怒也早已超越了病與不病的本身,就讓所有受著這種制度壓迫的人民的小宇宙一齊爆發(fā)吧。
影片結(jié)尾對于麥克默菲的死,如果他不管病友。只顧自己享受生活,完全能夠很安逸,抽病友的煙,贏病友的錢,開病友的玩笑,但他并沒有將他們視為精神病患,相反他卻想幫忙他們走出精神病,走出這個制度。這也觸犯游戲的規(guī)則,說大了也就是作者所要體現(xiàn)的社會制度對人壓迫,沒有什么比麥克默菲的毀滅更能有渲染力了。比利的死也就促使麥克默菲不能就這樣飛躍瘋?cè)嗽骸1壤乃篮艽蟪潭壬鲜菫榱司S護麥克默菲以及病友的利益,這也體現(xiàn)所謂病患人性的一面,和護士的冷酷無情構(gòu)成鮮明比較。
印第安人齊弗成功的被麥克默菲感化,影片中他曾說麥克默菲和他父親一樣強壯,但是被人利用,還是逃脫不了杯具的命運,也預示了麥克默菲的命運。最后齊弗沒有在失去麥克默菲像失去父親那樣裝聾作啞,而是直面生活,勇敢的嘗試成功的prisondreak,黎明時分奔向叢林,也真預示著陽光即將普照大地,預示著這種殘酷毫無人性治療制度必將被改變。最后是由齊弗結(jié)束麥克默菲的呼吸這不讓感到一絲無奈,但是這就應也是擁有腦白質(zhì)的麥克默菲的意愿吧。
比利最后說話流利了,但在護士長絲毫不在乎比利病情的好轉(zhuǎn),幾句簡單威脅下,比利一下子不知所措,牢牢的被護士長所控制,也許這也就是護士長滿足個人控制欲望最邪惡的本質(zhì)吧,影片開始護士長與病患開著座談會,病患之間一些牛頭不對馬嘴對話然人捧腹,甚至有種對護士長的崇敬的錯覺,但是一旦她失去對病患控制力,自己扭曲的滿足欲望不能滿足時,本性就展露無遺,從時間表,到扣留病患香煙,以至于最后比較利的威脅。比利就是護士長扭曲本性的最好作品,到你里的毀滅就是錯誤治療說法的最好例證。
麥克默菲的成功在于它并不將病患視為玩物,被控制對象,相反的而是人性化的一面,出海釣魚,球賽,party,在這些活動中每個人都像正常人那樣,這對原有的座談會制度是個極大的諷刺,這也是影片像帶來的社會好處吧。精神病治療的目的并不在于如何讓病患屈服于制度的控制,而是促使他們忘了自己是精神病,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這也要求我們要用正常人的目光去看待他們,幫忙他們。從某種好處上說影片中就兩種人一種所謂病患和所謂的醫(yī)生,兩種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明白人,而唯一不明白也就是麥克默菲了吧,他不明被為什么病患主動要求來理解治療,不明白比利,他想幫忙他們,影片中麥克默菲最后有個長時間的特寫鏡頭,面部表發(fā)生了去多次詭異的變化,演技精湛啊,估計麥克默菲自己也在審視整件事情,對于這些不知自己所作的病患的幫忙值不值得,幾次表情由明變暗,由暗變明,由明變暗,由暗變明,最后還是帶著欣慰的笑容看向窗外,向往完美的未來,令人感動啊。對于一個空的電視機現(xiàn)場解說也是精彩至極啊。
片中有很多細節(jié)能夠仔細回想,病患只吃藥不吃飯,沒有吃飯的戲份,哈哈,以上個人見解,準備去拜讀小說,就應會更精彩。
飛越瘋?cè)嗽河霸u精選(四):
看《飛越瘋?cè)嗽骸愤@個片子是因為這個片子很有名,該片在當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這五個最最重要的大獎,幾乎能夠稱得上大滿貫了,奧斯卡多年歷史里一向喜歡重要獎項影帝、影后、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這四個最重的獎分流的,能夠同時榮獲這么多獎的片子極其少數(shù),但是就1943年的《一夜風流》和1991年《沉默的羔羊》再加上這部,三部而已!
關(guān)于墨菲的手術(shù),搜來的資料:這部電影對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精神病院能夠算是很真實的描述,病人完全沒有人權(quán),虐待時有發(fā)生,治療方式十分單一,最有力的工具就是電影里所有人都害怕的電擊治療。而對精神分裂癥的終極治療方式就是墨菲最后所理解的額葉切除手術(shù)(lobotomy)。大腦每個半球分為四個葉,額葉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大約占1/3體積,切除以后人會失去很多功能,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性格(personality)。這在此刻看來絕對是極端不人道的手術(shù),但是當年手術(shù)的創(chuàng)始人Moniz卻因此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醫(yī)學獎。
在電影中瘋?cè)嗽阂幌蚝诎、暴力,和監(jiān)獄一樣,是剝奪了自由的人,和監(jiān)獄不同的是,監(jiān)獄里的人有無辜、有實際真的有罪的人,而瘋?cè)嗽宏P(guān)的那些病人,他們被認為是不是病人,并沒有什么很確實的證據(jù),就是根據(jù)醫(yī)生的判定而已。片中在對墨菲是否有精神病的判定,有醫(yī)生說他是正常人,有醫(yī)生說他是有病,而護士長這個代表說墨菲有病得很,需要她的治療。就是因為墨菲不安于社會,反抗社會,就被定性為了精神病人。是否有精神病的判定的權(quán)利就在某些衛(wèi)道士手上,不服從社會的人,她就認定你是精神病,要改造你。這個和現(xiàn)實的社會何其相似!
