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是商家投資的公用自行車,只需手機掃碼即可付費騎行,因其靈活便捷、低碳環(huán)保而成為許多城市常見的“短途代步神器”。 下面是關于共享單車文明論文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摘要:在國內(nèi)經(jīng)濟新常態(tài)下,共享經(jīng)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jīng)濟形式更是蓬勃興起,開啟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作為在共享經(jīng)濟形式中產(chǎn)生的新興事物之一,共享單車的本質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商品,折射出了傳統(tǒng)觀念的逐漸消亡和市場經(jīng)濟的逐漸確立,是個體利益與群眾利益逐漸結合的體現(xiàn),是推動科技共享,發(fā)展共享經(jīng)濟的一大力量。在共享單車數(shù)量爆炸性增長的同時,相關制度的發(fā)展沒有跟上腳步,致使各種不文明用車行為嚴重,也帶來了一場關于誠信建設缺失問題的討論。
關鍵詞:共享單車 國民素質 權利 義務
一、現(xiàn)象闡述
201*年下半年,國內(nèi)開始興起共享單車的熱潮。截止201*年第一季度,全國累計投放共享單車超過四百萬輛,其中,ofo小黃車為二百五十萬輛。共享單車的數(shù)量爆炸性增長解決了人們“最后一公里”的短途出行問題,但與此同時相關制度的發(fā)展卻沒有跟上腳步,致使各種不文明用車行為嚴重,部分不法分子企圖利用共享單車實施新型犯罪活動等不文明的現(xiàn)象和社會治安問題相繼涌現(xiàn),折射出社會的誠信建設缺失,也帶來了一場關于素質的考驗。
二、原因分析
近日,一篇題為《共享單車,一面國民素質的照妖鏡》的文章在網(wǎng)絡上廣泛傳播。看到圖片上“被肢解”“被上樹”“被焚燒”的單車,網(wǎng)友留言里充滿指責、憤怒,并呼吁要嚴打這種惡意破壞共享單車的行為。在筆者看來,“誰之過”的問題難以界定,我們不妨來看以下的幾個問題。
(一)共享的定義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共享”一詞的定義為共同享有,共同享用。具體來說,就是將私人的物品免費與他人一起使用,達到閑置物品再利用的目的。共享單車歸根結底來說只是公共服務,最終的目的是實現(xiàn)盈利。作為公共服務提供者的共享單車公司是負一定的責任的。
。ǘ罢急阋恕钡闹袊诵睦
雖然,中國人五千年來的正統(tǒng)文化是推崇儒家思想――重義輕利,但在市井文化里卻是義利并重,甚至是利字當頭的。這種利字當頭的思想還較大程度上侵蝕了人的信仰。比如在商人家中供奉財神,官員對寺廟菩薩的膜拜以及關公、媽祖等,他們無不以小博大,希望以小祭品來獲取大收益。除此之外,在交易場中出現(xiàn)的“討價還價”,即 “看看誰有本事誰討便宜”;請客,即“喜歡占便宜的心理”,都是功利心在作怪;谶@種心理,就有了小黃車用車結束不鎖車的現(xiàn)象,有著“占便宜”心理的普通民眾,應該負有部分責任。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從“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排隊到境外闖紅燈、破壞文物,再到現(xiàn)在的不文明使用小黃車,“國民素質”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討論中。誠然,素質高的國民不會有上述行為,且中國的國民素質從某些意義上講很低,但是簡單粗暴地把一切現(xiàn)象都歸到素質問題上,并冠以“國民”的定語,在我看來未免隔靴搔癢。
讓所有國民的素質達到高水平,實現(xiàn)完美社會,無疑是不切實際的。實際上,因為有了參差不齊的各色人等,才有了我們生活的社會。普遍提高國民素質,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并不是簡簡單單喊兩句口號就可以做到的。
。ㄋ模┏杀
摩拜單車的成本為2300元/輛,相比之下,每輛ofo小黃車的成本僅為200到300元。成本的不同無疑決定了質量的差距,但是,它們的設計使用壽命都是三年。從這個角度來說,ofo小黃車損壞嚴重,主因不一定全部是人為破壞,而是自身質量不過關,經(jīng)不起高強度的騎行需求。
三、解決方案
(一)抓住心理特點,優(yōu)化運營機制
小黃車使用后不鎖車是人們集中反映的問題之一。沒有鎖車,自然也就沒有解鎖,也就無法盈利,這當然是共享單車公司不想看到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參考各大購物平臺的做法,推出“好評返利”機制,即適度提高用車費用,鼓勵用車者在用車結束后曬圖,而后獲得返利。這樣,不僅可以鼓勵廣大的用戶鎖車,更有利于監(jiān)控車子的狀態(tài),以便及時進行維修。
。ǘ┟鞔_責任義務,加大監(jiān)管力度
共享單車,作為共享單車公司的財物,受到法律的保護,破壞共享單車理應受到相應的懲罰!吨伟补芾硖幜P法》中明確規(guī)定,故意損毀公私財物,可以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處罰金。相關部門應加強監(jiān)督管理,依法處理違法行為。
作為普通人,只要不主動破壞就可以了。普通人有權利去阻止不法侵害但是沒有義務。而網(wǎng)絡上的某些“鍵盤俠”把這種“個人權利”偷換成“全民義務”,無疑是直接的道德綁架。為了防止自己的財產(chǎn)被破壞,共享單車公司首要考慮的事情不是讓全社會幫助他們完成義務,有限的社會監(jiān)管資源應該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而不是為了一兩家公司保駕護航。
(三)熔鑄社會公德,提升全民素質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相比于在網(wǎng)絡上像“鍵盤俠”一樣大談國民素質,倒不如真正設身處地地了解國民素質存在的問題,然后對癥下藥,提出切實可行的制度方案,把誠信作為國民教育的必修課,把傳統(tǒng)誠信文化重構,以在全社會建立規(guī)則規(guī)章,由外而內(nèi)地熔鑄社會公德,提升國民素質。
四、結語
一有不道德現(xiàn)象,就往國民素質與人性考驗上面推,這種思維過于簡單化,忽略了問題的本質。共享單車帶給我們的啟示,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國民素質問題的探討,而是探索更合理、更便捷的管理模式。用同一道德標準來約束所有人,或者說要求所有人都達到同一個道德標準,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道德標準,本就是是為了指導并約束人們的行為所形成的理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人往往有著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道德標準。簡單的關注并不能提升國民的綜合素質水平,個人要學會拿相關的標準來衡量一下自己,從改變自己做起。
參考文獻:
[1]龔亮,梁捷.共享單車如何實現(xiàn)文明共享[N].光明日報,201*-04-02.
[2]呂清城.共享單車 國民素質的“照妖鏡”?[N].北京青年報,201*-03-06.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規(guī)范互聯(lián)網(wǎng)租賃自行車發(fā)展的指導意見[Z].201*-08-03.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