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多元評價的特點分析
1、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當中,教師是教學評價的主體。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存在是從單向評價向多向評價的轉換。多元化評價使得評價主體增加,對于評價主體之間的互動有促進意識。在多元化評價當中,學生成為評價主體的一員,與教師、家長以及社會共同參與評價活動。評價主體以及評價對象共同致力于評價工作,可以使評價信息得到多層次與多方面的反饋,更好地促進評價對象的發(fā)展。在長期的教學評價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唯一評價者,而多元化評價將教師、家長與學生進行結合,對于學生的主體性也是一種尊重。學生在多元化評價過程中真切地接收每一位評價者的評價,可以規(guī)范其學習思想與行為,促進其健康成長。
2、評價內容多元化。
品德與社會學科不僅是讓學生積累課本上的知識,更多地是引導學生將課本上正確的思想品德以及相關行為落實到自己的實踐生活當中,利用科學的知識來規(guī)范自己的學習行為。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多元化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涉及到不同的內容。首先,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與獲取品德與社會知識的過程以及獲取的方法。其次,教師要關注小學生在品德與社會學習中培養(yǎng)起來的價值觀念以及面對不同社會現(xiàn)象的情感傾向。
二、多元評價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中的應用分析
1、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評價思想。
要將多元化評價應用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當中,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評價理解。多元化評價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中的應用,是對當代教師教學觀念的一種挑戰(zhàn)。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讓學生學會自主思維與學習是重要的教學任務。
2、加強第二課堂的開拓,應用多元評價。
在開展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之時,教師要利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之外的時間與空間,為學生開拓第二課堂。教師要學會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入到社會當中,將多元化評價手段整合在小學生的實踐當中。當代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要認識到評分制的不足之處,將評價手段開放化。在傳統(tǒng)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教師利用一張嘴與一本書進行形式化教學,這樣的教學與評價手段應當被取代。教師要敢于針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內容,對教學評價與考核的標準進行改變,從品德與社會知識體系的規(guī)律出發(fā),完善評價標準與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品德與社會教學內容,為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利用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比如說,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針對某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進行手抄報的制作,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此項活動。在學生完成之時,讓每一個小組之間進行評比,這樣,可以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出一個學習的課題,讓學生針對這個課題進行社會調查,自己總結出正確的品德與正確的社會行為。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制作與排演課本劇,利用課本上簡單的社會現(xiàn)象,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之后,讓學生對自己的扮演的角色的行為以及自己的扮演過程進行評價。這樣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對于小學生品德與社會學習熱情的激發(fā)有促進作用。
三、小結
綜上所述,品德與社會學科對于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利用有利于學科教學的規(guī)范與小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提高。我們希望當代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多元評價的作用,并將其適當應用于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之中。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