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來歷100字(一):
端午節(jié)的由來100字
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立刻劃船撈救,一向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齊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之后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jié)的來歷100字(二):
端午節(jié)的由來100字
古代,有一位楚國的大夫叫屈原。被某國追殺,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不惜自記的生命,屈原就跳進大江以死來抗爭。
果然,百姓合作吧追殺屈原的國家打敗了,百姓為了紀念屈原,把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來歷100字(三):
端午節(jié)的由來100字
端午的來歷
這天是端午節(jié)了,但我不明白端午節(jié)的來歷。媽媽告訴我,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臣,小人對皇上說了屈原的壞話,皇上不再信任屈原,就把他流放到遠方,他很悲哀就跳河殉國了。老百姓們?yōu)榱思o念他,就往河里扔吃的東西,最后構成了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我們吃粽子,系彩繩,賽龍舟,真是熱鬧非凡呀!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端午節(jié)嗎我們吃粽子的時候別忘了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呀!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