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語言的基礎訓練,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
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言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而要使學生準確熟練地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字,必須經過反復訓練。這種訓練的目的絕不是單純掌握些知識概念,而全在于提高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一以貫之地堅持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強調日積月累。對于字詞,我們要求學生,不僅一般的生字生詞要掌握,常見常用字詞更需要牢固掌握。課內的如此,課外的也如此。例如“森然”這個詞,真是太熟悉了,但是到底什么情況下才能用呢?又如“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個成語(熟語)誰都會用,但是“雷池”是什么?不弄清楚含義,就難免誤解和誤用。語言的實際運用是不分課內課外的,語言的學習與運用乃是終生之事,因此,培養(yǎng)學生“務求甚解”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課堂上進行語言基礎訓練是一種啟發(fā),是一種示范,也是一種引導。
下面是高三老師利用上課5分鐘隨堂練習的三個語言基礎訓練題:
1.分別用“定”或“訂”填空。
(1)二人__交(2)__期開會(3)__價合理
(4)__立條約(5)__正錯誤(6)裝__成冊
2.判斷正誤(有歧義畫“×”)。
(1)甲乙雙方一致同意,甲按八折優(yōu)惠售給乙方1000噸鋼材,乙方則須用被優(yōu)惠的20%來購買××公司股票。
(2)某廠93年改善管理方法,成效顯著,產品合格率超過歷年平均值的20%。
(3)某校開設五門選修課,高一學生踴躍報名,第一天就超過規(guī)定名額的20%。
3.解釋加點詞語。
(1)故國神游
(2)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唐·張祜《宮詞》,寫宮女哀怨)
(3)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唐·劉禹錫《石頭城》)
(4)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上面第1題涉及普通(常見)字詞的運用,第2題涉及到語句的實際運用,第3題涉及到漢語的多義性,延展到對四大“名”(名作家、名作品、名人物、名言名句)的記憶與理解。
語言基礎訓練要講求實效,必須提高練習題的質量。像有些題,所給四個選項共16個詞,而這16個詞里只有一兩個是易混(易錯)的詞,其它詞早已掌握,訓練作用就不大。
語言基礎訓練要注重實用,要避免在語法修辭的術語或純概念性的東西里捉迷藏。例如:破折號的用法有幾種?比喻和比較有什么區(qū)別?這一段話到底是描寫,還是想象?等等。類似問題,有些連出題人自己也不大清楚所以然,怎能“使人昭昭”呢?而下面的訓練則比較有意思:
“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兩面(甲)西面斜對著圣馬克方場(乙)南面正在運河上!奔、乙兩處的標點應是什么?(甲:分號;乙:逗號)作者為什么在甲處使用分號呢?
這道題看起來考查的是標點符號的用法,實際上涉及到對下文的理解,涉及到對作者思路的理解,這樣的訓練,實用性就比較強。
語言基礎訓練不能把豐富生動的語言現(xiàn)象簡單化,出一些“一廂情愿”的訓練題。例如隨意把原文中某些詞語或語句挖去,讓學生來填寫,不符合原文的就算錯。其實,語言現(xiàn)象不是數(shù)學公式,除個別情況外,哪能只有唯一答案呢?這種訓練不但難以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還可能把學生引入歧途。
語言訓練不僅在閱讀中要抓,更要通過寫作來抓,從某種程度上講寫作的語言訓練是一種更便于聯(lián)系實際應用、綜合性更強的語言訓練。
請看以下幾個寫作訓練題:
1.有這樣一句話(即甲句)——
甲:夢中的一千次笑,不如現(xiàn)實中的一滴眼淚。
(1)如果把這句話寫進作文中,你打算用它來論證什么觀點(論點)?