每個病人都是美國工業(yè)社會的病態(tài)象征,每人代表著一個特征,拉奇德護士長就是代表著權(quán)威和約束,鎮(zhèn)壓著每個人的一言一行,束縛著他們追求自由,每一天的交流會,她讓大家袒露內(nèi)心,透過這樣她掌握了每個人人的弱點,不讓人有保密。據(jù)說片中的病人有人是演員,有幾個就是真的精神病人,所以才能夠?qū)⒕癫∪搜莸氖终,扮演者確實是真的。片中有個很諷刺的片斷,墨菲帶著那些病人出海的時候,船主問這些人都是什么人,墨菲說他們都是精神病院的高級醫(yī)生,病人們也一個個裝得很象,這些病人這時候看起來都很正常,船主也相信了他們確實是醫(yī)生,瘋?cè)嗽汉同F(xiàn)實社會究竟哪里才是真的有。
瘋?cè)嗽豪锩娴教幨且?guī)矩,作息時間、吃藥、開會,都是規(guī)矩,墨菲無疑是外來者,透過種種努力去打破這個牢籠。墨菲問拉奇德護士長可不能夠改變一下,奇德護士長回答,以前定下的,不能改變,還用種種手段壓制了大家的意愿,尤其是墨菲的不同意見。用自身的行動去鼓勵大家的覺醒,他在護士長不讓看球賽的時候,用自己激情的現(xiàn)場解說來對抗護士長,病人們一齊喝彩。在他的激勵下,醫(yī)院的氣氛已經(jīng)不一樣,病人的情緒也不同了。在墨菲能夠輕易逃出去的時候,為了比利能夠體驗生活,他讓女友陪他。這個行為有象征好處,在伊甸園,亞當和夏娃吃了禁果,才真正了解了人的真諦,而比利透過這樣的成人禮,找到了自信,在以前他說話結(jié)結(jié)巴巴的,第二天他能夠流利應對拉奇德,完全成長了,但是亞當和夏娃吃了禁果是受到了上帝的懲罰,而拉奇德也扮演著這樣的主角,她明白比利內(nèi)心最大的弱點,用讓他媽媽明白來攻擊他,比利一下子崩潰了,最后自殺了。而墨菲因此瘋狂攻擊了護士長,導致了慘無人道的腦切除手術(shù)。
墨菲沒有逃走是表面是因為幫忙了比利,喝酒醉了,實際上是因為當一個人,去反抗、去應對整個世界,在體制面前的巨大力量,碰得頭破血流甚至失去了生命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有這樣的結(jié)局幾乎是必然的結(jié)果。酋長本來是裝作癡呆,因為父親因為力量被別人利用身亡,自己不想如此,才混跡其中。墨菲是代表者自由,而瘋?cè)嗽菏谴碇`。墨菲用自己的行動、熱忱激發(fā)了酋長,墨菲這樣的人真的失去了人格,無疑是行尸走肉,如果他有選取還不如死了,作為已經(jīng)準備一齊逃走的酋長,是了解他的意愿的,所以酋長在殺死墨菲的時候,是說要和他一齊逃出去,奔向自由。最后酋長舉起墨菲努力過而又沒有能夠成功的水槽,砸開窗戶,帶著墨菲的期望逃出了瘋?cè)嗽骸?/p>
瘋?cè)嗽憾嗝聪蟋F(xiàn)實社會,僵化的社會容不得異己,吃人和殺人的體制,片中的護士長相信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的記憶中找到差不多的人,她就是衛(wèi)道士的代表,不服從的人在她眼里就是精神病。向往自由的人,在這些人、這些體制下,反抗只會頭破血流,之后很多人或許就屈服了,成為象其他精神病人一樣的人,但是墨菲不是,他說他至少努力過了,只是整個社會的力量,一個人又怎樣對抗得了,最后只有付出生命為代價。片子里,墨菲雖死,還有酋長帶著墨菲的期望飛越了瘋?cè)嗽,而現(xiàn)實里社會就是最大的瘋?cè)嗽,你又能夠飛越到哪里?
《飛越瘋?cè)嗽骸?mdash;—現(xiàn)實能夠飛越嗎?
飛越瘋?cè)嗽河霸u精選(五):
《飛越瘋?cè)嗽骸罚簩⒁磺心ê诘谋瘺?/p>
如果沒有《飛越瘋?cè)嗽骸,我會笑著相信人世間的光明。但是這天,我不得不承認這個這個社會有太多的死角是我看不到的。
很少有一部影片能夠讓我融合得如同我也身在其中,《飛越瘋?cè)嗽骸穮s成功地把我?guī)肓诉@樣的境地,隨著影片的發(fā)展,我和他們一齊歡笑,一齊悲哀,然后痛苦……
我不明白,Jack.Nicolson年輕的時候這樣狂野,一顰一笑都那么富有不羈的美。由Jack飾演的麥克默菲由于厭惡監(jiān)獄里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自從他來到后,本來平靜的精神病院就沸騰了。
精神病院遠非是麥克默菲想像中的自由的避難所。護士長拉契特制定了一整套秩序,一切都要以此為準則。沒有人能夠違背她的意愿。病人們受到了嚴格的管制,還不時的受到她的侮辱和折磨。她似乎很熱衷于搞亂病人還不太脆弱的思維。麥克默菲對拉契特的行為十分不滿,不時以冷嘲熱諷的方式對她加以攻擊。在精神病院里,病人們被剝奪了自由地追求自己生存欲望的力量。拉契特處處和麥克默菲為難。她用大音量的刺耳音樂折磨病人們,并冷酷地拒絕降低音量的要求。在酷愛棒球的麥克默菲提出看世界錦標賽的實況轉(zhuǎn)播時,拉契特又想方設法推搪拒絕。雖然麥克默菲最后得到了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長”齊弗的支持,湊夠了表決的票數(shù),但拉契特卻又以表決時間已過為借口而拒絕打開電視機。
麥克默菲想讓病人們打起精神,快樂的生活一天。他偷偷把病人們帶上了汽車,來到了一個小港口。他們偷了一條船,到遠海釣魚作樂。病人們欣喜若狂,過了十分快樂的一天;貋砗,精神病院本打算遣走麥克默菲,此時,拉契特卻假裝好心地以不能對病人那么不負職責為由,把麥克默菲留下來繼續(xù)任她折磨。此時,麥克默菲更得知了自己無法離開精神病院,他氣憤異常。偶然的機會,麥克默菲發(fā)現(xiàn)大家都以為是聾啞人的齊弗竟然會說話,而且把麥克默菲當作自己最好的朋友。于是,兩人開始計劃出逃。不久,他把自己的女友和另一個女人弄到了醫(yī)院,鬧得天翻地覆。當夜,他本想逃走,卻由于喝醉而功虧一簣。聞迅趕來的拉契特,抓住比利的弱點——他的母親刺傷他,以至于剛剛開始趨近于正常化的比利崩潰自殺,而冷酷的拉契特卻無動于衷。這使原想要爬窗逃離病院的麥克默菲再也抑制不住怒火,他撲上去掐住了拉契特的脖子。拉契特沒有死,可麥克默菲卻受到了最慘無人道的待遇。病院切除了他的腦白質(zhì),使他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白癡。齊弗滿懷期望地盼望著麥克默菲的回來,回來后卻悲傷地發(fā)現(xiàn)麥克默菲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充滿熱情和善意的青年。他悲痛地將他摟在懷里,用枕頭悶死了這個靈魂已經(jīng)死亡的軀殼。之后,齊弗砸開了鐵窗,
逃出了這個令人窒息的地方。此刻,苔伯一聲尖叫,劃破了精神病院的寧靜,也宣泄著自身的壓抑。
我不明白,這是不是中國和國外的區(qū)別。中國的醫(yī)院,大概包括精神病院,都有一種共識,就是盡可能地讓病人提早離開醫(yī)院,一面占有醫(yī)院的床位和資源。而國外的醫(yī)院就會為了折磨病人,而強行占有病人的一切?我第一次覺得護士是那么可怕的個體。她們居然能夠那么漠視關(guān)愛這個詞!
