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減輕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是大勢所趨,是提高全民族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提高教師個人素質是減負增效的關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減負增效的目標;用好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是減負增效的途徑。創(chuàng)新——減負——增效,讓學生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創(chuàng)新減負增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減輕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要切實認真加以解決!睖p負是大勢所趨,是提高全民族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需要。減負是過程、是途徑、是方法,增效是方向、是目的、是歸宿,而創(chuàng)新則是減負增效的要求和靈魂。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搞好減負增效,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減負增效的關鍵:提高教師個人素質
教師必須在師德水準、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而所有這些又集中反映在課堂教學的水平、能力和效果上。隨著人類步入信息時代,世界在飛速的發(fā)展!這種飛速的發(fā)展使得我們的星球正在逐漸“縮小”,而英語是我們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英語交流能力,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素質,促進中國與世界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但英語是一門外來語言,學生缺乏與生俱來的語言氛圍,不能像學母語那樣來得容易。加上不少老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滿堂灌,英譯漢”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根本不適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從一開始就不愿意和英語打交道,繼而學好英語成了一句空話。再者缺少語言習得和使用環(huán)境,是中國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因素。要想改變這種局面,教師必須深入學習課標,積極參與教研,了解教學動態(tài),在教學中一定要想方設法,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造合適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親身體驗,理解課堂教學的信息和語言材料,激發(fā)他們表達思想的欲望,在學習中鍛煉運用語言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椤爸R探索的導航者”,真正從過去的“題海戰(zhàn)術”中解脫出來,鉆研教材、教法、學法,使“減負”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實處。
創(chuàng)設情境,充滿活力的課文導入階段。
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jù)具體課文內容,采取多樣的形式,合理運用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積極創(chuàng)設具有實際意義的語言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最佳的語言輸入。教師通過介紹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或者是設計相關的問題,或者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對所學課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的興趣和愿望,為學生深入學習理解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使學生加強了英語聽力的訓練。
二、認清減負增效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減負是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前提。在教學中,只有把學生從教師過多的講解和大量的練習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有機會和時間多聽、多看、多讀,從而拓寬知識面,與教師、同學多對話,在日常生活中多運用,才能有機會培養(yǎng)個人的興趣,從而使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以提高。我在教學中就注重學生的口語訓練,力求教學時全部使用英語組織自己的語言,讓學生慢慢融入到英語的語言氛圍之中。 同時,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自我體驗、自主創(chuàng)新、自由發(fā)揮、自我完善。如《我講英語故事》、《英語新聞》、《英語小知識介紹》、《我是英語小作家》等活動,讓學生從說到寫,逐步完善個人的知識,將英語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完全聯(lián)系起來。這些活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實踐能力。
層層推進,全面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閱讀理解階段。英語教學難點多,閱讀理解是課文教學的核心。通過閱讀,能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獲取與課文相關的大量有用信息,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快速提高。在這個階段,教師就要注意采用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原則組織學生展開閱讀訓練。我認為適宜采取以下方法訓練:
1、泛讀。讓學生根據(jù)課文插圖、已學習過的單詞,跳躍式的略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獲得簡單信息,使學生養(yǎng)成自我學習的習慣。
2、精讀。小學英語教材,一般內容簡單,但多數(shù)學生由于沒有相應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學習效果較差。組織學生精讀,就是引導學生大量獲取語言信息,同時進行歸納、概括、總結,達到把握全文,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眼、腦、手并用,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豐富想象力和語言概括能力,提高非語言因素的閱讀技巧,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三、注重減負增效的途徑:用好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
“減負”,并不是降低學習難度、縮小學習范圍,而是為我們教師提出了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如何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在現(xiàn)今的網絡時代,答案是明確的:只有充分利用好現(xiàn)代教學媒體,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才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減負增效”。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AUnit9shapes一課時,針對兒歌《twinkletwinkle,littlestar》的教學,采用多媒體播放flash課件的方式,讓學生在愉悅的旋律、精美的畫面中學習了知識,得到美得享受。由此可見,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有極大的作用:一是節(jié)省了課堂教學的時間,二是增強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和形象性,三是賦予課堂教學以美感和快樂。
四、循序漸進,能力養(yǎng)成的寫作階段。
寫是語言信息輸出的第二過程,也是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仍須遵循由淺入深,先易后難的原則,讓學生開展多樣的寫作訓練,從仿寫句子、看圖寫話入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模仿寫作、自由寫作等能力。教師應注意的是在學生對已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中,主要檢測信息輸出的準確性。
總的來說,在小學高年級英語課文教學中,教師應準確把握課標,根據(jù)課文教學的規(guī)律,結合小學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課文的背景知識入手激趣,通過對課文的分層理解,了解課文的真正含義,同時結合課文,將文中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交際運用,最終達到準確進行語言輸出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做到聽中有說,讀中有說,先聽說后讀寫,這樣有序的訓練,就能提高學生各種技能以及英語運用水平。
過重的負擔摧殘人,合理的負擔鍛煉、培養(yǎng)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意志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傊瑴p負與增效、創(chuàng)新緊密結合,它們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會使我們的教學更加有聲有色,更好的完成素質教育賦予我們教書育人的職責。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