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只優(yōu)美的交響曲,是一篇華麗經典的詩章,以下就是小編分享大學生生命觀論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摘要] 當前,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然而,人們的生命質量卻沒有與日益提高的生活質量成正比,大學生否定生命、漠視生命、游戲生命等生命異化現象時有發(fā)生。文章通過分析現狀、原因及提出對策入手,引導當代大學生正確思考生與死的生命課題,珍視生活,珍視生命,珍視未來。
[關鍵詞] 大學生;生命觀;生命教育
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為人類帶來了繁榮和解放,然而,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加大及多元文化的沖擊,當代大學生在這種強大的外表之下卻找不到自己心靈的家園,以至于漠視生命、踐踏生命的現象層出不窮。我們不禁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這些正在受教育、而且還是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會如此不尊重和珍惜寶貴的生命?曾經被喻為“象牙塔”的大學校園何時居然也成了少數學子的人生終點站?
一、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輕
生命是珍貴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如果不懂得珍惜,不懂的保護,來自外部的或自我的傷害都可能使生命稍縱即逝,永不再有。隨著社會進步以及經濟發(fā)展,當代大學生的生命異化現象出現了多種表現形式。
(一)否定生命:大學生花季凋零之回眸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高校大學生自殺人數也逐年攀升。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僅教育部直屬高校就發(fā)生63起大學生自殺事件,僅在廣東,就有26名大學生自殺身亡,另有5人自殺未遂;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共發(fā)生了14例大學生自殺身亡案件;2010年,網絡上熱議的大學生自殺事件也高達52件之多。有關數據表明,自殺已經取代突發(fā)疾病和交通意外,成為大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如此風華正茂的年齡,天之驕子卻頻頻選擇自殺,這也使得社會質疑不斷:大學生心理緣何如此脆弱?
(二)漠視生命:部分大學生生命關懷缺失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是創(chuàng)造自身價值和其他一切價值的基礎,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然而,當代的部分大學生中卻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漠視生命的現象。經常在報端能看見“某某墜水,圍觀大學生見死不救”的報道;同學打架,不僅不加勸阻,反而在旁煽風點火;大學校園里,面對募捐箱和募捐人懇切的眼光,卻很少有人停下腳步去看,只因為大家都很忙……震驚整個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云南馬家爵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四名同學,在獄中,當記者問他“4個年輕同窗的生命在你的鐵錘下消失了,你對生命有過敬畏感嗎?”,馬家爵(茫然地)說:“沒有,沒有特別感受。我對自己都不重視,所以對他人的生命也不重視。”可見,漠視生命的人,也必然會帶來個人情感經驗的缺失,造成人格的扭曲和人性的缺陷,嚴重的甚至會發(fā)展到采取極端的方式去否定生命。
(三)游戲生命:少數大學生人生意義淡化
隨著人類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E時代的網絡以其巨大的模擬功能造出了另一個時空,一個虛擬的世界,人便憑空多出了另一個生存的空間――網絡。網絡的虛擬世界既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新的空間,也給生命的真實存在制造了“陷阱”。有些大學生把時間都浪費在網吧,整天上網聊天;有些大學生則沉醉于愛情的美夢之中:還有些大學生整天無所事事,東游西蕩。浪費時間。教育者慨嘆當前的大學生學風不濃、考風不正、缺乏理想,而當代大學生的如此作為正是缺乏生命敬畏感的表現,于是,游戲生命的現象和行為便孕育而生,許多學生因此而荒廢了學業(yè)。失去了繼續(xù)做大學生的資格。
誠然,生命是可貴的。但是,部分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隨便找了個“合適的理由”就放棄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或者在因為一點點微小的矛盾選擇扼殺別人的生命來成全自己那微小的自尊心,對生命的敬畏之情一瞬間蕩然無存。面對一幕幕的花季凋零。我們常常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輕!但是,生命如此之輕,卻又充滿著韌性,我們不能降服于它的“輕”,更應該珍惜生命,熱愛生命,以敬畏生命的勇氣去應對生命中的“輕”。
二、生命異化之原因解讀
人是社會性的。大學生生命異化的出現不是一個獨立現象。而是與各個方面相互聯系的,是各種力量相互斗爭、相互作用的結果。
(一)主體內在的影響――自我認同的危機和生命追求的迷失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當代大學生的生存空間和領域,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但同時也使“自我”在知識的汲取、技術的利用面前被忽視了。隨著物質享受的日益豐富,他們對為什么活著、怎樣活著等生命本身帶有實質性的東西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認識。當代大學生深感方寸之心、良心道德、人格操守等找不到托付和安定之地,備受信仰與道德危機的極度創(chuàng)痛,在精神世界里無家可歸,極有可能采取極端的方式來尋求解脫。
(二)家庭教育的影響――扭曲的生命觀和不當的教育方式
一方面,由于受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一談及死亡問題,便認為不吉利,大多數人因此退避三舍。另一方面,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家長對子女在物質上過多滿足、在學業(yè)上的過高期望、在精神上的過少關注。是造成子女產生心理疾病甚至走上自殺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魯迅先生在《我們怎樣做父親》一文中說到:“我現在心以為然的道理,極其簡單,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續(xù)生命;三要發(fā)展這個生命!奔议L不僅要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成績,更應該關注孩子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三)學校教育的影響――人文教育的遮蔽和技術教育的泛濫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代化的實現給學校教育帶來的最大災難就是人文教育理念的遮蔽和技術教育的泛濫,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拋棄了過去的人文主義價值理念,包括對生命中真善美的價值追求,而轉向能夠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和能夠獲得經濟利益的知識與技術;過多地強調了教育的工具價值,而忘記了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通過知識來啟迪智慧,并將智慧溶入生命,從而提升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種忽視人文精神、一味追求技術至上的教育,導致打學生對生命存在及價值的無知,對生命意義、道德人格和生死問題的無知。大學生淡漠了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惜,把生命當作了物品,可以隨手丟棄。從而沒有了“生命是上天所賜”的神圣感,沒有了“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感恩之心。對自己的生命不珍惜,對別人的生命也沒感覺。