我很喜歡齊弗這個主角,他的內(nèi)心世界是我們最無法探尋的,而麥克默菲成功了。而齊弗是唯一一個獲得自由的人,他真正得到了麥克默菲的真?zhèn)鳎词果溈四票凰麩o情地掐死,他也是正確的。麥克默菲的靈魂已經(jīng)轉(zhuǎn)向了齊弗。這個呆頭呆腦的印第安人才是主角,是他飛越了瘋?cè)嗽骸?/p>
很有印象的一句話是,麥克默菲的女友Candy在汽車上問那些病人:“Youallcrazies?”然后,病人們滿足地點頭。當時我真有一種痛心的感覺。也許連Candy都不覺得這些人到底和正常人有什么區(qū)別,而他們,在像拉契特那樣的人的引導下,已經(jīng)完全默認了這個事實。這就是精神病院的作用嗎?它到底是一個救治病人的地方,還是一個把正常人推向精神邊緣的地獄呢?
我一向同病人們同歡喜著,最后卻讓我淚流不止。不僅僅僅是麥克默菲,還有可憐的比利……我真的不愿意相信,自己生活的世界是那么的骯臟。在那些沒有人關(guān)心的死角有那么多和殺人放火一樣喪盡天良的事情正在上演著,我突然覺得很可恥,我居然和那些卑劣的人一樣被稱作正常人,如果我也是crazies中一員,我是不是會安心一些呢?
我不能在這樣想下去了!缎ど昕说木融H》最后不還是完美的嗎?所以,世事不總是那么糟的,我務必放開這一切,盡管一時半會兒也不太可能,因為我實在太愛這部影片了。
飛越瘋?cè)嗽河霸u精選(六):
當我看完《飛越瘋?cè)嗽骸纷叱鼋淌业臅r候,腦子里一向沉浸在傷感與思考中。毫無疑問,這是一部美國最好的電影之一。平靜的表面下,有一種瘋狂欲待爆發(fā);令人窒息的環(huán)境中,潛藏著對壓抑人性的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的重創(chuàng)。一個為了個性解放而孤軍奮戰(zhàn)的英雄,找不到正確的道路而最終為社會所吞噬,悲慘的命運令人潸然淚下。
作為一部富有內(nèi)涵的政治片!讹w躍瘋?cè)嗽骸酚兴臅r代背景,代表了一個特定時代的事情,代表了那一整代人。本片是根據(jù)美國作家肯克西于1962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所改編。作者借助瘋?cè)嗽,來諷刺當時的美國工業(yè)化社會,全文充滿了濃烈的反教條化主義,提倡個人自由解放思想。我深知西方世界在二戰(zhàn)后在思想界出現(xiàn)的自由主義、追求個人幸福的潮流。60年代的美國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社會,二戰(zhàn)帶給人民的創(chuàng)傷還未消退。緊之后就是東西方冷戰(zhàn),出現(xiàn)了麥卡錫主義、黑人民權(quán)運動、肯尼迪遇刺、越戰(zhàn)泥潭等等。隨著一系列的社會動蕩和社會矛盾,在美國的文學界誕生了許多具有劃時代好處的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塞林格的《麥田守望者》所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在這種大時代的背景下,就催生一種追求個人主義思想的潮流,這種思想體現(xiàn)就是這部導演米洛斯福爾曼于1974年拍攝的電影《飛躍瘋?cè)嗽骸贰?/p>
首先,導演的用意很明顯,把瘋?cè)嗽罕扔鞒梢粋小社會,就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把那群瘋子比喻成人民,就是被統(tǒng)治的階級,而護士和醫(yī)生則是統(tǒng)治者,醫(yī)院的規(guī)定就是教條,就是法律,絲毫不允許任何人違背,這和當時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很相似。在教條的規(guī)定下,你務必要嚴格的服從,沒有民主,沒有自由。當片中的這些瘋子,就像機械一樣所不停的重復著每一天所做的事情的時候,片中的一位主人公出現(xiàn)了,他就是麥克墨菲。
這個人物的到來有兩個好處,首先他不是一個瘋子,他是一個正常人。他不是瘋子當中的叛逆者,他本性中就有一種不受約束、向往個人自由的精神。他的到來,能夠說很嚴重地動搖了統(tǒng)治者的地位。同時把自由主義的精神傳播給了每一個病人。一開始,麥克墨菲就不停的啟發(fā)這些病人,鼓勵他們做一些正常的人的事情,讓他們每人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比如片中打籃球一幕,麥克墨菲就很好的利用了酋長的身高優(yōu)勢,帶領一群瘋子贏得了勝利。從這些瘋子的表情上,體現(xiàn)出了一種自信和高興,因為他們在教條主義的管理下,早已經(jīng)失去了自我和自信。然后麥克墨菲又帶著他們?nèi)メ烎~,讓他們?nèi)ハ硎苷H说纳。漸漸的這些人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正常人的思維。當回到瘋?cè)嗽褐校@種自由思想的體現(xiàn),就于教條的管理產(chǎn)生的巨大的矛盾和沖擊,首先就影響了拉奇德護士長的統(tǒng)治地位。