(2)請你用甲句的樣式(句子結構、字數(shù)等,大體上相當)續(xù)寫出乙句和丙句,用來論證同樣的觀點(只寫乙丙二句,不作其他論證)。
2.寫出李老師要說的話:
元旦晚會上,學生們熱情邀請李老師出個節(jié)目,有幾個人說:“學狗叫吧”李老師想,學生們是好心,但學狗叫又實在不雅,于晚會歡樂氣氛無益。于是,他解釋道:_____。
一聽這話,同學們心悅誠服。報以熱烈的掌聲。
3.請按要求補寫下文空白處:
(1)在K1(即空1)處寫一段100余字的話闡明“青蛙試驗”給人們的啟示。
(2)在K2處寫一段100余字的例證文字(以李存勖為例,參閱語文課本第四冊P318《伶官傳序》)。
(3)在K3處寫一段200余字的議論性文字,對上文進行總結、引申,使全文成為一篇完整的議論文。
從青蛙試驗說起
據(jù)說,美國康乃爾大學曾作過這樣的試驗。他們把一只青蛙,突然扔進滾沸的油鍋;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只青蛙奮力一躍,竟跳出油鍋,安然逃生。過了一會兒,他們又把這只青蛙放到一個盛滿水的鍋下加熱,待到青蛙覺察出水溫的提高危及生命時,它卻再也沒有了那奮力一躍的力量,而只能葬身鍋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K1)_____。
類似青蛙試驗的故事,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都是很多的。北宋歐陽修在他的《五代史·伶官傳序》中介紹的后唐莊宗李存勖就是一例。
李存勖(K2)_____。
一個動物的實驗,一個歷史的真實,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K3)_____。
第1題既涉及語言形式又涉及語言內容。第2題涉及特定語言環(huán)境(語境),是應變語言,也是一種放慢了速度的口語訓練。第3題綜合性最強,是訓練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聯(lián)想能力的綜合訓練題。
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是可以較有效地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水平的。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個老師都在努力探索的關鍵問題。
近年來,我校特級教師顧德希先生一直致力于文章閱讀的知識體系的構筑,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在教學中,顧老師提出用設題、解題的辦法模擬學生閱讀過程,引導學生完成對課文的分析。這一做法在我們語文組得到推廣,是行之有效的。
這一做法主要是依據(jù)教學目的和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設計出一套有啟發(fā)性的、有梯度的、有思維難度的問題。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受到語言和思維訓練,學習分析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下面是青年教師科建宇在講解自讀課《左忠毅公逸事》一課時設計的問題和教學步驟:
讓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初步理解課文:
1.文中記敘了左光斗哪些事跡?表現(xiàn)他什么精神?
2.文中記敘了史可法哪些事跡?表現(xiàn)他什么品質?
3.文中寫史可法對表現(xiàn)主人公左光斗有什么作用?
4.作者方苞是如何知道文中所敘之事的?
進一步使學生加深理解:
5.左公“呈卷,即面署第一”,這樣做是否有些草率?
6.史可法說:“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這句話是對左光斗的理解,還是誤解,為什么?
教師講解介紹桐城派“義法”的創(chuàng)作理論,請學生分析寫作特色:
7.請你從“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兩個角度談談對本文內容和章法的理解。
用當堂練習和課外作業(yè)的形式落實本課詞語難點和其他語言知識點:
8.詞語練習(略)
從科老師教學實錄中我們可以看出:
設題要抓住原文的重點。
設題要精,不要瑣細、零散。
設題要讓學生有話可說,但又不是張口就來,要“促”學生去讀課文,去動腦筋思索,去概括,去考慮怎樣才能完整、準確、全面的回答。
設題要有梯度、有難度,使學生感到上課有滋味,有趣味。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要“上幾個臺階”,較為平坦的臺階大家都上來了,較高的臺階只有少數(shù)人能上來,其他人由大伙兒把他推上來,由老師把他拉上來。上述8個題,3、4題比1、2題難一些,5、6題比前幾題又難一些,第7題是為水平高的同學準備的“偏飯”,其他同學聽聽,能“喝點兒湯”,有所得,也就夠了,第8題是“干貨”,要落實、要扎實。
教師的作用則不止于設題,教師要組織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要防止走偏,要隨機應變(甚至臨時改變教學計劃),還要啟發(fā)、引導?傊,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的主導作用。而這一主導作用發(fā)揮的如何只有用學生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來檢驗。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