(四)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市場經濟的沖擊和多元文化的混亂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代化的實現,給生于80年代的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近年來,國內外某些報刊、影視媒體中對悲觀厭世情緒的大肆渲染。尤其是某些自殺網站對自殺行為的細致描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還缺乏足夠識別能力和抵抗能力的青年大學生。當今的一些行為文化和藝術文化也對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觀乃至行為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很多大學生癡迷于武俠小說和恐怖影視作品,對武俠小說里英
雄人物的盲目崇拜,給大學生生命觀的形成與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不僅是電影電視,連電子游戲都充滿了暴力與血腥,花真實的錢買虛擬的武器來打敗虛擬的敵人,荒唐廝殺后的場面血腥四濺,尸首分離,慘不忍睹,而這卻正好讓尚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感到刺激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殺人”二字成了很隨便就吐出來的詞。血腥殘暴的鏡頭和游戲已經讓大學生習以為常,以至于他們如此漠視生命的存在及其價值。
三、提升大學生生命感悟。樹立正確生命觀
通過對大學生生命異化的歸因分析,筆者認為,提升大學生對生命的敬畏、正確引導大學生的生命態(tài)度和生命行為刻不容緩。
(一)引導大學生在生命感悟中深化人生觀
首先,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有利于激發(fā)大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使他們更加珍惜人生和生命。當大學生有了正確的人生觀,認識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就會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在生活中盡情感受人生的樂趣,努力學習。積極工作,不會對生命采取隨意踐踏的態(tài)度,把大學生自殺和殺人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其次,深化正確的人生觀,使大學生們認識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一方面人生來之不易,另一方面人又有自己的特殊價值,人既是自然之子,又是自然之精華,具有任何其他生物所沒有的優(yōu)點與長處。
最后,深化正確的人生觀,使大學生形成和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而有利于適應、應付各種非常情境。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可以使青年大學生主動地適應現實,接受現實、改造現實,能夠較好地處理遇到的各種挫折和困難,防止行為的偏激與草率,進而避免、化解和減少與他人的沖突,使暴力犯罪的可能性降低為零。
(二)引導大學生在生命認知中確立生命意識
首先,認識和理解生命。人的生命包括兩個層次:一是物質形態(tài)的生命,即身體;二是精神形態(tài)的生命,即思想。“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正是“有生命的個人”創(chuàng)造了歷史,保證了社會的存在和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人不僅應該認識和理解個體生命存在的惟一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還應該認識和理解人類生命整體在社會存在和發(fā)展中的重要價值和作用。
其次,熱愛和珍惜生命。生命是五彩繽紛的,是充滿生機的。熱愛和珍惜生命,就是要在認識和理解生命的基礎上,把保存生命作為人生的最大價值,并以此為前提去充實生命的應有內涵,實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再次,尊重和敬畏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有三個層次:一是尊重和敬畏自己的生命;二是尊重和敬畏他人的生命:三是尊重和敬畏所有的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的過程,也是一個激發(fā)生命的過程。生命是鮮活的,只有尊重和敬畏他們,才能開發(fā)生命的潛力,構建大學生更美好的生命意義。
最后,創(chuàng)造和超越生命。作為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不僅是一種“飲食男女”的自然地生存,更是一種精神的追求,表現為人對理想、感情、道德、精神、信仰、價值的追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價值情懷讓我們時刻感受到雷鋒就在我們身邊。肩負重要使命的當代大學生應該認識到,無限是生命意識到自身有限時對自身的超越,只有不斷地以生命的創(chuàng)造力去實現生命的超越,一個人的生命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三)引導大學生在生命體驗中理解死亡
西方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人就是向死而生的。生命是短暫的,死亡是永恒的: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法國作家蒙田說:“誰教會人死亡,誰就教會人生活!遍_展死亡教育,引導大學生理性地認識和對待死亡,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應該要用死亡知識給學生“洗了腦”,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使其敢于采取不避諱、不逃避的態(tài)度,公開討論死亡的話題。正確面對生活中死亡現象的發(fā)生,解除對死亡的忌諱和恐懼,了解生與死的不可避免性,體會失去親情和親人帶來的痛苦與思念,樹立正確的死亡觀,就像面對生一樣坦然地面對死。
其次,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高危病房、殯儀館等地方去參觀訪問,模仿性的“親身經歷”某件生死事件,請“劫后余生”的人談談他們面臨死亡時的心理感受、“死亡”經歷對自己的生命所帶來的震撼和恐懼以及“劫后余生”自己對生命的珍愛和眷戀之情,這樣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死亡體驗,引起學生對生命的尊重、敬畏等生命情感,從而達到珍惜生命賜予、維護生命尊嚴、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的目的。
最后,引導學生樹立超越死亡的意識,在死亡沒有到來之前,認認真真地活好人生的每一天,真真切切地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情,兢兢業(yè)業(yè)地做好人生的每一項工作,以自己真實的生命存在藐視死亡的威脅,以自己豐富的人生意義貶損死亡的恐懼,以自己偉大的生命價值否定死亡的羈絆,以自己輝煌的人生成就超越死亡的毀滅,使自己的生命更富內涵、更添風采。
[參考文獻]
[1]顧海良.生命教育大學生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劉濟良.論“生活世界”視閾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學,2004,(4).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