拉奇德護士長簡直就是一個教條化的魔鬼,她古板的表情和冷漠的眼神,所折射出她麻木不仁的心靈,這和麥克墨菲豐富的人物表情和有些瘋狂的心態(tài)構(gòu)成了一個十分強烈的比較。護士長就是這個人群的統(tǒng)治者,就是這個工業(yè)社會的代表。如果動搖她的地位,或者違反了她所規(guī)定的體制,就要受到嚴格的懲罰。被打,被電激。在這種暴力的統(tǒng)治下,使病人不敢有絲毫的反抗,不敢提任何反對意見。電影中有一個經(jīng)典的鏡頭,當麥克墨菲提出以民主投票的方式來決定是否收看一場重要的橄欖球賽時,被護士長斷然拒絕。麥克墨菲發(fā)起投票,當后一票產(chǎn)生的時候,護士長卻以投票時間結(jié)束為理由拒絕了他們的提議,這使得麥克墨菲極為氣憤,就像是民主被專制扼殺了一樣。但是麥克墨菲并沒有氣餒,他用唐吉-珂德的精神勝利法,對著毫無影像的電視機發(fā)出瘋狂的呼喊,并現(xiàn)場解說起了球賽,這讓其他的病人都振奮了,都在瘋狂的吶喊著。這是精神民主的勝利。
雖然處于護士的高壓控制狀態(tài),但是那些瘋子為了爭取自由還是不斷挑戰(zhàn)她的權(quán)威。片中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甚至出現(xiàn)了在反抗無效的狀況下,幾個瘋子采取了精神勝利法的方式來到達滿足自己欲望的目的。這從反面點出了瘋?cè)嗽旱膶V平y(tǒng)治的可怕,影射出一個更令人感到恐怖的社會現(xiàn)實。試想,在這樣充滿著束縛和捆綁的社會條件下,又能出現(xiàn)多少個真正正常的人。在我看來,這樣的條件,只能培養(yǎng)出一大批麻木者和一些為了自由而奮斗的可悲的“瘋子”。
電影中的酋長也是導演刻意安排的,他在本片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負責傳播麥克墨菲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的作用。這個作用在本片的結(jié)尾所體現(xiàn)。當逃跑失敗后,影片到了最后的結(jié)尾,結(jié)尾充滿了暗寓,也很巧妙,導演沒有刻意的安排一個戲劇中常見的完美結(jié)局,而是編排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寓言。酋長來到麥克墨菲的床前,此刻的麥克墨菲已經(jīng)成了一個廢人,他的小腦已經(jīng)被醫(yī)生破壞,徹底成了廢人,所以眼前的麥克墨菲只是一個沒有思想的軀體而已。酋長用顫動的雙手把麥克墨菲活活捂死,而后搬動了水箱砸開了鐵窗,跑到了屬于自由的大地中去。麥克墨菲的死,其實并不讓人悲痛,一具沒有任何思想肉體死亡,代表了靈魂的解脫,酋長的逃跑,實際上已經(jīng)把麥克墨菲的思想民主和自由主義所帶走,傳播到遠方去。當一個病人被巨大的聲音所吵醒,看到酋長的逃跑,從心底發(fā)出了真正的吶喊和尖叫,那種叫聲就像威廉·華萊士在就義的時刻所發(fā)出的呼喚——為自由而戰(zhàn)!從這個結(jié)尾當中,我們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恐怖社會的最后一絲光明。
麥克墨菲最后死了。他的死在當時這個社會是必然的命運。我在看電影時,對影片前半部分感覺十分壓抑,直到最后結(jié)尾的高潮,突然豁然開朗,找到了全劇的好處所在。影片借酋長之手宣告了獨裁、暴政的末日,宣揚了自由、民主的重生。正是酋長砸碎了禁錮的窗戶,才使整個瘋?cè)嗽豪锸艿酵纯嗾勰サ娜藗冎匦聦で笞杂傻膬r值。也唯有如此,麥克墨菲才不會白白死去。
《飛越瘋?cè)嗽骸穼⒊蔀槲矣洃浿胁豢赡ㄈサ墓廨x。
飛越瘋?cè)嗽河霸u精選(七):
《飛越瘋?cè)嗽骸酚霸u:自由何以成為杯具
我覺得,人們對于這部電影的口碑已經(jīng)完全具備了社會學的研究價值。因為看完OneFlewOvertheCuckoo'sNest的,十之八九是熱淚盈眶的模范觀眾——他們天性善良、追求自由、尊重個性、反對桎梏、對待頑劣孩童很萌很有愛。于是,烏托邦的敵人,似乎僅僅是一小撮冷血的護士長而已。
這顯然不貼合世界的本質(zhì)。
換一個角度說:McMurphy在現(xiàn)實中的投影是什么呢?
他就是那個在深夜里撬走你自行車的家伙。
他就是那個在酒吧里調(diào)戲你女友的家伙。
他就是那個爬上你親手栽的櫻桃樹,大肆饕餮的家伙。
他就是那個酗酒唱歌,吵得你整宿睡不著的家伙...
對了,他就是一次次把你氣得想抄家伙的混球,在你咬牙切齒唾罵其為人渣的時候,言辭間不會留有半點同情。
嗯,我想說的就是這個——相比自由,人們更想要的是安全,而最安全的立場,就是“跟大多數(shù)人站在一齊”。McMurphy們之所以被打入另冊,無非是他的自行其是破壞了游戲規(guī)則,大伙為了自己的安生,把他送進了高墻里面。隨后,我們就把這個過程群眾遺忘了,并且無比心安理得。
人類的聰明莫過于,永遠能夠為自己找到合情合理的立足點,能夠在價值決定的杠桿上表演花巧的體操,而且絕少失誤。一種挑釁體制的訴求冥冥中催生出下賤的移情作用,當McMurphy被瘋?cè)嗽赫勰サ醚傺僖幌⒌臅r候,大家忽然又成了它的親密戰(zhàn)友,稱他為英雄,與他一同企盼起“自由”,勾劃著一次完美的越獄。
這不是很奇怪么?
