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素質教育為主線,以法制教育的落實為重點,以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為目的,結合我校實際和“xx”普法工作要求,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制觀念,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想道德覺悟和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意識,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而努力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 總體目標:
通過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使人人做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全面提高師生法律素質,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培養(yǎng)“四有”新人。
三、主要工作內容及措施:
建立健全法制領導小組。以學校校長為組長,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為副組長,以德育處、團支部書記、教務處主任、政治教師、年級組長、班主任為成員。
健全組織,抓責任到位
組 長郭士江:對法制教育工作全面負責
副組長胡金祥:對學校法制教育工作全面具體負責,做好各項協(xié)調工作。發(fā)揮工會組織的作用,配合行政副校長抓好教職工的法制教育工作。
德育處:
(1)對教職工進行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學習、宣傳法律法規(guī)文件開展系列法制教育活動,杜絕違法犯罪。對教師進行法制教育,進行依法執(zhí)教工作的督導檢查。
(2)對全體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制定法制教育工作計劃,組織開展系列法制教育活動,法制教育與素質教育,德育教育相結合,與共青團、少先隊教育活動相結合。
。3)認真抓好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學習法規(guī)、法律文件工作,發(fā)揮團、隊組織的作用,與教育處配合開展系列化法制教育活動。
(4)政治組:發(fā)揮政治教研組作用,組織政治課、品德課教師通過政治課,發(fā)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寓法制教育于政治課、品德課之中,組織開展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法制教育活動。
。5)年級組長、組處負責人:積極配合學校教育處、團隊組織開展;有效的教育活動,認真實施學校工作計劃,做好本部門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帶頭依法執(zhí)教、依法管理,促進學校法制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2、加強對教師的法制教育。
充分利用政治學習,組織廣大教職員工學習鄧小平理論,學習《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及文件,統(tǒng)一思想,充分認識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覺性。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領會和掌握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初步掌握與教育有關的法規(guī)基本知識,強化法制觀念,熟悉與教育工作相關的、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知識,自覺抵制各種違反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的傾向,充分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學校、管理教育、管理教學。
3、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
。ǎ保┬袨橐(guī)范教育。守紀是守法的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以《守則》和《規(guī)范》為切入口,以“與好習慣同行”為養(yǎng)成教育主題,通過《守則》和《規(guī)范》的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守紀習慣,要求各個學生能記、會背、能對照、會執(zhí)行,同時利用廣播、黑板報等宣傳陣地進行有關規(guī)定的宣傳。還要繼續(xù)對學生進行《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guī)教育的同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對未成年人禁毒教育、安全上網(wǎng)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法制觀念,堅決防止青少年的違法犯罪。
。ǎ玻┓沙WR教育。對學生進行《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的有關法律常識的教育,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開展法制教育征文活動,定期出墻報,營造出學法、知法、守法的氛圍。召開以“法制教育”為主題班會、座談會,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教育,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把法制教育落在實處,真正能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
。3)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自尊是指自己要尊重自己,不許別人侮辱自己,自己也不必向別人卑躬屈膝;自律是指自己要管好自己,自強是指自己要有一種奮發(fā)向上的態(tài)度。開展競賽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
(4)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能力。辨別是非能力是一個判斷對錯、合法違法等情況的基本能力,自我保護能力是一個人不接受外來的不良影響,進行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教育學生用法律當武器,對周圍的不良行為進行教育,保證我們生存環(huán)境能夠安定團結。
。5)加強品德偏差生管理。對品德偏差生的幫教制訂切實措施,反復抓,抓反復。針對不良行為進行揭發(fā)檢舉,繼續(xù)抓好后進生的幫教工作,開展活動促進其健康快樂成長。
。6)把法律教育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學校日常管理中,對教師及學生進行考核評定。
4、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
為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讓法制教育進課堂、進頭腦,學校要做到“三落實”,即落實教材、落實課時、落實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講清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又要結合學生思想、行為實際和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實際。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