我想為這部電影續(xù)寫一段,那就是酋長壯烈地逃跑之后,披頭散發(fā)、滿身泥水、氣喘吁吁、面目猙獰地敲響了你——一個對McMurphy寄予無限同情的善人的家門。
自由何以成為杯具?
因為你就是那把鎖。
=========================
豆瓣評價的上限只有五星,我則實在想給出六星的好評。
為那一個McMurphy,為那無數(shù)個模范觀眾。
=========================
這一段作為對秋夜星空的回復,也是對正文的最后補充。
秋夜星空:
不瞞你說,電影我看過兩遍,第一遍真的也能夠算是個模范觀眾,而第二遍,我開始焦慮,因為我的注意力開始集中于護士長的身上——一個徹底的理性主義者和專業(yè)主義者,原則至上,一絲不茍地做著任何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如果說McMurphy是我們內(nèi)心某一部分的投影,護士長難道就不是我們內(nèi)心另一部分的投影?在我們自持掌握了真理的時候,當我們拒絕深入和關(guān)懷一種完全陌生的生存狀態(tài)的時候,是不是也在全然無意之中做了跟護士長一樣的事情?在這樣的視角下,我們欲除之而后快的“壞人”、“神經(jīng)病”、“無賴”、“奸小之徒”,其身份是否都那么可信?
當然,這是一個能夠被意識到,卻無法彌補的問題。但是奧妙在于,那里的許多人甚至拒絕被喚起這種意識——當他們把自己假想成受害者的時候,他們是滿足的,但是當你指出他們也可能是施害者的時候,他們卻感到自己受到了傷害。
誰都向往自由,但是若不能直視自己人性中的天然缺陷,你并不會因這種向往而變得高尚。
最后,我對“善”與“惡”的本質(zhì)討論沒有興趣,因為在我的字典里,人性是不可能被凈化的——任何想當然地試圖凈化人性的人,即使是借著自由的名義,其靈魂中也必然住著一個暴君。
飛越瘋?cè)嗽河霸u精選(八):
瘋?cè)嗽猴@然是個隱喻。這隱喻在當時看來便似乎太淺顯,何況這天已經(jīng)有不少人看過了《肖申克的救贖》和《楚門的世界》;當然,有些人會愿意扯上《看上去很美》,姑且算它一個吧。
麥克墨菲顯然是個混混,而且有點小聰明,靠著裝瘋賣傻躲避了牢獄之災——雖然代價是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護士長拉契特顯然是個好人,道德上完美無缺,是個完美的制度與即成世界的捍衛(wèi)者。影片最后小混混墨菲成了英雄,而“該院最好的護士”拉契特卻是個地道的惡魔。這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
實際上,拋去各種影評和溢美之詞給我們戴上的有色眼鏡,我們能夠感覺到,是“瘋?cè)嗽?rdquo;這個環(huán)境成就了麥克墨菲,因為他若在一個相對正常的環(huán)境里,他能做的事就只有“至少五次因鬧事被逮捕”——無論以他所處的時代或者我們此刻的眼光來看,這樣的人都無法被稱為英雄。但恰好他被送進了瘋?cè)嗽海话卜值男郧,讓他打破的制度恰好是那么不合?mdash;—而我們能夠想見,以他的性情,合理的制度他也會打破的。所以,可謂是“時勢造英雄”,麥克墨菲被人稱道的英雄主義色彩似乎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濃烈,而所謂的“殉道精神”更是有點生拉硬拽。
但是,畢竟麥克墨菲是作為一個被藝術(shù)化、夸張了的形象出此刻影片里的,從戲劇效果的角度思考,麥克墨菲的流氓氣與護士長拉契特的道貌岸然構(gòu)成的強烈比較,很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我們應當能夠看到的確是他的這股與眾不同的流氓氣,讓他對制度——他才不管這制度是好是壞,只要這制度限制了他——無比憎恨和對自由極度渴求,讓他對生活充滿激情,讓他嘗試“飛越瘋?cè)嗽?rdquo;。如此便夠了。何況魯迅他老人家的那句“對手如兇獸時就如兇獸,對手如羊時就如羊”也能為他開脫不少。一個執(zhí)著于“費厄潑賴”的道德完人,有多少激情來抵抗不自由、來應對如潮的不講究“費厄潑賴”的敵人?只有流氓才能對付道貌岸然的衛(wèi)道士,這似乎是我們不得不應對的事實。若麥克墨菲是個道德高尚并有極高覺悟、已經(jīng)自我覺醒的很有境界的正人君子,我會以為我是在看一部長春電影制片廠出產(chǎn)的片子。
關(guān)于護士長拉契特的評價,相對而言,似乎能夠簡單很多。很多人認為她是個惡魔,這大概是沒錯了。但試圖透過舉她大聲播放音樂來“折磨”病人、在病情討論會上揭病人傷口等例子來證明這個結(jié)論,則顯得有點太過簡單了。若她這個主角如此單薄,如何讓她的扮演者路易絲弗萊徹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實際上我們縱觀整部電影,看不出拉契特有任何透過虐待病人而獲得快感的跡象。
播放音樂是好的,而有些老人耳朵不大好,需要大點聲,似乎沒什么問題;透過大家討論來治療病人,出發(fā)點也顯然是沒錯的;大部分人,個性是些老人家習慣了現(xiàn)行的作息時間,不因棒球比賽而改變作息,免得打攪了他們,道理上也沒錯。單純地從動機而言,我們看到拉契特是處處為病人著想;哪怕結(jié)果并不盡人意,她也沒有從病人的不悅、甚至痛苦中獲得任何惡意的快感。也就是說,道德上她似乎無懈可擊。但事實上,過大的音量的確影響了病人的正常交流;而大部分的病人其實不想暴露私、揭自己的傷疤;有不少病人是很想看棒球賽的。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拉契特之所以為惡魔,正在于她是個好人,是一個道德上完美無缺,對制度異常執(zhí)著的人,正是這種占領了道德制高點的優(yōu)越感,讓她在“一切都是為了病人好”的道德掩護下絲毫不顧忌病人的感受,一意孤行地堅持不合理——她當然不這么覺得——的制度,傷害——她也當然認為是在幫忙——病人。這不禁讓我們想到我們中國的那些“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學先生們,當他們把出軌或者疑似出軌的女性塞進豬籠,沉入水底時,他們是不會有任何罪惡感或者獲得任何犯罪的快感的——他們只會痛心疾首地感慨世風日下,同時覺得自己的行為無比正確。不合理的制度已經(jīng)內(nèi)化為心中的道德律,
他們做出的行為便只能代表制度而不能代表他們自己了,因為已經(jīng)被徹底制度化的他們已經(jīng)成了制度的一部分。
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在《鼠疫》中寫道“世上的罪惡差不多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的。沒有見識的善良愿望會同罪惡帶來同樣多的損害。人總是好的比壞的多,實際問題并不在那里。但人的無知程度卻有高低的差別,這就是所謂美德和邪惡的分野,而最無可救藥的邪惡是這樣的一種愚昧無知:自認為什么都明白,于是乎就認為有權(quán)殺人。”這段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
護士長拉契特的不敏感或者說無知——不論這是天生的還是制度化的結(jié)果——讓她漠視病人的需求,而又正是這種漠視,讓她能毫無顧忌地揮舞她的道德大棒來執(zhí)行她所奉行的行為準則和道德律,而這更進一步地導致她的無知。如此,她便陷入一種不可抑制的“自激”,像一條咬著自己尾巴原地打轉(zhuǎn)的蛇,生活在自己的一個能自圓其說的封閉的世界里;而在這個能自圓其說的世界里,她是“全知全能”的——“于是乎就認為有權(quán)殺人”。分析到那里,我們便會發(fā)覺拉契特其實比麥克墨菲更有代表性,她實際上代表了我們這個社會上的大多數(shù)人:好人,但由于無可避免的智力上的局限性,于是好心辦壞事。當我們用相對尖銳、惡毒的語言來形容這種人(其中必然包括我們自己)時,那便是如易卜生在《人民公敵》中對“結(jié)實的大多數(shù)”的描述:“我們這兒,真理和自由最大的敵人就是那結(jié)實的多數(shù)派。不是別人,正是那掛著自由思想的該死的結(jié)實的多數(shù)派!此刻你們明白了!”,“真理”、“自由”、“自由思想”都是好詞,用任何一個其他的好詞來更換它們,關(guān)于“結(jié)實的多數(shù)派”的說法也是成立的。“為了病人好”的拉契特自己便是病人們最大的敵人,于是無意中便做了“結(jié)實的多數(shù)派”。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是道德的
悖謬。
我在文章開頭提到了《看上去很美》,這是因為06年這部片子上映時,有人起哄稱它為“中國的《飛越瘋?cè)嗽骸?rdquo;,“兒童版《飛越瘋?cè)嗽骸?rdquo;。單純地就主角和某些場景而言,兩者的確有相似之處,比如說“幼兒園”對應“瘋?cè)嗽?rdquo;,李老師對應護士長拉契特,方槍槍對應麥克墨菲,群眾拉屎對應“Medicinetime”等等。但問題是,表面看來,《飛越瘋?cè)嗽骸泛汀犊瓷先ズ苊馈范际且徊筷P(guān)于專制與自由、制度化與反抗制度化的電影,就這點而言,兩部電影的確是極其相似。但其實《飛越瘋?cè)嗽骸愤有一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當我們拿《飛越瘋?cè)嗽骸泛汀缎ど昕司融H》、《楚門的世界》以及《看上去很美》一齊做比較時,往往只著眼于這幾部影片的主題都是表達了對自由的追求和對人的關(guān)懷,但卻忽視了《飛越瘋?cè)嗽骸放c其他片子在表達這一主題上的方法上的不同,而這種表達方法上的不同,恰是他高于其他片子的地方。《肖申克的救贖》等幾部片子是在透過制度——制度化與反制度化——來體現(xiàn)對人的關(guān)懷和對自由的思索與追求;而《飛越瘋?cè)嗽骸穭t更多的是直接地透過“人”這一命題本身來表達對人的關(guān)懷和對自由的理解。它其實是以麥克墨菲和拉契特的矛盾為引子,透過對其他病人,尤其是酋長、比利兩人的刻畫,表達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近乎
哲學的命題,那便是:如何對待“自我”,從而不單對制度化進行批判,更多的是去試圖探索、揭開這種“制度化”產(chǎn)生的根源。
在《飛越瘋?cè)嗽骸防,我們會發(fā)現(xiàn)被真正制度化的其實只有一人,那便是制度的代表護士長拉契特;而反制度化的也只有一人,麥克墨菲。其他病人,除了少數(shù)幾個有暴力傾向的以外,制度于他們是沒有多少關(guān)系、可有可無的,因為他們都是自愿進入這個瘋?cè)嗽旱。是的,他們都是自愿的,不同于《肖申克救贖》里被強行關(guān)押的犯人們;不同于《楚門的世界》里生來便在攝影棚里的楚門;也不同于被迫上幼兒園的方槍槍們。他們都是自愿的。他們自己選取了進來,并且隨時能夠選取離開——當麥克墨菲明白這點時,感到無比震驚,因為在他看來這完全不可思議。很多人會從病人們并不愿意離開這所瘋?cè)嗽翰ψo士、看守們逆來順受而得出他們已經(jīng)被制度化的結(jié)論,姑且這么認為吧;但他們忽視了一點,那便是病人們是自愿進來的。如果他們真的被制度化了,那制度化也只能是果,在他們進入瘋?cè)嗽褐氨愦嬖诘、讓他們理解制度化的因更加引人思索、讓人毛骨悚然?/p>
他們?yōu)槭裁磿x取主動進入這個瘋?cè)嗽?影片對除了麥克墨菲的其他病人的刻畫似乎告訴了我們答案。比如說酋長。酋長是印第安人,一開始是醫(yī)院里病得最嚴重的人。他雖然身體強壯,牛高馬大,卻嚴重的自我壓抑,反映遲鈍,從不說話,以至人們都以為他又聾又啞。而之后,在麥克墨菲的鼓動和激勵下,他漸漸與其他人接觸了起來,最后成了墨菲知心的朋友。在一次與麥克墨菲的對話中,墨菲說酋長很強大,而酋長卻說道:“我父親才是真正的強。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他喜歡……所以大家都不放過他……”顯然酋長的父親的遭遇讓他對自我的釋放產(chǎn)生了懷疑,從而導致極其嚴重的自我壓抑。我們再看比利。比利是一位弱小、自卑、口吃的病人,當麥克墨菲準備逃跑時,邀請他一齊走,他說:“我還沒有準備好。”我相信這不但是比利一個人的答案,也是全體病人的答案。他們都“沒有準備好”。而這種對自己的不信任、強烈的自我壓抑,使他們主動選取進入瘋?cè)嗽,甘愿理解各種不人道的待遇。在影片的最后部分,麥克墨菲把她的女朋友弄進了瘋?cè)嗽,并舉行了一個派對。那個晚上,墨菲甚至讓他的女朋友跟比利發(fā)生了性關(guān)系,以滿足比利對他女朋友的愛慕之情——某種程度上,比利的自我壓抑就是由于以前被喜愛的女性拒絕而造成
的。這件事第二天被拉契特發(fā)現(xiàn)了,在她質(zhì)問比利,并對他表示徹底的失望時,我們能夠看到比利在回擊她時口吃的毛病消失了。這是一個很有象征好處的情節(jié),比利透過欲望的達成而解除了自我壓抑,于是作為他“不正常”標記之一的口吃便消失了。雖然比利最后在拉契特的刺激下悲憤地割開了自己的手腕,自殺了。但我們能夠想見,他在解除了自我壓抑的那一刻,他便已獲得了自由。
影片的結(jié)尾墨菲去世了。在比利因拉契特的刺激而自殺后,他襲擊拉契特,從而被切除了腦白質(zhì)成了真正的白癡。此時已經(jīng)尋回了自我的酋長不忍心見到墨菲如此痛苦且荒謬地活著,便用枕頭悶死了他,然后扛起水泥臺,砸開了窗戶,獨自一人,在晨曦中向遠方的樹林跑去。而在他身后,是其他病人遠眺他高大的背影時發(fā)出的陣陣歡呼。
是的,酋長自由了,但與其說這是挑戰(zhàn)制度、規(guī)則的勝利,不如說是因為他重新認識了自我,釋放了自我。而其他病人,他們望著酋長的背影,望著洞開的窗戶卻沒有行動,這顯然不是制度和規(guī)則的原因,而仍是因為“內(nèi)心不自由”,還“沒有準備好”。但好歹他們歡呼了——他們對自由有了向往。
“普魯士的專制制度是對作家內(nèi)心不自由的懲罰。”馬克思如是說。
麥克墨菲,顯然他一向都是自由的。
飛越瘋?cè)嗽河霸u精選(九):
《飛越瘋?cè)嗽骸酚霸u
被世人稱為瘋子的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曾說:“我和瘋子的唯一不同,在于我不是個瘋子。”
在《飛越瘋?cè)嗽骸分,由杰?尼克爾森飾演的麥克墨菲在影片中的瘋?cè)嗽褐幸彩遣煌,他也不是個瘋子。麥克墨菲是個有欲望有活力的人,把這樣一個人置于瘋?cè)嗽褐酗@然是有著天大的不同。
影片中的瘋?cè)嗽号c主人公麥克墨菲是格格不入的,它死板,陰沉,壓抑,壓制人的欲望,抹殺人的個性。在這個瘋?cè)嗽褐杏袊栏竦闹贫龋有執(zhí)行制度的女護士長。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麥克墨菲必須是無法安然生存的,于是就有了他的追求,主張和反抗。但麥克墨菲的結(jié)局卻是一個杯具,他被割去腦白變成了真正的白癡。但是,麥克墨菲能夠算得上一個英雄,他給人們帶來了期望。
總的說來,這是一部充滿了諷刺和批判的電影,導演在電影細節(jié)的表現(xiàn)上也是下了大工夫的。
影片一開始就是一段能夠說得上扭曲的音樂,這就像是對瘋?cè)嗽褐胁シ诺娜岷鸵魳返囊环N嘲笑,讓人感受深刻。
導演對鏡頭的運用也十分精湛,片中需要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細膩感情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對質(zhì),于是片中運用了超多的近鏡,充分的用人物的表情動作刻畫了其豐富的感情變化。而且,在麥克墨菲帶領大家出去釣魚的部分中,鏡頭又切換成遠景,讓人們看到船和大海,這樣就把人們從壓抑的近景中一下子釋放出來,讓觀眾真切的感受到自由。而且這一部分的畫面也是由一段快樂的吉他樂引領的,更增加了那種脫離約束,自由自在的快樂,這種自由自在的遠景畫面在很多程度上也要歸功于之前近景的超多運用,沒有那些積累的壓抑,我想那真切的自由的時段也會變得大打折扣了。
這種進遠景的比較運用和穿插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同樣的手法還用在了影片的結(jié)尾,瘋?cè)嗽褐宣溈四频呐笥?ldquo;酋長”受到麥克墨菲的鼓舞,從瘋?cè)嗽褐刑优堋K苋肷衷暗漠嬅婢陀洲D(zhuǎn)入了宏大的遠景。酋長自由了,我們能感受到這種自由,就從這遠景的畫面中——那么大的原野,只有一個人在奔跑,這樣的結(jié)尾讓觀眾遠離了壓抑,心中的感情走向一種超然,而且,這結(jié)尾的山林,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影片開頭的畫面,這樣,很自然的做到了觀眾感情的升華,也更加完善了影片的結(jié)構(gòu)。
飛越瘋?cè)嗽河霸u精選(十):
該部影片根據(jù)坎·凱西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拍攝,獲得第四十八屆奧斯卡(1975)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獎項。是美國七十年代社會政治電影的代表作,表面上似乎《飛越瘋?cè)嗽骸肥怯吧涮K聯(lián)等國,其實該片是揭露了美國自己的"家丑"。影片中所描繪的那所精神病院是美國病態(tài)、壓抑的社會縮影。《飛越瘋?cè)嗽骸繁M管擷取類似題材,卻有必須的寓意,十分犀利,富于揶揄色彩。但這部電影頌揚的那種為了個性解放而孤軍奮戰(zhàn)的英雄,由于找不到正確的解放道路,最后還是被無情的社會所吞噬。
一開始,整部影片的風格算是比較簡單快活的,男主角麥克默菲是一個正常人,只因為為了逃避在監(jiān)獄的職責,因此故意表現(xiàn)出異常而被送進瘋?cè)嗽。他原以為能夠自由一點了,反而處處受到限制。有個印第安人——齊弗,別人——包括醫(yī)生,都以為他是又聾又啞的,而麥克默菲似乎很喜歡齊弗,經(jīng)常找他玩。精神病院單調(diào)、枯燥、機械式的生活,使健康無病的麥克默菲難以忍受。他常常違抗醫(yī)院的命令。一天,他竟冒著危險,讓齊弗舉起他翻過鐵柵欄外跑上醫(yī)院用來給病人做“療養(yǎng)”的公車,自己開車帶著比利和其他病人,途中接了自己的女友凱特,一齊去輪船上教病友們釣魚,就是這次比利對凱特心動了。
當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笑得還是比較開心的,因為麥克默菲的到來,一個沉悶的瘋?cè)嗽鹤兊糜辛藲g笑聲。
麥克默菲本以為,經(jīng)過這件事,醫(yī)院會把他放回監(jiān)獄,事實卻不然,因為護士長在一次開會中向其它人提議了讓他繼續(xù)留在醫(yī)院。這家醫(yī)院標榜采用先進的藥物與精神治療方法,但把病人視如動物,剝奪了他們的基本生活權(quán)利和愛好,病人契士威克激動地對護士長說他要煙,要他自己家人帶給他的煙,護士長卻說是麥克默菲的原因,聽到后病人契士威克很生氣的說,我不是孩子,你們控制我的煙就像控制孩子吃的的餅干……
有時醫(yī)院會強迫病人進行痛苦的治療,根本沒理會病人的恐懼。在一次由口角轉(zhuǎn)為廝打的瘋狂后,麥克默菲、齊弗和契士威克就被送到進行電療的地方,在契士威克被強迫帶去后,麥克默菲給了齊弗一支口香糖,齊弗竟然開口跟麥克默菲說了謝謝,麥克高興極了,就跟提議齊弗跟他一齊逃出這個地方,這時候的齊弗對逃跑是很沒信心的,說自己沒準備好。之后,在圣誕節(jié)之夜,麥克墨菲和病人們又跳舞又喝酒,將醫(yī)院鬧了個天翻地覆。為了滿足比利對他女友的愛意,他將女友與比利安排至一個屋子后,準備在比利盡興后完成他的逃跑計劃并把比利也帶走,但當本來準備逃跑的麥克默菲看到所有“瘋子”同正常人一樣快樂地唱歌跳舞時,明白了自己不能就這么一個人甩下其他人遠走高飛,他不能將所有罪名都留給留下來的其他人,與此同時在等比利和凱特時,卻睡著了。第二天,護士長看見滿地狼藉,清理人數(shù)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少了比利,當她找到比利之后,發(fā)現(xiàn)比利與凱特全身赤裸的抱在一齊。護士長當眾威脅要把他的事告訴他媽媽,比利害怕極了,把事實都老實交代給護士長,并一邊恐懼的叫護士長不要告訴他媽媽,然后比利給兩個護院帶到醫(yī)生辦公室等待醫(yī)生到來,而比利就在這個房間里用碎玻璃割開了頸動脈。
麥克默菲被徹底激怒了,直朝護士長撲了過去,雙手緊緊扼住她的脖子,卻被護院打昏。之后麥克默菲受到了慘無人道的“治療”,醫(yī)院將他做了額葉切除手術(shù)成了真真正正的"白癡"。當他被放在床上后,印第安人齊弗抱起麥克默菲的頭十分哀傷地望著他,他本以為能夠在今晚就和麥克默菲逃跑,因為他已經(jīng)感覺自己充滿了力量,齊弗最后一次緊緊地抱著自己的朋友,然后說,我會帶你一齊走的,之后用枕頭把麥克默菲悶死了。齊弗來到浴室,雙手抱起沉重的飲水池,砸壞了醫(yī)院的鐵窗,跳出窗戶,在深夜微弱的光線中,跑向遠方。
看到齊弗抱著麥克默菲的時候,我能夠感受到他當時的無奈以及心中無法釋放的憤怒,齊弗在微弱的光線中跑向遠方,而其他的病人則大聲叫吼著,或許是對自由的向往,盡管自己不能逃出瘋?cè)嗽,但是仍然不放下出逃的機會。
齊弗就應是瘋?cè)嗽褐谐他溈四埔酝獾牧硪晃槐容^正常的人了,但是在麥克默菲來之前所有人都以為他又聾又啞。但是他卻與麥克默菲交了朋友。麥克默菲本來是個健康活潑的正常人,卻在來到瘋?cè)嗽汉螽a(chǎn)生了變化。護士長對病人的態(tài)度,完全不把病人當做人來看。病人們在麥克默菲來到瘋?cè)嗽褐埃际遣捎昧隧槒牡男膽B(tài),但在麥克默菲來了之后,病人們期望解放自己的個性,期望擁有自己作為人的權(quán)利,但是護士長卻完全不理會他們的想法。
這部影片呼吁的是解放個性,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的壓抑及病態(tài)。題材奇特,描述了一個瘋?cè)嗽翰∪吮黄确纯沟墓适,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美國社會的種種弊端,打著人道主義的幌子卻把病人當做醫(yī)務人員實驗動物,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真實寫照,這是一個帶有鬧劇色彩的杯具。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